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校企合作协同创新的紧密型办学体制机制
四方合作发展理事会成立大会
四方合作发展理事会揭牌仪式
自2011年省级示范院校立项建设以来,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主动面向水运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国家海洋强国战略部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为先导,以校企合作机制建设为重点,不断深化内部管理制度改革,搭建多方合作、协同育人发展平台,形成了“政行企校”多方联动、“园院厂站中心”多元协同、“政策资源桥梁机制”多维互补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增强了资源集聚“海绵”效应,极大地提高了学院的办学活力。
多方联动 形成了政行企校合作办学新格局
学院以“共商、共建、共管、共担、共享、共赢”为原则,主动联合政府、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机构以及利益相关方,组建“政行企校”四方合作发展理事会,充分发挥各方资源优势,形成了多方共同发力、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加快了学院开放办学进程,提升了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
(一)创新办学体制,共建四方合作发展理事会。2011年,学院与行业内100余家大中型企业、全省近50所中学共同组建了三方合作人才培养联盟。合作联盟经过近3年的建设与发展,成员类别和数量不断扩大。为进一步发挥各方资源优势,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学院在三方合作的基础上,又联合省教育部门、江苏海事部门、200多家行业企业以及7所高校、24所中职校、100多所中学等组建了“政行企校”四方合作发展理事会。
理事会下设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技服务、社会培训与继续教育、就业与校友发展等五个专门委员会和七个二级学院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实行全员参与三级管理体制。理事会的成立为多方共建、合作办学奠定了体制基础,形成了多方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共同发展的办学新格局。
(二)健全运行机制,保障四方合作可持续发展。校企合作是四方合作的重点,为了使校企合作落到实处,学院成立了校企合作工作领导小组,对接四方合作发展理事会的相关工作。理事会本着“管理规范、制度先行”的理念,围绕教学改革、项目建设、人才培养质量反馈与保障等关键环节,制定了以《“政行企校”四方合作发展理事会章程》为统领的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三个层面的相关制度,建立了校企协商机制、沟通反馈机制、监管机制、风险管理机制及运行保障机制,形成了“目标共商、资源共建、人才共育、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同时,学院树立了“以企业为中心”的校企合作工作理念,着力建设校企合作工作服务体系。依托各地区校友分会,以区域为单位设立了“校企合作工作站”,提供“一站式”服务;联合理事会成员单位围绕项目管理、技术服务、员工培训、顶岗实习、招聘就业、师资互聘等合作事项,共同建设了“校企合作信息服务平台”。服务体系的建立,提升了校企合作工作管理水平,激发了企业参与合作的热情。
多元协同 建成“园院厂站中心”合作发展新平台
学院把人才培养置于多方参与的开放系统中,依托理事会,重点打造校企“双主体”、科技创新孵化、产教研融合、“双师”培育以及社会服务等五类协同育人、合作发展平台,并通过海事科教产业园、企业学院、教学工厂、 企业各类工作站、研发中心等实体的运作,实现了理事会成员单位间的技术、设备、人才、信息等资源的共享。
(一)统筹协调,共建科教产业园。2012年,经过理事会秘书处充分调研和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科学论证,在秦淮区(原白下区)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院与南京伯利兹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海事科教产业园”。产业园围绕建设“人才培养基地、科技研发中心、新兴产业集群”的发展目标,坚持走“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政校行企互融”的发展之路,大力发展科技研发、教育培训、文化创意、三产服务等产业,打造功能完善、业态丰富的科研、教育、文化产业集群。目前,入园企业近40家,孵化企业35家,每年接受100名左右的学生实习、实训和创业。100多项技术开发转移等项目,为社区和社会提供了1000个以上的就业机会。
(二)校企联姻,共建企业学院。在合作理事会的指导协调下,学院分别与江苏远洋运输有限公司、金陵船厂合作建成了“江苏远洋学院”、“金陵船舶学院”两个企业学院,搭建了校企“双主体”育人平台。企业学院采用“虚拟学院实体运作,双主体联合独立实施”的原则,以培养企业需求符合度高、企业忠诚度高的准员工为目标,校企共同招生、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与教材、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共同解决就业、共同开发培训项目,实现了校企双方资源共享、利益共赢,探索出了一条校企协同育人、共同发展的新路子。
(三)协同创新,共建驻校工厂。学院为紧跟行业先进技术,解决学生生产性实训等问题,从2011年开始,成功引入了多家高新技术企业进校办厂。学院提供符合企业生产要求的场地,企业提供生产车间的建设标准、加工产品的原材料并负责产品的销售,校企共同运营管理教学工厂。3年来,学院先后引入上海腾韵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上海龙禹船舶技术有限公司、南京丹书科技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进校办厂设所。学生在企业师傅的指导下,全过程参与产品设计、安装和调试,极大地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企业依托优质师资力量和学院在行业中的人脉资源,其研发能力和生产产值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四)依托行业,共建驻企工作站。学院依托合作发展理事会,充分发挥校友资源优势,以区域为单位,在地区校友会基础上建立了10个“校企合作工作站”,并建立了信息联络沟通制度,在每个工作站设立一名信息联络员,及时反馈企业的最新技术状况和人才需求信息,为学院调整设置专业、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开拓社会服务项目等提供了有力依据。为提高专业教师“双师”素质,解决教师教学能力“保鲜”问题,学院在长航南京油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30多个“双师培养基地”,校内专任教师与校外兼职教师一对一结对,互为导师,相互促进;在江苏域海船舶设计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6个“教师流动工作站”,校内外教师共同组成科技攻关团队,承担科技攻关、企业员工培训等任务。
(五)优势互补,共建研发中心。学院充分利用政府各类扶持科技发展的优惠政策,与理事会成员单位紧密合作,成立了14个研发中心,积极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攻关、科研成果孵化、成果推广等方面的合作。3年来,学院为企业提供科技服务项目300多项,获得授权专利146项,创建了3个以在校学生为企业法人的公司,大幅提升了学院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为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
多维互补 形成上下内外合作共赢新合力
学院充分发挥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学校等合作方的资源优势,上下协同、内外互补,形成了多方合作共赢的强大合力。
(一)政府主导,合作政策保障有力。江苏省教育部门和财政部门在充分调研认证的基础上,对学院办学成本较高的水上专业的学生生均拨款系数由1.2提升到2.0,每年增加拨款2000多万元,为学院高素质航海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了经费保障。秦淮区政府部门积极牵头筹建产业园,帮助联系企业入园,在政策、经费、税收、资源等方面给予扶持,并大力支持学院申报省级大学科技园,2012年底学院成为了江苏省高职院校中第三个省级大学科技园建设单位。
(二)行业指导,合作桥梁支撑稳固。江苏海事部门、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江苏省航海学会、江苏省船员服务协会、江苏省郑和研究会等行业组织为学院的发展架起了诸多交流、沟通、合作的桥梁。江苏海事部门常年组织行业企业领导、专家来校调研座谈,传达航海教育新政策、法规,交流新技术、信息,指导教学与培训,极大地提高了学院船员教育与培训的质量。学院依托行业组织积极参与各类航海职业教育论坛,主动承担航海类专业教学标准的制订,考证评估大纲、题库等教学资源的建设以及师资、企业员工培训等工作。学院是国家海事部门核准的航海类专业办学规模最大的院校,是全国内河师资培训、内河高级船员培训、船员适任证书考试评估员培训等近10项高级培训项目主要的承办单位。
(三)企业参与,合作资源共享充分。学院将人才培养的关口前移,聘请合作企业技术人员与管理专家共同进行专业调整设置的调研与论证,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院专业课程的开发、教材的建设都在华东师范大学专家团队的指导下,与企业紧密合作,为专业教学改革和教学内容的更新提供了有力支撑。学院还从行业企业聘任兼职副院长、兼职专业带头人、兼职专业教师,承担院内专业课教学,指导学生实训。学院也积极选派骨干教师进驻企工作站挂职锻炼,安排船长、轮机长上船顶岗。这些措施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四)学院主体,合作机制务实长效。学院根据合作办学需求,增设了校企合作发展处、大学科技园管理办公室、秦淮校区管理办公室等3个职能部门,强化校企合作工作的组织保障。学院为适应校企合作工作要求,不断深化内部管理制度,优化合作办学制度环境,增强对社会资源参与办学的吸引力。近年来,学院优化了校院二级管理、双师认定、企业实践经历考核、社会服务激励、科教结合奖励等人事管理制度,鼓励二级教学单位创新校企合作模式,自主拓展校企合作项目,鼓励教师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