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地方剧人才培养高地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5-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夜战马超(国画) 朱振东 绘

    ■陈有明

    据文化部2013年调查结果显示,全国现存剧种286种(木偶、皮影不包含在内),大约40个剧种经常参加全国性艺术活动,74个剧种只有1家院团或班社保持演出。剧种不能没,血脉不能断。近年来,作为中国戏曲教育最高学府的中国戏曲学院,对地方剧种本科人才的培养步入了快车道。

    中国戏曲学院的地方剧种办学由来已久。近年来,表演系的地方剧种表演专业先后招收了北京曲剧、豫剧、晋剧、越剧、黄梅戏、粤剧、闽剧、梨园戏、秦腔、吕剧、柳子戏、藏戏等剧种表演本科生,与有关教学实践基地紧密合作,为粤剧、藏戏等世界级和多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剧种培养人才。

    在教学中,学校充分发挥各剧种名家和地方剧院团的作用,在全国建立了15家教学实践基地。表演系还召开了多次教学研讨会,不断探索总结地方剧种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目前的“2+1+1”教学模式,即本科头两年,学生在中国戏曲学院学习戏曲基础知识、戏曲角色创作、戏曲规范的功法训练、京昆经典剧目训练、文化理论知识等课程内容;第三年,学生到剧种所在地的国戏教学实践基地学习本剧种的剧目声腔等,参加艺术实践;第四年,学生回中国戏曲学院进行毕业大戏创作、传统经典剧目复排、经典折子戏排练、毕业公演、毕业论文撰写与答辩等。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既能学好戏曲专业基础课的相关内容,提高文化艺术修养,又不失地方剧种的本土特色,产生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对于拔尖人才,学院也在不断探索个性化培养机制。2012年12月,表演系为2009级豫剧班学生吴素真举办了个人专场彩排演出,邀请院内外专家为吴素真进行专业“会诊”,找出不足,对症下药,重点提高。这是表演系为地方剧种专业学生首次推出的个人专场演出,也是该系秉承“出人出戏”育人目标,积极探索培养高精尖戏曲表演人才的一种方式。

    学院对地方剧种人才的培养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和认可。从中国戏曲学院已经毕业的两届毕业生看,2008级北京曲剧班毕业生被北京市曲剧团接收,2009级豫剧班毕业生被河南豫剧院接收,并且,该剧院还多次向中国戏曲学院表达了再办豫剧班的期望。今年3月,文化部将中国戏曲学院作为全国高层次戏曲人才培养基地,纳入文化部“非遗传承”与人才培养整体规划进行统筹考虑。(作者单位:中国戏曲学院)

上一篇:告别一次性消费创作     下一篇:文化速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