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从少儿抓起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6-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参加少先队入队仪式,观看少先队员们开展活动,并向全国各族少年儿童祝贺节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与民族小学师生的座谈会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全社会树立起来并长期发挥作用,就要从少年儿童抓起,要适应少年儿童的年龄和特点,从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等方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语重心长,意义深远,激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少年儿童的共鸣。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在春风化雨的教育工作中,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少年儿童心中生根发芽。

    核心价值观是民族文明与梦想的接力棒,是一个民族文明得以绵延的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是建构维系社会人文秩序和人的心灵秩序最根本的精神力量。我们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也寄托着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长跑中,我们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接力棒传递给广大少年儿童。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庄严使命。

    从少年儿童抓起,才能在全社会树立起长期发挥作用的核心价值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在历史的进程和文明的更替中,少年儿童是未来的主人,只有在他们内心种下核心价值观的“种子”,才能在未来结出美好的果实。我们的未来在儿童的手中,“为了中华民族的今天和明天,我们要教育引导广大少年儿童树立远大志向、培育美好心灵,让少年儿童成长得更好”。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与践行应该从小抓起,从教育入手,并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这样才能为全社会培育新一代建设者。这是时代的迫切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关系到每个少年儿童的价值取向。“人不学,不知义。”尤为重要的是,在当今多元价值观并存的社会背景下,少年儿童的价值观在形成中易受很多潜在、外在的因素影响。少年儿童正处在价值观形成的最初阶段,他们选择和接受什么样的价值观,决定未来成长的方向。如果我们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润泽他们的心灵,很有可能他们的价值观会被来自网络、社会等环境中不良的观念冲击并扭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娃娃抓起”,就是对民族优秀文明的传承,对中国梦的呼应,也是刻不容缓的现实需要。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少年儿童心中生根发芽,我们要从教育入手,把学校建成少年儿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要教育学生“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真正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把核心价值观细化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融入各学科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考试评价之中。积极营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文化氛围,将其融入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之中。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养成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变为贴近学生的具体要求和实在行动。要把家庭当作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家长要时时处处给孩子做榜样,用正确行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教育引导孩子。全社会都要为少年儿童提供良好社会环境,真正做到了解少年儿童、尊重少年儿童、关心少年儿童、服务少年儿童,让孩子们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全社会的呵护下健康成长。

    “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这是时代对少年儿童的期待,广大教育工作者只有让孩子牢记核心价值观,并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悉心培养,他们才能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下幸福成长,时刻准备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