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5-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不同学院的学生在为参加第6届机器人大赛做准备。 田实 摄

    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以学生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关注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优势和潜能,满足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需求,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正是教学管理改革的核心。

    ■通讯员 钟华 陈捷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在大学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普及的过程中,高校在教学和管理制度方面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渐渐显示出一定的欠缺。高等教育该以何为本,成为大学的管理者们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事实上,这种“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不仅存在于北京科技大学管理者的思考里,也贯穿于他们的教学管理实践中。近年来,北科大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需求为教学管理工作的根本目标,构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管理机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打破转专业门槛

    在机械学院副院长夏德宏的办公桌上,有一个用雪糕棒做成的笔筒。笔筒的制作者是机械学院工业设计1302班学生傅伟,她原本是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学生。高考的时候觉得自己计算机编程的水平还不错,她就选择了计算机专业。然而等进了大学,才发现自己并不喜欢这个专业。有一天,她经过机械学院,楼下正在进行工业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展。“看着这些设计展览,当时就觉得我的兴趣和天赋都在这上面,知道以后自己的职业就是这条路了。”傅伟说。

    当转专业这个念头冒出来之后,她就向学校提交了申请,说明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没想到很快就获得了批准。“转专业之后,虽然课程和作业都很多,常常忙得焦头烂额,但是因为自己喜欢,心里一点都不觉得累。”傅伟为了表示对夏院长的感谢,送了他这个笔筒。

    而对于夏德宏来说,这个笔筒也是对自己的一个提醒:“为学生服务,就是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的兴趣,这对他们今后发展的作用不可估量。”

    不限制转专业人数比例,不要求成绩排名,不设跨类转专业限制,大一、大二各有一次转专业机会。傅伟只是北科大2010年出台转专业政策后的众多受惠者之一。

    北科大校长助理、教务处处长薛庆国介绍说:“站在学生的角度审视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以学生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关注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优势和潜能,满足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需求,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正是我们教学管理改革的核心。”

    有一句话薛庆国常常挂在嘴边:“虽然学校的办学资源有限,不可能做到让每个学生都学上自己最喜欢的专业,但是我们可以做到让学生不去学他最讨厌的专业。”

    近年来,北科大转专业的人数不断增加。能够重新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这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也是不小的促进。2011年,当外语学院的学生石慧向薛庆国提出要转冶金专业时,他还有些担心这个跨文理科转专业的学生学习会有些吃力,于是建议石慧考虑降一级。石慧说想挑战一下自己,看能不能用一年时间把大一的课程补完。如今,她不仅将与同学们一起毕业,还作为成绩优异的学生获得了去比利时大学交流的名额。

    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工程师学院、理科实验班、黄昆班……北科大积极探索学术型拔尖人才、国际化创新人才、工程研究及应用型人才等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来满足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需求,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

    为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学术型拔尖创新人才,2007年北科大开设理科实验班,依托优势学科,强化理科基础。聘请院士、长江学者、知名教授等开设学术前沿课程或做专题报告,制定本科生直接攻读博士研究生政策等。在后期,学生可自主选择专业学习,综合排名在前50%的学生可自主选择指导教师直接攻读博士学位,进入导师的专业实验室参加科研活动。以2008级学生为例,选择直接攻读博士研究生的学生有21人,占学生总数的近40%。

    材料物理系2010班学生田耀森,是个听到“量子物理”这四个字眼睛都会发光的物理迷。在理科实验班,他得到了一片适合自己成长的沃土,“我们从大二就开始做本科生科技创新。从学生到科研工作者这种角色的转换是非常重要的,把我们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做科研要读很多文献,英文阅读、论文写作的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我体会到有两个方面的提升,一个是我们的学术能力,一个是我们与人沟通的软实力”。

    2010年,作为首批入选“卓越计划”的试点高校,北京科技大学成立了高等工程师学院,选择冶金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采矿工程等4个传统优势专业进行试点,并推出了“强基础、宽专业、强实践、懂管理、重创新、国际化”这一全国领先的培养模式。

    为了让学生真正热爱工程,在工程中受益,学院下功夫规划各种实践活动,在大型钢铁企业及科研院所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学生的校外导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科研意识明显增强,效果显著,这一培养模式也得到合作企业的认可。

    北京科技大学校长张欣欣说:“为国家钢铁工业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和行业领军人物,这就是我们的教育工作理念。如何服务学生、满足学生的需求,在培养过程中有增值的效果?我们在教育中也需要有服务型的思维模式。”

    北科大还将科技创新活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开拓了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海(境)内外交流、修读第二(辅修)专业、本科生选修研究生课程等多种途径,让学生得以拓展成长空间,加强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

    以制度的转变促进观念的转变

    在北科大,无论是管理制度还是教学模式的改革,都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谈起改革的过程,薛庆国说也并非一帆风顺:“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教师,说起这个理念大家都不会有异议,但是真正做到这一点还是很难的,真正到改的时候总会遇到观念的冲突。”

    比如说转专业,一般学校会首先限制转出的人数。因为大家会考虑到,如果某个专业的学生都转出了,老师怎么办?

    “这时候,我们就应该来反思,这个想法是以学生为本还是以老师为本?”薛庆国说。去年底,学校还出台了专业调整政策,对专业每年进行评估。评估的三个依据:第一是招生录取时的调剂志愿率;第二是一年后申请转出的指标;第三是学生毕业以后的签约率。“如果这三个指标都不好的几个专业,我们会考虑停办。”薛庆国说。

    在团委组织的社会实践中,去年全校有358支学生团队、3341名学生参与了社会实践,而调进来进行团队指导的老师就有189位。无论是社会实践、科技竞赛,还是本科生导师制,教师们对教学的投入有了大幅度增加。这些制度的转变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们观念的转变,从教风到学风,形成了良性循环。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