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统筹破解农村师资困局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6-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在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下,湖北省以省考、县管、校用方式,加强省级统筹,探索适应农村义务教育需求的教师补充新机制。

    ■本报记者 柯进 黄兴国 程墨

    40多岁的湖北省广水市蔡河镇中心中学校长汪国,脸上终于有了轻松的笑容。

    与许多农村学校校长一样,蔡河镇中心中学一直面临生源减少、师资老化的问题,这让汪国整天发愁。

    2012年3月,湖北省决定在全省启动一项改革:省级统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队伍补充新机制。

    按照省政府文件,新机制以国家规定的教师考试标准、全省统考、县聘校用的方式,实行“全省统招统派、经费省级负担、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农村学校使用”的教师补充省级统筹方式。

    省政府给钱、配教师,农村校只管使用,这种新模式能否扭转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现状,破解农村教育发展困局?记者近日深入湖北一些农村学校进行采访调查。

     两年补充1.9万名农村新教师

    “新机制就像一场及时雨,既破解了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年龄老化和结构性矛盾突出等老大难问题,也为长期‘缺血’的农村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汪国兴奋地说,“在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下,如果没有新机制,我一直想引进一名本科英语专业教师的梦,恐怕很难实现!”

    汪国所在的蔡河镇中心中学,自2000年以来从未引进过一名新教师。学校54名教师中,50岁以上的有30人,平均年龄超过45岁。

    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英语系的王曼,是湖北省首批新机制教师,也是蔡河镇中心中学历史上首名英语本科教师。以资教生身份在该校任教一年后的2012年,王曼通过全省新机制教师公招,成为学校最年轻的在编英语教师。新机制实施后的短短两年,学校共补充了4名英语、计算机和生物学科的教师。

    “新机制大大改变了农村中小学教师只有自然减员而县级财政无力增补的状况。”湖北省随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张国剑说,新机制实施以来,已有440多名新机制教师被补充到随县的农村中小学,约占全县教师总数的1/10。

    2012年9月,宜昌市夷陵区乐天溪中学搬迁至新校区,当校长李广东看着一流的办学条件,正感叹“好鞍无好马”时,恰好赶上省政府教师补充新机制的出台,当年学校一次性补充了6名教师。看到新学校、新教师,过去在城里就读的学生纷纷“回流”。

    从2012年到2013年,湖北省有1.9万余名教师通过新机制被补充到全省各地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约占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总数的8%。其中,农村学校普遍缺编或紧缺的音、美、体及小学英语学科教师达到6000多人,占新机制教师总数的约1/3。2014年计划招录8000名教师的工作,目前也已启动。

    湖北省教育厅厅长刘传铁说:“这项政策是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参与研究决策的,主要是针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年龄结构、学科结构的突出矛盾,通过加强省级统筹,由省级财政安排资金,统筹使用编制,吸引年轻大学生献身基层、服务农村学校。这项政策是补齐湖北省农村教育发展短板、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治本之策,也为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搭建了舞台。”

    优者农村从教有了制度性通道

    按照湖北省政府的制度设计,每年报考全省统一考试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新机制的教师,先决条件必须是志愿在农村乡镇及以下义务教育学校任教,公开招录对象是资教生(含国家特岗教师)、应届或往届大学本科毕业生。每年新机制教师的公招数量,根据农村学校教师自然减员数量和学生数变化情况,由县市(区)申报,省级教育、编制、人社、财政等部门提出意见,报省政府批准。新机制教师进入各地农村学校上岗后,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其日常考核和管理。

    与新机制建立前“以县为主”管理体制下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不同,新机制教师实行的是年薪制,工资标准为每人每年3万元、3.5万元,全部由省级财政负责。其中,艰苦偏远地区农村学校的新机制教师每年3.5万元,其他地区农村乡镇学校任教的新机制教师年薪3万元。

    而此前,包括教师配备等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管理体制,都是“以县为主”,由县级财政统筹解决教育资金的投入和使用。湖北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说:“农村教师省级统筹新机制是在‘以县为主’管理体制下的一项制度创新,它既解决了‘以县为主’体制短期内难以解决的县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县级财政紧张而不愿主动补充乡村教师的瓶颈问题,又为那些有乡村从教愿望的优秀人才实现从教梦想,开辟了一条制度性通道。”

    距宜昌市夷陵区政府所在地小溪塔79公里山路的邓村乡,位于长江西陵峡畔,平均海拔800米。家住小溪塔的罗妍,从小就想当一名教师,高中时就一直将考入华中师范大学作为自己的目标。然而,高考当年因发挥失常,最终被三峡大学化学教育专业录取。大学毕业那年,她响应湖北省“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的号召,在宜昌市夷陵区上海中学资教2年。“没有新机制,我怎么也不可能成为‘永久牌’教师!”

    2013年9月,罗妍从60多名报考者中脱颖而出,成为邓村乡初中的一名化学教师。来到邓村乡初中的第一堂课,听到全班学生无意中唱出的一首名为《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歌曲,罗妍联想到自己实现从教梦想的点点滴滴,当着全班学生的面,不由自主地热泪盈眶。

    新机制帮助许许多多像罗妍一样的大学毕业生圆了“从教梦”。过去两年来,仅山高路陡的邓村乡,就有24名大学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志愿来到这个小乡镇的中小学任教。在该乡教育总干事杨彪看来,这批新机制教师的到来,不仅极大缓解了邓村乡教师不足的问题,而且让农村学校体、音、美等学科第一次有了高起点师资。

     让青年到农村从教不只是冲动

    2012年9月,王玉霜通过新机制招录考试,成了通山县大畈镇白泥小学的一名英语教师。初到这所偏远的农村学校时,她的心凉了大半截。但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她,除了全校的英语教学外,学校的微机管理、远程教育、少先队工作都交给她负责。王玉霜的到来,使全校学生的英语教学质量大幅提高,一年后,全校学生的英语成绩跃居全镇前列,她也被提拔为学校教导主任。

    湖北省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农村中小学,在新机制教师培训、培养上做了大量工作。他们想方设法为广大新机制教师迈好教育人生的“第一步”搭好台、引好路。襄阳市南漳县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张勇说:“农村学校虽然需要年轻有为、有活力的教师,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让这些优秀的年轻教师在农村学校找到施展能力的舞台,要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找到职业价值和成就感。”

    为了确保新机制教师适应农村学校工作,夷陵区采取源头治理的办法,把好入口关,教育局建立由农村学校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组成的“面试主考官资源库”,面试时在该资源库随机抽取主考官。

    新机制虽然把志愿从事农村教育的优秀青年大学生公招到农村教师队伍,但能否培养好、用好这批优秀青年大学生,是“检阅”新机制成功与否的关键。南漳县、宜昌市夷陵区等地教育局,建立新机制教师QQ群等平台,安排专人负责新机制教师的管理培训工作,引导他们规划职业生涯,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历练和成长。

    2013年,张明亮等20名新机制教师在南漳县教育系统公开选拔副校级干部中脱颖而出,如今都走上了学校管理岗位。张勇告诉记者:“目前已经有不少新机制教师走上了南漳县农村学校中层干部岗位。”

    毕业于湖北理工学院生物工程专业、曾在某药企工作过的付志凯,2012年成为夷陵区三峡小学的一名数学教师。上讲台的第一堂课,他拿着教案,不到10分钟就把一堂课的内容讲完了。于是,学校安排有经验的教师与他结对,手把手地指导他进行教学设计、组织教学、上课和开展个别辅导。

    “看来,当一名好教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付志凯说,三峡小学多次安排新机制教师到市、区学习,组织他们上亮相课、过关课、研讨课,帮助他们查摆问题,找差距。“现在,我慢慢找到了做教师的感觉,也对自己当一名好教师越来越有信心了。”

    到岗后,新机制教师们除了专业的快速成长,让他们感动的是,各地教育部门、农村学校尽管条件有限,但都在想方设法解决他们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湖南女孩汪莉君忘不了去邓村乡初中报到时校长屈万鹏亲自驱车接站的情景,也忘不了学校在安排住房、伙食等方面的细致入微,甚至人还没住进去、宿舍里早已备好了灭蚊片!

    “学校关心我们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让我们这些离家远的外省市青年教师,既切身感受到了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也坚信在农村从教不是一种冲动。”汪莉君说。

    省级统筹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补充新机制实施虽然仅两年,但是却初步改变了湖北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队伍年龄老化、学历偏低、质量不高的窘境。但是这项“此前没有任何经验借鉴”的新机制实施以来,在向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源源不断输送高素质教师、改变农村教育面貌的同时,也正面临一些“摸着石头过河”的烦恼和新挑战。比如,省级财政能否持续提供财力保障、新机制教师的流动及职业发展等问题也开始显现,如何确保新机制教师留得住、干得好,这些都将是湖北推进农村师资省级统筹探索绕不开的难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