项目化教学让学生更抢手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5-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记者 刘玉

    日前沈阳市化工学校正忙着迎接陆续进校招聘的企业。海尔集团本以为提前下手,可以预定到该校高二学生,先提供200余个顶岗实习岗位,但学校却难以满足海尔集团的“订单”,最多只能推荐百余名学生。因为此前,高二学生已经被通用北盛、韩国万都、好丽友食品等企业预订了。

    这所学校缘何受到企业青睐?据海尔集团招聘负责人介绍,2012年,海尔集团首次从沈阳市化工学校招收了80名机械、化工类专业学生。学生们懂规矩,动手能力强,吃苦耐劳给企业留下深刻印象。所以,海尔集团决定继续在该校招聘毕业生,并且每年不断增加名额。

    优化课程结构 教学围着岗位转

    中职毕业生不能很快顶岗、顶用的问题,长期困扰着企业,也困扰着学校。面对这个“两难”问题,沈阳市化工学校从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上寻求突破点。校长胡显伟认为,作为国家级示范性中职学校,就要一心一意为企业培养“理念上认同、行为上服从、技能上超众”的技能型人才。如何才能把学生培养成这样的人才?2009年,学校在借鉴国内外已有的项目教学成果及部分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试点的基础上,决定在全校普遍实施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岗位技能和职业能力。

    据主管教学的副校长顾军介绍,项目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最大的区别在于,以前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是先理论后实操,按照教材顺序完成教学内容。现在是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若干个具体的工程或事件,设计出若干个项目化教学方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完成这些项目的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内容。教师教的内容是实际的工作内容,教师教的过程是实际的工作过程,重点训练学生的专业岗位技能,将“教、学、做、评”融为一体,实现“做中学”、“学中做”。

    强化岗位技能 学生追着老师提问

    受实训条件的限制,中职学生普遍动手能力弱。沈阳市化工学校多方筹资,先后建立了4个生产实训车间、1个分析检测中心、2个专家工作站和相配套的123个实训室,实训设备总值4300万元。其中大型仪器设备157台套,能够提供2682个工位,覆盖所有专业,能够满足各专业实验、实训项目的需求。特别是高分子材料加工、医药、化工工艺三个实训中心完全模拟企业生产实景,并具备中试规模的生产能力。车间即教室,教室即工厂。

    “以前,越听不懂越不爱学,现在感觉有好多东西需要掌握。”经常追着老师提问的郭奕男同学说:“项目化教学培养了我们对于岗位的适应、迁移能力,还增强了就业信心,这样的课我们都很乐意上。”

    工学结合 教师与课程同步成长

    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给教师的执教能力带来了新挑战。电气专业带头人魏雅文老师对此深有感触。魏老师教了多年的“维修电工”课,以前上课,照本宣科就混得过去,现在不行了,老师的实践经验、专业能力、跨专业知识和能力都要增强。

    为提升教师的执教能力,沈阳市化工学校每年不断增加培训经费。仅2013年就派16人参加项目化教学培训,派42人参加暑期华东师大举办的课程标准开发培训,派11人参加人才培养方案开发培训,派24人下企业定岗培训。此外,学校还面向全体专任教师,进行了6次着重专业知识、教学技能的教学能力提升培训,2次教科研能力提升培训。

    近年来,该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连年就业率超过98%,对口就业率达84%。由于学生能力突出,社会信誉好、口碑佳,该校8次被辽宁省人事厅评为“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