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均衡的“江苏样本”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7-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均衡师资 强化督导

    ——构筑义务教育均衡的长效机制

    “我们家长最看重的是好老师。”如皋市如城镇实验小学学生家长李建红坦言,当初千方百计让儿子进了如师附小幼儿园,为的就是之后继续在如师附小这所名校就读。现在,李建红的儿子却在家门口的如城镇实验小学上学。促使李建红改变决定的,是如皋力度空前的教师流动,带动每个学校教学水平整体提升。从2011年开始,如皋市积极探索建立“区管校用”师资配置机制,近两年义务教育学校交流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1.9%,义务教育阶段实现“零择校”。

    透视“择校热”,核心是择名师。如何让校长、教师打破学校之间的藩篱,流动起来,成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的关键。2010年以来,江苏明确规定校长在同一学校连任不得超过两届,教师每年交流比例不低于15%。2013年初江苏进一步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流动工作的意见》,把骨干教师的均衡配置作为推进公平的重要途径,形成了区域、城乡、校际教师交流制度。

    在此背景下,江苏中小学教师由“学校人”逐渐向“系统人”转变。苏州市姑苏区在权衡生源、师资、配置等条件的基础上,组建“校际发展共同体”,以区域内多所省级实验小学校为核心组建“校际联盟”,实施“干部挂职锻炼”计划、“校际教师伙伴交流”计划,力促教育质量全面提升。“我现在的身份是园区的教师,而不是某一所特定学校的教师。”从苏州城里的星港学校调到跨塘实验小学任教的唐家强说。

    “实践证明,只要当地党政领导认识到位、政策合理、过程公开、支持到位,教师合理流动的难度就能降到最低,就能让每一位适龄孩子就近‘上好学’。”沈健说,教师队伍是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教育现代化的第一生产力;教师流动不是权宜之计,要形成制度,让城乡教师流动起来、合理配置,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释放、衍生、扩大。

    江苏省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中,建立一系列长效机制,除了教师流动,还有强化督导等举措。2005年,江苏省建立县级政府教育工作年度督导考核制度,督导结果作为县级政府及其主要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结果“优秀”的予以表彰和奖励,并作为干部晋升依据之一。同时,在督导评估过程中尤其突出公众满意度调查和热点难点问题解决,并将结果向社会公布。

     教育惠民 注重公平

    ——义务教育均衡落在“人民满意”上

    从2003年开始,南京率先在全国对经济困难家庭子女发放义务教育助学券,之后不断“扩容提标”。目前,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中城乡低保家庭、纯农户低收入家庭等六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除免收杂费、课本费和作业本费外,还能按小学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的标准,享受财政性生活补助。

    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的过程中,江苏重点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特殊群体的教育问题,让有底蕴、有基础、有质量、有活力的教育公平的阳光遍洒大江南北。满足他们对教育公平的渴求,是江苏教育均衡发展最为人性与柔软的一面。

    在实现“基本均衡”的基础上,江苏在未来还要进一步提升全省义务教育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在坚持义务教育教师在县(市、区)域范围内以一定比例合理流动的同时,加强教师业务培训和师德教育,努力解决教师流动中产生的问题,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义务教育,让人民群众对教育更加满意。

    2010年以来,江苏省政府每年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推动义务教育改革发展问题,并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宣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理念、意义和政策措施,宣传先进典型和成功案例,使政府公共服务均等化理念深入人心,让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带来的实惠家喻户晓。2011年5月,无锡市设立了教育惠民服务中心,从行政许可、政策咨询、投诉受理、学生资助、家校联系等9个方面为市民提供“全方位、一站式、高效率、优质化”服务。只要是上班时间,中心的服务专线随时有人接听。一年半来,中心共受理群众咨询投诉和求助需求1万多件次,其中大部分问题得到了解决,深受市民欢迎。

    江苏是外来务工大省,一些经济发达地区随迁子女占在校生数超过1/3,在多方努力下,全省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户籍人口子女一样享有接受义务教育的平等权利,其中在公办中小学就读的占87%;从2008年开始,江苏投入6.1亿元实施农村留守少年儿童食宿条件改善工程,新建、改建学生食堂、宿舍共64万平方米,为近20万名留守少年儿童提供安全的宿舍、卫生的食堂。省财政还先后投入7000万元实施“特殊教育合格学校建设工程”,扶持经济薄弱地区的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并为全省每一所特殊教育学校配置专用设备。目前,全省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6%。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是人生公平的起点。为了让所有孩子都拥有成才的机会,江苏不断完善政府主导、学校联动、社会参与的资助体系,并在督导评估过程中突出公众满意度调查和热点难点问题解决情况。目前,全省各县普遍建立以居住地学龄人口数为基准的义务教育管理和公共服务机制,保障弱势群体受教育的权利。南通市港闸区举办21个“春蕾班”,资助8000余人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资金达400余万元,区财政资助比例达在校学生数的8%,通过以上措施,确保每一位贫困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让每个孩子拥有出彩的机会

江苏省教育厅厅长 沈健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承载着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和优质教育的热切期盼,是江苏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之后又一重大战略性任务。目前,江苏100个县(市、区)中已有89个通过了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认定,占全省总量的89%,为全国数量最多,翻开了江苏教育史上新的一页。

    义务教育是江苏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中之重,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更是全省各级党委、政府首要的民生工程。近年来,江苏建立健全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教育投入更加稳定并持续增长,先后组织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工程,义务教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为通过国家“基本均衡”督导认定奠定了基础。

    推进均衡发展的实质是追求教育平等、实现教育公平,是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得起学、都能上好学,都能使个性潜力得到充分发挥,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都能实现个人的梦想和追求,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的贡献。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今后江苏将以现代化为统领,以提高质量、促进公平为重点,以信息化为突破口,以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学校制度、持续加大教育投入、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和有利于教育改革发展的社会氛围为保障,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以更有力的措施扶持基础薄弱地区、薄弱学校、弱势群体,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人民满意。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