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卷:“沙漠与自由”注重考查学生思辨能力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6-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点评人: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上海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副主编郑桂华

    上海卷作文题注重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这也是近年高考作文题的趋势所在,与社会对高考语文试题的期待一致。自由不自由,这是一个母题,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基本命题,有较好的导向。

    有媒体认为上海卷写起来有难度。我觉得今年的上海卷关于自由与不自由的作文题沿袭了2011年(过去与不会过去)、2013年(重要与不重要)的二元对立模式,考生应该比较熟悉。不过,材料中没有具体情境为背景、也没有出处,只说“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可能为考生找到着力点增加了难度。

    今年作文还是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取材广泛、材料处理的弹性大,容易承载命题人的多种命题意向。注意避免单向度的、有预设观点的题目,给学生留出多元思考的空间。近年的考题中,很多采用二元冲突模式,就是这种考虑的体现,但二元对立题目的命题难度偏高,有时候并不容易把握。

    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基本体现了课程改革的趋势。近年来,高考对写作的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强调真实写作,话题实在,真情实感,反对空泛的抒情,也不抽象地主张创新。第二,开放与个性,不预设观点。比如,同样讲“人与人”的关系,上世纪90年代上海的题目是“在同一片蓝天下”,2008年的题目是“他们”。第三,重视思维品质,注重论证的层次,材料与观点间的逻辑关系等。

    有人说高考是教学的风向标,我认为这句话也对也不对。当今时代的人才培养对语文的要求是什么?一个是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能力发展,一个是个性、精神成长。因此,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语言交流的兴趣并教给他们具体的阅读和表达技能。了解大致命题方向和评价原则,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给予具体指导。但是有的教师很重视考题研究,每年高考后都做命题分析,然后针对性训练,还要根据近年命题情况对来年进行预测,我觉得这样就把力气用偏了。 (本报记者 高靓 采访整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