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高考励志要向长远效应转移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6-0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不如选择长远的哲理格言教育来代替短期的励志标语,将重心转移到营造理性求知的氛围上来。

    ■赵章靖

    高考即将到来,河南某“高考神校”励志标语铺天盖地,引起人们的注意。

    励志标语,有的是警醒青春不能虚度,“高三不再有,劝君珍惜之。一年之经历,终身之财富”,读来让人为之持重;有的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反哺,“拼十年寒窗挑灯苦读不畏难,携双亲期盼背水勇战定夺魁”,读来让人感念不已;也有的是基于宏图大展雄心,“我庄严宣誓!在高考冲刺最后日子里,我将唤醒我所有的潜能”,读来让人心潮澎湃。还有如何争取高分的谆谆教导,笔者至今还记得当年高三复习时被众多学子奉为座右铭的话:“仔细认真出成绩,潦草马虎多失误。”

    审视这些慷慨激昂的励志标语,其中不乏对师恩、亲情的感念回报,不乏拿青春赌明天的焦灼,也不乏如何通过考试的规训与告诫;却很少彰显学科知识的魅力以及追求知识学问的乐趣。当求知的乐趣不得不让位于决定命运的考试之竞逐时,一方面,如此这般的励志标语应运而生,各式各样的高考誓师大会也随之而来;另一方面,因复习压抑导致的撕书狂欢也紧随其后。关于撕书学生围殴老师所折射出的教育之失效,却总也让人兴奋不起来。

    高考标语的蹈厉,撕书狂欢的失控,反映了学生对高强度复习备战高考所产生的疲倦和寻求解脱之心。也反映出校领导和老师将升学率作为工作业绩的考量,在学生面临高考这一人生十字路口,选择立竿见影的话语作为激励,又默许撕书狂欢等极端方式,作为对艰辛复习的宣泄。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深入发展的当下,考大学远不再是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般的激烈竞争,“一考定终身”的时代早已远去。高中教育,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以通过高考,更应着眼于学生当下及未来自学能力的培养。

    其实,高中生进入青春期的同时,其理性思考能力、创新与批判意识也在迅速发展,理应是勤学好问、乐于思考的时期,却往往因复习考试而遮蔽了对这些能力和意识的培养,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那么,就高三复习而言,何不让学生在勤奋用功的同时,更体会到追求知识本身的快乐。促进学生的潜心向学,让追求知识而来的兴趣“冲抵”高强度复习所导致的疲惫,多一些平静、理性,从而不至于有撕书狂欢式的发泄。

    从学校教育来讲,不如选择长远的哲理格言教育来代替短期的励志标语,将重心转移到营造理性求知的氛围上来。让学生在拼搏进取的同时,逐渐养成好学求知的习惯,锻炼质疑探究的能力,形成持之以恒的精神。就此而言,保障升学率应该殊非难事,并不必然需要苦心营造慷慨如许的誓师氛围。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