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不拘一格 专业建设四马齐驱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6-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传感网技术应用实训室

    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专业

    与德国博世公司签订校企合作战略协议

    工业机器人实训室

    无锡技师学院创办于1955年,是全国首批国家重点技工学校和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在无锡这块美丽而富饶的土地上,为技工教育默默耕耘近六十年,培养了一批批“做人有底线、文化有底蕴、技能有底功、就业有底气”的高技能人才。学校先后荣获“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和“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等殊荣。

    2012年6月,学校被国家教育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正式批复为第二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单位,其中计算机网络应用(物联网工程方向)、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模具制造(精密制造方向)和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四个专业为重点建设专业,核心职业素质和数字化校园为特色项目。学校以此为契机,按照“以企业岗位需要为目标,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社会市场需求为标准”的原则,办学随着经济方式转变“动”,跟着产业结构调整“走”,围绕企业人才需要“转”,适应社会市场需求“变”,进一步“深化校企融合,强化创新发展,拓展研发服务”,根据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各专业探索构建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口碑。

    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项目开发、任务驱动,找准人才培养的突破点

    物联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根据对无锡市2012、2013年度紧缺专业人才需求分析,物联网作为无锡市经济转型重点发展的专业,列在紧缺人才目录的首位。为此,作为江苏省传感网高技能人才专项实训基地,学校果断成立服务外包和培训学院,开设计算机网络应用(物联网工程方向)专业,并对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

    学校通过对50多家企事业单位的调研走访,分析并总结了人才的需求,按照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律,创建了“双核心、三阶段、四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核心技能”为中心,经过“基本理论和基础技能学习阶段,工学结合边做边学提高阶段,顶岗实习全面锻炼阶段”三个阶段的学习,努力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企业需求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合一。

    在该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计算机网络应用专业又创建了“项目开发、任务驱动”为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课题世界银行贷款农民工培训与就业项目中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资源包、国家“863”计划“基于物联网的城市环境风险监测预警技术研究及应用”的子课题和无锡市新兴产业技能人才培养专项研究课题等项目为顶岗实习阶段教学项目,以真实的企业任务为先导,分阶段实施项目开发,培养企业需求的有创意、善研究、会设计、能制作的实用型物联网人才。

    为了配合该培养模式的实施,学校投入了600多万元建设了物联网技术应用和智能家居等实训室,完善了网络数据通讯、综合布线和终端设备维修等5个实训室。根据“理实一体化”授课标准建立了计算机网络等一体化实训室,实训室分为展示区、实训区、教学区、讨论区、竞赛区等几个功能模块,以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贯穿整个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实训既可以掌握物联网技术知识又可以了解该技术在企业的实际应用。

    在课程建设方面,学校以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来序列课程,围绕学生核心素质养成、核心技能培养和综合能力提升构建融“工学”于一体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了“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网络操作系统”、“计算机操作指导”、“网络设备安装与调试”、“网站设计与制作”和“数据库系统管理与维护”6门精品课程,编写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常用工具软件》和《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3部教材。两年来,学校计算机网络管理员技能鉴定通过率保持在100%,在省市级一类技能竞赛中荣获冠军14个,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专业:校企融合、互通有无,找准人才培养的着力点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在新的教育发展时期全面体现职业教育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也是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特色。然而多年来,众多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上还存在欠缺。无锡技师学院在探索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自2005年起,学校便开始了和无锡微研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从学生顶岗实习、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到双方合作设立“微研”冠名班,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培养行业企业所需的技能人才。2008年校企双方签订协议,微研公司正式成为学校师资培训基地,利用设备、技术和管理为学校的师资培训服务,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

    为了进一步推进学校和无锡微研有限公司的深层次合作,实现企业与学校相互渗透,构建利益共同体,促进校企合作的良性、健康、持续发展,双方协商在无锡技师学院数控技术系建立了“数控技术研发中心”。该研发中心建成后,以服务教学为基础,以项目开发、成果转化为依托,肩负学校的师资培养、竞赛训练、教学研究与示范功能,实现“教—学—研—产”四位一体。同时,该专业还积极倡导“走出去、请进来”战略,实现产学研一体,企业在学校建立校企项目工作室17个,学校在企业建立技能工作站5个。

    在课程建设方面,由学校专业教师、企业技术专家与能工巧匠等组成的课程小组从人才培养模式和岗位职业标准入手,制定了“机床控制与PLC”等12门课程的课程标准。根据课程标准,按由简到难、由单一到综合、循序渐进原则设计了五个学习情境;然后,针对每一学习情境工作任务设计了每一学习情境职业能力要求;根据每一学习情境职业能力要求,设计每一学习情境教学内容;最后,制定了每一学习情境具体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建立在职业行动基础上、基于职业标准和工作过程、理实一体化的学习领域课程。

    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中,数控机床装配与维修专业还创新了师资队伍建设的“三部曲”:一是利用数控技术研发中心搭建了“生产、教学、科研、培训、鉴定”五位一体的多功能平台,进一步提升了专业教师生产技术咨询服务能力;二是“内培外引”优化结构,逐步形成“校企互通、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师资团队;三是大力实施名师建设工程,发挥名师效应,打造优秀教学梯队。两年来,学校先后组织16人赴奥地利、20人赴新加坡、25人赴韩国研修学习,93人赴企业实践锻炼,134人赴省级以上培训机构培训,培养省教学名师1人、省专业带头人3人、市技能大师2人,从行业企业聘请兼职教师16人,双师型专业教师比例达86.7%。

    模具制造专业:订单培养、校企双制,找准人才培养的承载点

    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和自觉把握市场规律,是无锡技师学院通过多年探索在实践中找到的两大规律。而这两大规律的极佳结合点,莫过于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无锡技师学院在模具制造专业的建设过程中,创建了“订单培养、校企双制”办学模式,形成了资源共用、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良性机制。

    模具制造专业先后与德国博世公司、瑞士布勒公司、威孚集团公司等率先开展人才发展战略,为集团化合作办学提供了有效依据。学校还与布勒(无锡)合作建立了布勒学徒工作室,成为校企深度合作共同实施培养高技能人才发展战略的典范。我们通过学校与德国博世公司的深入合作,来探寻“订单式”培养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点点轨迹。

    2005年初,无锡技师学院与德国博世公司合作创办了“博世班”。到2013年9月,开办“博世班”已达22个,总学生数490人。为确保培养质量,校企双方达成了共识:一是执教博世班的老师,必须到博世公司进行岗位培训,体验博世企业文化;二是邀请学生家长参观公司,听取建议和意见;三是在教学计划中增加“博世文化”课程,企业管理人员定期来校开设“博世文化大讲堂”;四是博世公司总部派专家定期或不定期视导;五是设立“博世奖学金”;六是以学校为依托,建立博世公司“企业员工岗位能力再培训基地”。

    在学校与博世公司近10年的校企合作中,按照德国职业教育理念,对企业“冠名班”实施优秀学员奖励机制和“飞行视导”共管机制在以上六项共识中最为突出。“飞行视导”是指博世公司总部每学期派德国培训专家担任组长,在教学现场进行验收视导,并与任课老师、学生和管理人员进行座谈,征求对教学课程设置的建议和意见。针对教学计划不完善之处,校企双方共商修正方案,使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处于全程控制之中。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