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上紧箍咒 国际班能否健康成长
CFP供图
■全国各地高中国际班大量涌现,由此导致的办学资质混乱、高额收费等问题屡遭诟病,加强公办高中国际班管理已成共识。
■建立完善国际课程引进的成本分担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予以补贴,同时让那些既有出国想法又有经济实力的家长承担部分成本。
■从长远来看,公办高中国际班应当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课程,把国外留学生“引进来”。
■本报记者 李凌 易鑫
尽管早在3月底,北京市教委就宣布不再审批新的高中国际班,同时加强对高中国际班的招生管理,但这似乎并没有影响学生、家长们了解、报考国际班的热情。
6月28日,一场大型的高中国际班和国际高中公益择校会将在北京语言大学举办,据活动主办方介绍,前来咨询报名的学生、家长接近千人。北京海淀区一位学生家长屈女士(化名)告诉记者,女儿盘盘几乎报考了北京所有公办高中国际班,参加了近10场考试,才拿到一所名校的预录取通知,“感觉今年的竞争异常激烈”。
一边是如潮水般的出国留学需求,一边则是日趋收紧的高中国际班政策。近年来,随着出国留学热的兴起,全国各地高中国际班大量涌现,由此导致的办学资质混乱、高额收费等问题屡遭诟病,加强公办高中国际班管理已成共识,但是如何管,怎样顺应国际化浪潮、满足学生需求把高中国际班管好,却考验着教育行政部门的智慧。
规范管理、收紧审批成大势所趋
在多年研究高中国际班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袁桂林眼中,北京市此次叫停审批高中中外合作办学,像是一次政策调整的“急刹车”。
此前5年里,北京公办高中国际班一直都保持较快增长态势。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4年出国留学趋势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北京共有17所公办高中开设22个国际班,计划招生人数达到1355人;而在5年前的2009年,北京公办高中国际班只有9个,招生人数仅为440人,招生人数保持年均20%以上增长率,5年翻了近两番。
不只是北京,同为一线城市的上海,51所示范性高中里,就有24所开设了国际班项目,占比32%。公办高中国际班热还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蔓延,发展相当迅猛。到2012年,江苏南京的高中国际班数量达到18个,招生人数575人。河南郑州2010年有9所学校开办16个国际班,到2011年就有13所学校推出24个国际班,一年新增8个。
“从统计文献和媒体披露的资料来看,公办高中国际班的增长速度相当快,并呈现出学校多、学生人数多、所占比重逐渐加大等特点。”袁桂林指出,这背后有政策、经济、社会等因素的正常推动,如教育规划纲要鼓励基础教育国际化、多样化办学,京沪等地纷纷将中外合作办学作为重要发展战略,富裕的家庭希望送孩子出国留学,这些都客观上促成了国际班的火热,另一方面也有非理性因素的存在,例如收费偏高并缺乏依据,部分高中为了追逐名利,条件不符合仍强制上马国际班,以及不正规中介机构引发的虚假宣传等问题,对学生、家长造成了损害,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质疑。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基础教育室主任汪明也指出,总的来看,目前公办高中国际班存在多方面问题,如准入门槛不明确,很多地方违规批国际班;收费偏高,特别是那些打着改革试验班名义的国际班,收费没有政策依据;定位不清晰,有挤占公共优质教育资源的嫌疑;课程设置混乱,国内必修课程不开齐开足,国际优质课程也引不进来,国际班沦为“洋应试”等。
“针对这些问题,加强国际班规范宜早不宜迟。与其走一步看一步,等到问题集中爆发再作规范,不如尽早明确相关政策,切实为高中国际班的健康运行提供制度保障。”汪明说。
事实上,早在北京叫停国际班之前,已有浙江、上海等多地收紧国际班的审批。早在2013年初,时任教育部国际司司长张秀琴就曾表示:“目前在高中阶段合作办学,是希望借此引进新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但是一些国内高中把国际班变成出国留学预备班,有违允许高中合作办学的初衷,我们对此不赞成,不倡导!”同年9月,教育部国际司副司长生建学再次表示,将对各种形式的高中国际班进行规范,对于符合条件的、能够转入正常“合作办学”的要规范办学;不符合规定的,将进行清理。
近日,记者就此问题采访教育部国际司政策规划处副处长申玉彪,他表示,教育部将于近期出台加强高中阶段涉外办学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高中国际班的管理体制、收费、课程设置等政策。
记者通过调查发现,从2011年到2014年,全国各地已有浙江、安徽、黑龙江、吉林、山西、上海、重庆以及广西南宁等地明确出台了高中国际班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管理办法,从开办资质、准入门槛、课程设置、收费及财务管理、招生管理等各方面对高中国际班进行明确规定。从政策走向来看,规范已成为教育部与各地加强高中国际班管理的大势所趋。
明确举办资质,准入须经省级教育部门批准
曾几何时,公办高中国际班由于存在挤占公共资源为少数出国留学的学生服务的嫌疑,而屡屡遭到诟病。北京新东方外国语学校校长王鹏曾旗帜鲜明地反对公办高中办国际班。他表示:“我一直明确反对公办高中开设国际班。公办学校属于财政全额拨款,由全体纳税人负担,而国际班由于收费、培养方向等诸多因素,注定只能为一小部分学生和家长服务,因此公办学校国际班的本质是少数人从公共资源中受益,对其他学生和家长很不公平。”
对此,袁桂林教授却有着不同的看法。他在深入开设高中国际班的北京25中调查时了解到,虽然国际班会占用一定的教育资源,但外教的到来却给中国教师们提供了很多交流的机会,也给其他班的学生们上口语课,提高了所有学生的口语水平,开阔了他们的眼界。“事实上,这是一个资源共享的过程。”袁桂林说。
安生文教交流基金会执行副主席张梧华的解释让人更加清楚。他说:“如果公办高中办国际班的目标只是送学生出国留学,那就是走错了方向,因为政府和公共财政不能承载这样的使命,但是如果公办高中国际班是为了引进国际优质资源,深化课程改革,甚至吸引国际留学生的话,那就是政府和公共财政的战略使命,不存在挤占公共资源的问题。”
事实上,目前公办高中国际班主要存在两种形式:一是经过正规审批的中外合作项目或机构,经过各省审批并报教育部备案的仅90个,纳入各地招生计划;二是各市县、学校以“课程改革实验班”等名目设定,未经省级教育部门审批并报教育部备案的国际课程班。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主任助理兼国际处处长车伟民指出:“那些经过审批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还是很规范的,办学经验比较成熟,也基本是按照中外合作办学的教育理念在进行。”目前存在争议较大、问题较多的是第二种形式的高中国际班。生建学曾强调,一些学校按地方课程改革实验批准国际课程班,引进部分国外课程,进行“预科教育”,这是在打“擦边球”,下一步教育部将对这类情况进行重点整合。
从各地出台的政策来看,都对高中国际班的举办资质、准入门槛进行了明确规定,基本上解决了“谁能办、谁来办”的问题。
浙江、安徽、黑龙江、吉林、山西、上海、重庆以及广西南宁等八地都明确要求高中国际班的准入实行项目审批方式,仅由地市教育行政部门审核还不够,还必须经过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将审批权收归到省级统筹。其中,浙江、吉林、山西、重庆等地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名义审批,而黑龙江、广西南宁、上海等地则是以高中国际课程班的名义审批。
在办学资质方面,各地要求尽管宽严不一,但基本上要求具备中外合作办学、开设国际课程班的师资条件、硬件设施,尤其对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进行了明确规定。例如,安徽、山西、重庆都要求具有外教聘请资质,实际聘请外教时间不少于一年并年审合格;重庆、浙江明确要求合作的外方学校应在所在国具有较高的声誉和较强的教育教学实力。
浙江、安徽等地还对省域内高中国际班的布局结构进行了要求,提出各地开设国际班,应当充分考虑人口总量和生源情况,防止一哄而上,设置过多过滥。浙江严格限制高中国际班的规模,以设区市为单位,办国际班的高中数量控制在当地高中总数的5%左右,学生总人数不得超过该校在校生规模的10%,且每校只能举办一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经地市教育部门同意,由省级教育部门审批,报教育部备案,这样的程序才符合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规定,同时要求学校具备良好的办学条件、教学与管理水平、师资状况等举办国际课程班的必备条件,真正发挥中外合作办学的作用,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深化国内课程改革。”汪明说。
完善国际课程引进的成本分担机制
高中国际班的高收费,尤其是以课改试验班名义举办的国际课程班缺乏收费依据,引发很多质疑。《2014年出国留学趋势报告》显示,北京市公立高中国际班的平均学费约为每学年8.65万元,远远超过北京市普通公立高中学费每学年800元的标准,是普通高中标准学费的百余倍。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