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师资发展还需跨越几道坎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5-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南京的特教教师郑猛回忆,2004年自己的特教津贴为国标工资的40%,当时他刚刚晋升高级职称,每月特教津贴能比以前多出400元左右。“那时候日子好过,工作热情也高”,他还用攒下的钱买了一辆白色捷达车。

    不过,一路上扬的特教津贴在2005年开始下挫。

    2005年,国家开始清理和规范津贴补贴项目。当年9月,中纪委、组织部等六部委下发《关于做好清理规范津贴补贴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要求地方各级政府做好清理国家统一规定的津贴补贴项目之外的各项津贴补贴,对地方自行出台的各类津贴补贴进行认真清理。

    一时间,各地自行拔高的特教津贴纷纷退回15%。原本涨上去的补贴又跌回来,这样的心理落差让特教教师们难以接受,也让特殊教育的吸引力大不如前。

    “苏州市盲聋学校,已经连续3年未招聘到从事特教的专任教师。”在江苏省吴江市残联主任李凯英看来,问题的症结还是待遇问题,最近几年她一直在为提高特教补贴而奔走,两会期间,她多次呼吁,将苏州市特教津贴恢复为2009年之前的基础工资(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之和)的40%。她建议,多出的部分由各级市区财政分别承担,本市级财政每年需要承担的费用增加16万元左右,各区县级财政每年需承担的费用增加93万元左右。

    她得到的答复是,上涨地方标准与国家政策有所抵触,不予办理。李凯英的经历并非孤例,辽宁省葫芦岛市政协委员、市特殊教育学校职教处副主任王慧敏的提案也撞上了“玻璃门”。

    对此,教育部门很是无奈。“特教津贴牵扯到财政部门、人社部门,并不是教育一家说了算,如果特教教师的津贴要涨,那么其他特殊行业也要跟着涨。”顾定倩回忆起以前每次召开特殊教育工作会议期间,教育部的有关领导都会想方设法和其他部委进行协商,把津贴涨上去,可是一直都没有成功。

    2009年开始实施的绩效工资,也对特教津贴产生了一定影响。

    绩效工资实施后,工资开始分模块,原本津贴的核算标准相应发生了变化。据一位上海特教教师反映:实施绩效工资前,上海特教学校教职工享受的特教津贴发放标准是“国家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地方职务岗位津贴、生活津贴、医保补贴”五项之和的15%;而实行绩效工资后,上海特教学校教职工的特教津贴发放标准则只是“国家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含教师增加的10%)”两项之和的15%,因此上海所有特教学校教职工的特教津贴不增反降。

    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五部委《关于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要使“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吸引力进一步增强”。《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也要求,全面落实国家规定的特教津贴等特教教师工资待遇倾斜政策,对在普通学校承担残疾学生随班就读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教师,在绩效考核中给予倾斜,各地要为送教教师和承担“医教结合”实验的相关医务人员提供工作和交通补贴。有关专家表示,顶层设计已经指出方向,需要各地的进一步落实。

    发展坎:“压力大”和“通道窄”

    从业10年,文一梅第一次觉得自己正深陷“围城”,压力和无力感压迫而来。

    “前3年做特教老师,完全是靠一股神圣感支撑着,干工作不计报酬,主动加班,对孩子也充满了耐心。”很快,她的耐心和神圣感被现实磨光。

    “从一数到十,一个正常孩子几遍就学会了,而特殊孩子,我用了整整一年才教会他们。让人绝望的是,新学期第一节课,他们又忘得一干二净。”那时候,她觉得自己像个机器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那几个动作、几个数字、几个汉字……

    接踵而至的职业倦怠感和无力感更让她喘不过气。干到第五年的年根,她动了辞职进普校的念头,但她已经出不去了。

    “在特教领域的进步,意味着在普教领域的退步”。常年从事特教的她因为要考虑到特殊儿童的理解能力,所以只会选取一些最简单、最形象的词。“久而久之,连长一点的文章都写不出来了。现在要走,哪里还会要你呢?”

    李凯英分析,随着随班就读成为残疾少年儿童入学就读的主要方式,轻中度残疾人有相当部分被分流到普校,留在特教学校中的多为重度和极重度残疾学生,教育教学难度大,特教教师心力交瘁。更加辛勤的付出,并没有换来回报的增加,在职称评定、进修学习、荣誉获得等方面,特教教师面对的通道相对狭窄。

    《关于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向特殊教育教师倾斜。但是怎样倾斜,倾斜程度有多大,这些问题还需要各地在具体实践中探索。

    职称问题一直是文一梅心中的痛。因为错过了一次高级职称评定的机会,下一次再轮到她“至少要等上10年”。“不仅名额少,评定过程还要和普校教师同场厮杀,特教老师非常吃亏。”在裴洪光看来,特教职称评定中最大的问题是特教没有自己的职称评定体系,要“将就”普教。

    “比如职评时的说课问题。由于我们平时使用的都是特教学校实验教材,多年不接触普校教材,而职评说课时必须使用普校的教材说课,用普校的教学方法让普通学校的专家去评议,所以一般通过率较低。”裴洪光解释道。

    “一般评职称都要求教师有市级及以上的论文发表,但是现在面向特教学校公开发行的特教刊物少之又少,教师发表论文较难,而特教专业委员会组织的论文评比又不予认定(二级学会)。有时,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教学基本功、优质课比赛等不通知特教学校,老师获得教学类奖励的机会较少,在职评打分时常处于下风。”裴洪光说。

    在王雁看来,特教教师不仅存在职业倦怠、待遇欠佳、心理健康状况堪忧等问题,有时还面临安全之忧。一项调查显示,女教师离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到大龄特殊儿童的性骚扰和暴力。

    “一年暑假,我带学生去培智学校实习,在楼梯上,被一名特殊儿童打中头部”,回想起这段经历,王雁至今有些后怕。文一梅说:“有的孤独症孩子的攻击行为是没有预兆的,老师防不胜防。”

    顾定倩说,《关于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要营造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浓厚氛围,这还需要各地进一步落实。

    对此,王雁建议:“对特殊儿童的关怀体系当前已初见雏形,对特殊教师的社会关怀和支持体系建设也需要加强。”

    链接

加强特教师资队伍建设部分政策

    ●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采取措施落实特殊教育教师待遇,在优秀教师表彰中提高特教教师比例。

    ●2012年9月,《关于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统筹规划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加大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力度,开展特殊教育教师全员培训,健全特殊教育教师管理制度,落实特殊教育教师待遇,营造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浓厚氛围。

    ●2014年1月,《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专门指出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对完善教师管理制度、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做出了部署。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