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最好的光阴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6-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题图:禹天建

    ■冷玉斌

    民国年间,湖北有位儒医熊伯伊酷爱读书,博学多才,写有《四季读书歌》作为座右铭,夏季篇曰:

    夏读书,日正长,打开书,喜洋洋。田野勤耕桑麻秀,灯下苦读声朗朗。

    如今这时节,“灯下苦读”似也未必,是否“名扬”亦未可知,但“打开书,喜洋洋”,这感觉是美妙的。王小波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于教师,在忙乱而琐碎的现实生活中,拥有诗意世界的很大可能就来自阅读。阅读,不仅是与文字交流,更是自我对现实的“翻墙”,唯有阅读,能让身体有静谧的安顿,灵魂有诗意的托付。所以,忙碌了整个春天,站在夏天的门槛前,给暑期做这样那样安排的时候,是不是也能为阅读留下些许时空,踏上个人专属的纸上行旅,在夏日最好的光阴里?

    书中日月长,翻检旧章,又读到去年七月十五日到八月二十日的一组读书小札,只言片语,历历如新。那一阵待在家里,闲事少挂,每日执书在手,仿佛甜蜜的梦,却不缥缈,不落空,一路读下来,是满满的惬意与喜悦:

    新读张大春《大唐李白》(选)、三诗人《抒情诗的呼吸》;重读博耶《关于美国教育改革的演讲》、河合隼雄《孩子的宇宙》;翻过萨瓦特尔《教育的价值》、德波顿《写给无神论者》……还有切斯特顿《回到正统》,“人或许一代接一代在地上存活,但每一次诞生都是积极而最后的一回。”穿越这样的文字,便是行过死荫的幽谷。一点谦卑,一点安宁,一点凉爽,在夏日最好的光阴里。

    读着读着,就不免想到儿童,想起“专业”。比如阿利埃斯《儿童的世纪》,一打开,读了作者夫子自道就欢喜:历史学家的功绩也许不在于捍卫自己的观点,而在于将自己新发现的快乐传递给读者,使他们感受到他自己曾经感受到的那个未知世界的色、香、味——这不也是为人师者该为孩子们去想、去做的?想想,倒不是我食书不化,毕竟,“专业”是人立足于这个世界的位置,是持续看待世界理解世界的一个基本视角。假期读书多了随性与自在,于其中再稍停留,人哪,大概更能看到世界的前世今生,看见生活的来回起落,看透自己的内心姿态。如此,即为专业计,岂不也是扑面而来无须强求的阅读的额外奖赏?

    用作家残雪的说法,人的成长是一种“趋光运动”,我喜欢这个说法,这表达了一个过程,意味着某种结果,连接两者的又是完全的主动性。教师的暑期阅读,或许就是一次“趋光运动”,光是因阅读而来,成长是因光而去。阅读,并且是不间断地阅读,光就足够明亮,成长就能够持久。倘若暑期阅读有规划有执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必定会是教师成长最鲜明的背景。

    书中日月再长,夏天也会过去。不过,“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夏天遇到的书,始终在那里;读书的欢喜,始终在那里;那个阅读着的你,也始终在那里,在夏日最好的光阴里。(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第二实验小学)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