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铸就“不一样的精彩”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6-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以国际标准引领专业建设”的教改路径图

    前两期我们分别介绍了珠海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在甘朝威校长的带领下,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凭借自己的实力、魄力和魅力,靠着一份信念和执着把学校打造成了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中职名校。

    在改革创新的大道上,学校始终没有停下过脚步。因为他们始终坚信,只有创新学校才能发展,只要有创新教育梦不是梦,只要有信念的支撑、有勇气、有恒心、有毅力,就一定能书写精彩的教育篇章。

    这一期我们通过介绍学校三个创新发展的生动的案例,来展示学校不一样的精彩……

    创新一

    创新工学结合“群项目”

    实现人才培养“三对接”

    【案例】以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为例谈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背景】为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国家大力提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三个对接”: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实现“三个对接”就是实现校企对接,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群)需求的无缝对接。而过去的以“走出去,请进来”为主的校企合作形式难以做到,迫切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这种背景之下,学校创新性地提出了“群项目”的概念,把专业所对应的企业岗位(群)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专业素养集为一体的综合实训项目称为“群项目”。“群项目”是通过校企合作来开发或编制的,反映了当时行业企业的职业标准与要求。将“群项目”用于教学就实现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

    以学校电子商务专业为例: 

    【实施过程】

    深入企业分析调研,确立电子商务综合职业技能训练目标。经过对电子商务企业、行业的调研,学校电商专业与企业专家一起针对现今电商行业的岗位群,确立了以网络营销、网络编辑、网络客服岗位(群)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模块化项目为基础重构课程,构建以产业为依托、工学深度融合的群项目。

    基于“群项目”任务要求,构建电子商务项目教学体系。面向电子商务岗位群,选取了能够代表贸易型电子商务企业完整运营过程的7个工作流程作为构建电子商务专业群项目的基础,项目教学体系的运作模式是通过“群项目”的架构精心组织职业技能实践活动,完成技能训练三循环,分别是基本技能群的培养循环、职业技能群的强化循环和职业岗位群的实战循环。

    【实施成果】

    完成了电子商务专业“群项目”的教学平台建设。依据电子商务工作流程分析和珠海电子商务中小企业人才需求特点,电商专业根据三个就业方向设计了三个既具备项目仿真功能、又具备综合系统性特点的真实的企业项目作为“群项目”:商业网站编辑与运营群项目(依托星期八旅游网)、校园网上商城群项目(依托学购网)、O2O微营销群项目(依托珠海互通微营销)。

    “群项目”的构建和实施实现了“工学教”的结合。在实施“群项目”教学改革中,通过教师下企业调研,与企业协商建立人力资源合作意向,学校聘请企业专家的方式,引企业人员进入课堂。在组织企业人员在课堂观摩、了解学生情况后,校企师资共同研讨开发符合实际工作且适用于学生,体现真实工作任务并具有科学性、系统性的群项目。

    “群项目”的构建和实施促使各专业教学内容得以不断更新。“群项目”实施中,学校发现原有传统的课程体系由于受到知识体系的限制,不能构造系统的工作情境,必须进行项目化重构。通过引入电子商务企业专家、技术骨干参与学校“群项目”的编制和教学,将原来的课程进行了拆分和重组。将原有课程体系打破,构造出以“群项目”为核心的项目教学体系。

    “群项目”的构建和实施促使教学方法得以改革与创新。电子商务教学的传统模式是理论教学—老师操作演示—学生操作。“群项目”实施以后,学校引项目进课堂,与企业专家共同授课,通过一系列先做后教,边做边教的学习与实践过程,让专业的教学内容符合生产实际,学生的学习过程再现生产过程,学习环境真实再现企业工作环境。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了更全面的锻炼,职业素养有了明显的提升。

    “群项目”的构建和实施促使评价体系发生科学的变革。“群项目”带来的最大的变化是课程以项目的形式展开,在每个项目中有子项目、任务、子任务。评价者不但有专职教师,还有企业项目指导导师。课程评价也从过去的学期一次性考核变成了日常的过程性考核。为此每个“群项目”都制定了与企业工作标准以及学生适应能力匹配的评价标准体系,在项目的关键节点设置考核点,设置综合性的考评标准,科学考核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

    “群项目”的构建和实施促使专业教师成长为职业训练导师。“群项目”的实施要求教师在原有的教学能力基础上熟悉企业一线操作流程,具备项目督导能力和培训能力。教师在这样的改革过程中,自身的角色和专业技能也发生了改变,真正发展成为“双师型”教师。电子商务教师深入企业一线顶岗,参与企业运作过程和群项目开发过程,教师能力大大增强,有许多教师已成长为企业培训师,面向社会开展培训服务。

    创新二

    创新“五步递进”实践模式

    系统培养职业综合能力

    【案例】工学结合实习实训模式典型案例

    【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学校原有的实践体系在“工学结合”方面存在诸多限制:企业出于人力成本考虑不愿接收和培训技能差、经验弱的学生;企业由于设施设备、培训师资不足等原因难以系统培养人才,容易造成学生沦为短期劳动力的现象;学校教学计划具有前置性,容易与实际企业实践的时间冲突……在这种矛盾下,学校在推动政校企合作办学的过程中,探索出“五步递进”的实践模式。

    以工学结合实习实训模式为例:

    【实施过程】

    创新校企人力资源合作。学校凭借“珠海市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这一平台,形成“共建共赢、共通共享、共管共育的深度办学机制。借助“职教集团”内部企业资源优势,以校企人力资源合作为切入点,组建具有项目实操经验与教育教学能力的动态专家库。企业专家不但参与实践性教学,还适时引进企业真实项目,联合学校教师共同编制“群项目”,并将其放在“五步递进”的模式中完成,从而达到校企双赢的目的。

    推行“五步递进”新模式。在于逐步实现学生从“适应型实习”开始,经“任务型实习”、“开放型实习”、“深入型实习”的不断深化,最终达到“生产型实习”目的;相应的,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经过“五步递进”的新模式之后,逐步实现“认知—内化—外化—整合—定型”的转化,这一转化符合职业教育全面推进教产合一、产学一体改革的要求。根据学生学习认知规律,各实习实训阶段呈阶梯式推进。

    1.“周实习制”——适应型实习。对象是新生。在开学第一周,全校开展“专业认知实训周”,以专业介绍、专业技能体验、企业认知体验、优秀毕业生风采展示、优秀实习生报告、企业参观、行业企业专家讲座、就业讲座等方式,将专业性较强的综合性项目化为可接受的实训课程。

    2.“月实习制”——任务型实习。对象是高二阶段的学生。通过月实训,将企业真实项目引进校园,由企业专家和校内专业教师共同开发出符合企业岗位需求以及职业标准的“群项目”教程。在以“月”为时间单位的综合实训中,整合分散的知识与技能,增强学生对“项目”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同时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项目的督导和协调能力,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3.“寒暑假实习制”——开放型实习。对象是16岁以上的学生。鼓励他们到负责任、有条件、重文化的企业中进行开放式的寒暑假实习。不但能获得报酬,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体验企业运作机制,感受职业精神和市场竞争,更客观地自我评价,提高自省和反省的能力,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4.“特定阶段实习制”——深入型实习。对象是全体学生。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针对不同企业、行业协会在某些特定时间段开展的短期实训活动。让教师和学生在特殊环境下感受市场高精尖新技术以及新产品、新设备、新方法带来的启发,直接与前沿高技术人才和管理者对话与探讨,促进教师的分层教学,开拓学生的视野和创新性思维。

    5.“学期实习制”——生产型实习。对象是三年级学生。在“2+1”学制下,三年级学生全面进入各合作企业开展顶岗实习。学生的职业素养将得到长足的进步,敬业与团队精神也将得到全面的检验,最终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开创一个崭新的起点。

    【实施成果】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