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合奏“减负增效”好声音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5-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把课堂作为“减负增效”的主战场,在把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作为“硬性”措施的同时,大力增加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家校联动避免越减越重,学生成绩不但没有下降,中考6A率还位居长沙市前列。

    ■本报记者 阳锡叶 通讯员 黄赛

    学生马上就要参加中考了,教师没有逼着他们埋头书山题海,而是组织他们去岳麓山登山,鼓励他们与学长交流,甚至编一本成长足迹……这样新鲜的事情就发生在湖南师大附中博才实验中学——一所成立才5年的初级中学。

    这所年轻的学校,有1200多名学生的音乐、舞蹈等达到六级以上水平,学校健美操队、机器人兴趣小组等也多次获国内外大奖。

    更让人赞叹的是,这样的好成绩,并不是靠拼时间、增负担换来的。

    课堂成“减负增效”主战场

    课堂是“减负增效”的主战场,忽略了对课堂的变革,只是在课堂之外敲敲打打的“减负”不可能取得真正的成功,博才实验中学人深谙这一点。

    “减负的起点在课堂,我们着力打造的自能课堂,就是想通过学生学习原动力的激发、思维水平与实践能力的提升,探索实现学生自主、高效、快乐学习,从根本上减轻学生负担,增强学习效果。”校长苏建祥说,“自能”即“自己、自主”和“能动、能够、能力”。所谓自能课堂教学模式,终极指向是自能,核心环节是设置课堂质疑,关键是学习方法的引导,让学生在质疑与解惑中得到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

    在一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自能活动课“历史画配文——清明上河图”上,历史教师尹文珊课前设计了三大自能探究活动:“看图说史”、“看图演史”、“看图疑史”,作为主线贯穿课堂。

    课堂上,在“看图疑史”阶段,各小组学生纷纷提出新问题:《清明上河图》的“清明”和“上河”是什么意思?与唐都长安比起来,北宋的汴京好像显得乱些?这是为什么?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它的店铺都开到街上去了,长安的商铺都集中在东西两市里”,“街上的人好多,还有西域的商队走来走去”。借着学生们的问题,教学中的“宋代商品经济发达,打破了坊市制度”的重难点问题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有减有增全面激发学生活力

    “太多的作业,不仅不会提高学习效果,反而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副校长黄志清说,为了减轻学生负担,学校还“有减有增”。

    所谓的减是指“减少减轻作业量”。学校各教研组都制定了减负的“硬性”措施。如物理组将作业分层,将作业按难易分成基础型、巩固型和能力拓展型,即为A组、B组和C组。基础题是必做题,一视同仁,中层学生选做巩固题,基础好的学生进一步选做拓展题。

    不仅如此,学校每个班级还成立了作业协调委员会,负责反映、协调作业量。学校规定,每个年级各个学科都有不同的作业量要求,比如,七年级语文、数学、英语均不超过30分钟,其他学科加起来不超过30分钟。学校不定期到班级抽查作业,召集作业协调委员了解、调研作业量2-4次,要求教师布置作业要分层,必做作业和选做作业相结合,书面作业和实践作业相结合。

    在有限的作业里,学校布置的也多是启迪智慧、体验成长的发散性、活动性作业。比如,学校寒暑假的作业是参加一次社区公益活动等“六个一”的实践作业,6个学期下来,就有36个“一”。

    与减少作业量相对应的是,学校大力增加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学校倡导每个学生都要学会一门乐器,人人掌握至少一种运动养生技能,个个能登台表演。此前,许多孩子没碰过乐器,但进入学校后,人人都会了,而且很多孩子吹奏得非常好。家长们兴奋地说,这是在正儿八经搞素质教育

    家校联动避免越减越重

    初中生即将面临中考,但相比同类学校,孩子的作业时间反而少了个把小时,家长还很支持,这让记者感到新鲜。苏建祥高兴地说,这在于学校长期以来,注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和谐,让每位家长都成为学校教育的同盟者。

    教务处副主任唐莹告诉记者,学校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家长座谈会,建立班级QQ群,成立家长学校并定期开展活动,加强家校沟通,“学校为孩子减负,把道理与举措跟家长说清楚,避免出现减负路上的老问题——‘学校减负,家长增负,越减越重’”。

    七年级1305班学生邓奥峰的妈妈非常支持学校的做法,她说,作为家长,通过观察孩子在家的学习时间与学习状态,觉得自己小孩找到了有效学习的法宝,“老师对孩子的分类督促是很好的,不搞一刀切,保障学习好的不搞没必要的重复,有时间进行薄弱环节或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提高了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经过几年的实践,博才实验中学的学生作业少、负担轻,但成绩可没有下降,中考6A率还位居长沙市前列。苏建祥说:“在博才,‘减负增效’体现的是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尊重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实际需要;体现的是教师的智慧与敬业精神,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前提下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