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真善美镌写在学子人生的坐标上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6-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志愿服务在门诊”活动。

关爱农民工子女—走进兴庆区第十九小学。

亲情陪护。

护理学院2010级本科二班开展“致敬夕阳,携手创幸福”主题团日活动中,同学们为老人修剪指甲。

无偿献血教育基地揭牌。

学雷锋青年志愿者活动。

为小朋友们测量视力、填写健康卡。

爱心传递到农村。

为癌症学生捐款。

爱心传递林种植活动。

敬畏生命。

    古人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同龄的宁夏医科大学,是宁夏仅有的一所普通高等医学学府。医者仁心,这所大学的校训与古人的理想可谓异曲同工,这就是“笃学精术,修德济人”八个大字。

    “笃学”主张专心致志、求真务实地学习广博的知识。“精术”主张术业有专攻,对专业技能达到精益求精。“修德”主张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良好的职业操守,追求美好的职业境界。“济人”主张渡化人、引导人、培育人、塑造人,用高明的医术和优秀的品德使世人受益。八字校训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有着品不尽的韵味。

    真、善、美、礼、义、信,是挂在人类胸前的一串璀璨珍珠,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青年学生处正在人生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一价值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如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即国家的德,社会的德。”他还形象地比喻说,这就像穿衣服系扣子,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秉承修德济人的良训,宁夏医科大学坚持把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恩、奉献融入育人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目标就是帮助学生从一开始就扣好人生的扣子。为此,学校在学生中开展的一系列公益活动,如雨后春笋,让校园内外到处弥漫着青春的颜色。

    责任:欲为良医先学做人

    总书记指出:“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古人说“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育人者,必先塑其爱心与良知。在宁夏医科大学,培养学生良知与爱心的活动就像水和空气一样,从学生一进校门就与他们的生活水乳相融,与他们每个人的生命相得益彰。

    特殊的爱献给特殊的你。在过去的1800多个日子里,学校有近3000名同学定期到银川市星语家园做志愿服务工作。学生们面对的是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不聋,却对声响充耳不闻;他们不盲,却对周围人与物视而不见;他们不哑,却不知如何开口说话。志愿者们坚持每个周末前往那里看护这些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协助老师们上课,规范课堂行为,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帮助他们走出阴影。从起初的不理睬、不配合,到慢慢换得他们的微微一笑,再到后来的一个热情拥抱,这种生命的感动让每个人动容。

    “小莉,有我们在你身边。”在宁医的校园里,小莉的名字,一度成为师生们关注的焦点。一个刚迈入大学学府的大一新生,一个活泼开朗、坚定自信的花季女孩,一个平凡朴实、善良大方的青春学子。当病魔无情地降临到她的身上时,她的勇敢、镇定和乐观,让身边的每一个人感到震撼。同学们很快发起爱心捐款倡议,设立爱心求助邮箱,纷纷解囊相助。她的病情一直深深牵绊着同学们的心,邮箱中一条条温馨的提示,盛满了大家浓浓的牵挂和祝福。“小莉,有我们在你身边,你一定会很快好起来。”

    “奶奶,我们来看您了。”“奶奶,我和同学们今天没课,正好来看看您!”5月的一天,家住清和社区的王奶奶家里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不过,这些年轻人可不是王奶奶的亲人,而是清和社区服务站组织的志愿者,专门为社区孤寡老人、残疾人和老党员上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洗抹布、擦窗户、打扫卫生……刚进门,宁夏医科大学大二学生倪瑞就和同学们忙碌了起来。因为没有子女相伴,王奶奶一直都很孤单,今天一下来了七八名年轻志愿者,让她特别高兴。

    “现在我们每个班级都是一个爱心团队,每月定期在社区开展至少两次志愿服务活动。如今,这已成为我们的一项品牌活动。”倪瑞笑着说。经过多年的发展,宁夏医科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已建立志愿者协会二级学院分会12个,建立各类志愿者分队、社团23个,小分队131个,形成和带动专业志愿服务队伍20支,涉及爱心助盲、医疗服务、扶老助残等众多方面。每年,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志愿者达5000多人次。     

    感恩:德行宁医善在宁医

    “德者,本也。”蔡元培先生说过:“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

    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高校奖、助学金的评定,是评价学生、帮助学生、引导学生的标尺,也是学生的关注焦点和热门话题。近年来,宁夏医科大学独辟蹊径,从大家司空见惯的学生奖助学工作入手,创新方式,针对本校生源大部分来自西部、贫困生比例较高的实际,利用奖、助学金开展大学生义务奉献工作和爱心传递活动,将奖助、勤工与育人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在高校,国家奖学金8000元,励志奖学金5000元,国家一等助学金3000元,对学生来说不是一个小数字。在传统的应试教育影响下,学习成绩一直被视为评价学生的一条红线。虽然一些高校也有许多措施和方法,比如德育考核、比如综合评价、比如社会实践等,但最后还是学习成绩占着主导的地位。“只要学习好,什么都少不了”。把什么都给学习好的同学、学生没意见、老师没意见、实际好操作、事中没人告、事后不怕查,这种做法看似最佳方案,既省事又安全,实际达不到预期效果,导致学生只顾学习、只顾自己、只顾成绩,团体观念、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不断弱化。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宁夏医科大学的做法是,创新方法,有所作为,赋予奖助学工作以中国传统的道德、人文思想和人格标准,化平凡为神奇,开创高校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和新举措,规范、引领、教育、培养新一代大学生形成健全人格,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感恩意识。

    这种创新表现在,学校用公开透明的形式,义务奉献积分考核的手段,德育动态量化的评比措施,创新开展大学生义务奉献工作和爱心传递活动,赋予学生奖助学金以更深的内涵和特殊的育人功能。学生获得奖、助学金的同时,在不影响自身学习和本人自愿的情况下,要义务奉献,其奖助学金的评定要结合义务奉献的考核,这样就使义务奉献和志愿服务,从口头说教变成学生实际行动和客观要求,把学生义务奉献活动变成学生积极志愿的行为。

    学校在全国首先通过试点、实践、探索和大胆创新,逐步规范和实现了各类奖助学金的评选程序。国家奖学金由各学院推荐,学校学生代表大会公开答辩评选。国家励志奖学金由年级推荐、各学院学生代表大会公开答辩评选和学校监督审核。国家助学金由学生申请、班级量化评议和各学院监督审核。这样就形成了完善的量化考核,公开答辩、评议,跟踪动态记录的评选体系。在一次国家奖学金评审答辩会上,16名品学兼优的学生通过介绍自己的学习成长情况、阐述申报理由、现场答辩等环节,差额竞争13个国家奖学金名额。临床医学专业的朱丽丽是提出申请的学生之一,她曾连续3年荣获校级三好学生,还获得过国家励志奖学金。她告诉笔者,实行公开答辩制,让她更自信、更坦然,这样评选出的奖学金获得者也让同学们信服。

    权益和义务相影随形,相伴而生。学校严格按照学生综合测评成绩、学生综合评价体系,推行义务奉献工作和爱心传递工程。要求获得国家奖学金学生当年义务奉献不少于100小时,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学生当年义务奉献不少于80小时,获得国家一等助学金学生当年义务奉献不少于60小时,获得国家二等助学金学生当年义务奉献不少于40小时,获得国家三等助学金学生当年义务奉献不少于20小时。学校综合奖学金、各类社会奖助学金学生当年义务奉献不少于10小时,按义务奉献手册登记计算,如果在活动中表现不好,或未完成义务奉献服务岗位要求,学校将取消其继续享受奖、助学金资格,让义务奉献在阳光下运行。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