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之书与消费时代的阅读病
■吴玉萍
去年2月19日,我第一次拿到作家张炜和南方周末资深编辑、记者朱又可的访谈录《行者的迷宫》书稿,本能地想到阿根廷作家索伦蒂诺和博尔赫斯的那本访谈《博尔赫斯七席谈》。然后,便是一场精神满足的深度阅读。我在日记里记下“好像又回到原来那些能够静静读书的时光”,最强烈的感受是《行者的迷宫》“对当代的超越性和文本的复合性”。当时,直觉告诉我遇到了一个当代极为重要的文本——如果超出文学范畴,从社会学角度来说,《行者的迷宫》的现实意义超出了作家张炜之前的任何一部长篇力作,或者说绝不亚于其长篇小说所蕴藏的价值和能量,而且因为对话形式而显得更加直接、有力。阅读《行者的迷宫》,让我觉得如获至宝,为自己能做这样一本不同寻常的书感到幸运。
为了赋予这本特殊的时代之书一种恰当的形式感,我同样荣幸地请到世界图书装帧设计最高奖——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中国唯一金奖获得者张志伟先生做书籍装帧设计。接下来便是小心谨慎的编校和复杂的生产印制过程。内文版式和封面设计方案出来时,编辑部每次都充斥着一种惊喜和冲动感。看着一张张封面从海德堡对开印刷机里吐出来,那种纸与墨的鲜活感让人油然而生一种感动。这种感动至少包括作者、设计师、编辑、印制、印刷师傅们的心血和汗水。《行者的迷宫》样书出来后,我第一时间赶往济南把报纸版《行者的迷宫》送到作家张炜手里——为了增加书卷气和访谈效果,设计师专门在书中使用了一些新闻纸——张炜很感动于设计师的用心。
《行者的迷宫》不仅讲述了张炜作为一位作家之所以成为作家的巨大信息量和秘密路径,而且有着这个时代所缺少的思想穿透力和综合力。这些背后隐藏的是一位作家的生命立场和精神起点,以及对这个时代持久而缜密的观察和思考。《行者的迷宫》里所用的“迷宫”是一个具有神秘色彩的意象,我觉得更像是一个隐喻:经过40年的写作和思想,张炜为富有迷宫式的写作行当和社会变迁,寻找到一条可以借此进出迷宫的秘密通道,并且绘制出一种类似地形图式的精神图志。无论对于写作行当,还是对于被物质所困扰的时代,对于那些茫然无所适从的人们来说,《行者的迷宫》无疑为他们提供了一种精神借鉴和精神资源,如同为盲人摸象者递上了一根体贴而合适的思想拐杖——而作家和资深媒体人的对话形式,增加了思想碰撞的现场感。我深知,《行者的迷宫》是这个时代难得的精神之书,有着这个时代所缺少的细致、绵密、坚韧、特立独行、穿透力和包容性,其背后隐藏着的是一位作家用几十年的心血和思想,对整整一个时代的覆盖和概括。
多年来,张炜、张承志、韩少功等作家一直在使命与担当向度上思考个人与时代,我们可以发现无论社会价值观如何变化,他们的思想是恒定的。这些思想,在《行者的迷宫》里都有充分的表达。
去年8月15日,“作家:默与鸣——《行者的迷宫》开放式座谈会”在上海书展第三会议室进行,主题定为对作家的责任与使命、写作的意义与价值等进行讨论。这在一个意义与价值被消解的时代或许有些不合时宜,但借此多少可以看出阅读《行者的迷宫》所带来的启发和对于使命与担当的精神脉络的梳理。主题来自范仲淹《灵乌赋》里的“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而《行者的迷宫》里有大量对作家与时代关系、使命与担当的讨论和讲述。一般人不会想到谦和、唯美而诗意的张炜怎么忽然变得激烈起来,思想似乎变成了一种火焰。用张炜的话说:“《行者的迷宫》这本书中的好多问题,实际上是蛮危险的,很不容易回答,但是一旦进入这种思索,顺着提问的思维走进去以后,又没有别的选择。”比如书中谈到的《古船》被胡乔木点名后张炜不能参加任何文学活动、经济单一发展带来的严重后果、当下教育问题、中西方文化交流问题等,都属于“蛮危险的话题”。
在座谈会上,复旦大学教授陈思和表示,40年来张炜一直没停止过思考和创作,而且他的思想根本不局限在文学创作,他对历史、对整个中国的文化和未来都有一个很综合的思考,《行者的迷宫》就是比较好地理解张炜的一个路径。上海交大教授何言宏认为张炜在《行者的迷宫》提出的“整理个人的思想,这是一个庞大的计划”,是历经社会和时代变迁后,知识分子应该抓住的重大时代命题。复旦大学教授张新颖把《行者的迷宫》定义为“张炜三十多年的思想表达和文学表达背后的一个‘潜文本’,或精神自传”。朱又可说,为了这次采访,他花了半年时间准备功课,两人对话时很严肃,只顾面对觉得应该面对的全部重要话题或问题……
天涯杂志编辑赵瑜称《行者的迷宫》是张炜“对写作的一次梳理,也是他对世界、文学、宗教、美学等等领域的一次全面发言”。苏州的一位中学特级教师甚至套用英国传记作家莫德《托尔斯泰传》里的一段话来表达对张炜和《行者的迷宫》的敬意:“在到处是雾霭压城、浑浊不堪的国度,想到灯火深处,还生活着一位‘在高原’上的作家张炜,于是走进他的‘迷宫’是一种幸福。”而从教育、教学的角度来说,《行者的迷宫》提供了一个人文精神教学与科研的教科书般的范本。
但张炜一直有着自己所独有的思想逻辑和判断标准:在“革命”、“民族”这些大问题上,有时候是一个混沌的迷宫。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完全否认行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理性的一种追索,但是追索的结果很可能像爱因斯坦、达尔文一样,最后回到了神学、回到了上帝——它是一种退步,还是一种巨大的觉悟?
《行者的迷宫》的确囊括了这个时代的一些大命题,可谓一本名副其实的时代之书。
(作者系东方出版社副总编辑)
《行者的迷宫》 张炜 朱又可 著 东方出版社2013年8月出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