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给孩子一个幸福童年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7-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河南省新安县新城实验学校改变现行的教育评价制度和评价标准,通过打造七彩课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等措施,成为当地减负增效的一面旗帜。

    ■本报记者 郭炳德 特约通讯员 张运昌

    孩子们自带菜品,自己动手,按照自己的思路制作出令人眼花缭乱的美味佳肴……暑假前夕,记者在河南省新安县新城实验学校校长王金华的引导下,全程参观了该校的七彩课堂。无论是厨艺课,还是制作、健美等课程,孩子们的举手投足,专注又认真,令人赞叹。王金华告诉记者,这样的大课程全校48个教学班每周一次,平时各班级将七彩课程的相关知识贯穿于教学之中,让孩子们在“玩”中增长知识。

    教师退到台下,学生走到台上

    新城实验学校是新安县于2004年新建的一所小学,由于多种原因,当初的办学、教学并无特色可言。2006年,该校对全校1000多名学生做了一个调查,发现有一半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

    经过反复调研,王金华和教师们认为,问题出在现行的教育评价制度和评价标准上。他们开始设想:如果多几把尺子衡量学生,让他们体验到快乐、成功和尊重,他们还会厌学吗?

    “给孩子一点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展示。”于是,新安县新城实验学校提出了这样的办学理念。

    记者见证了该校五年级(7)班一节数学课的全过程:课堂由创设情境、问题呈现,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展示主题、规范评价和问题训练、合作指导几个阶段组成。课堂由学生中的教师助理当“导演”,来自每个小组的学生代表上台发言或演示公式。整个过程虽复杂紧张,但却进行得有条不紊。在学生们充分地“表演”之后,当任课教师的短评刚刚结束,下课的铃声便响了。

    这就是新城实验学校创造出来的“学本课堂”。在这里,构建了新型的小组合作学习机制,每个小组有自己的组名、组牌、组歌、愿景。学习,变成了伙伴之间的思想碰撞、讨论探究。正像一位学生在日记中这样描绘上课时的情景:“同学们在笑,老师也在笑,教室的空气中都是笑的味道。”

    成长比成绩重要

    刘静雯是新城实验学校五年级(5)班学生,这两年,她在学校开展的“快乐阅读”活动中尝到了甜头。

    “老师强调健康成长比考试分数更重要,我以前非常在意考试分数,现在更在意的是好书阅读活动。”刘静雯告诉记者说,“一有展示演讲任务,我就会找大量的参考书,还要上网查资料。妈妈说,每次学校活动之后,就能感觉到我成长了好多!”

    “只有真正减负,孩子们才能有全面发展的保障。”新城实验学校四年级数学教师赵旭梅说出了教师们的共同感受。

    这几年,新城实验学校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花费大量的精力,利用家长学校、校信通、校报、家长座谈会等多种手段,让家长们认识、接受并最终树立“分数不能代表一切”、“成人比成才更重要”的教育观念。

    六年级(4)班学生龚乙戈告诉记者,四年级以来,每星期的双休日,她都雷打不动地在妈妈的陪伴下到新华书店购买两本书,阅读之后还要参加学校的图书交流活动。去年,她读过的书超过100本。读书让她的知识面得到了极大的拓宽,而这些都是在学校不布置或少布置作业的前提下才得以实现的。

    王金华告诉记者,学校对孩子成长的评价制度和评价标准进行了大胆改革: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他们看到自己的特长和价值;采用毛遂自荐的形式,让更多有特点的学生脱颖而出。于是,很多平时看似不起眼儿的学生大放异彩,他们或热心公益,或热爱文艺,或擅长体育,每个学生都把自己最亮丽的地方展现出来,收获被认同的快乐。

    将教师潜力变成办学实力

    新城实验学校年轻教师多,他们不缺知识,但缺方法;不缺能力,但缺动力;不缺真情,但缺激情;不缺经验,但缺成果。如何将学校的要求转化为教师的发展需求、将教师的潜力转化为办学的实力?

    为了让读书与工作有效对接,学校提出了“读思研”一体化的要求,出台《教师随笔管理规定》,每位教师每月至少往校园网上传一篇高质量的随笔。一年下来,全校教师在各类报刊上发表文章300多篇。

    新城实验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有三大特色:一是“一课三上同说”,即一节课先由教研组安排一名教师上,再由年级安排一名教师同上,最后由学校再安排一名教师上,每次上课后都要集中全校教师同说这节课。二是呈现七彩课堂景观,该校对不同学科研发了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呈现出多元课堂模式的良好态势。三是开辟空中课堂,学校承接了新安县教育电视台对全县小学空中授课的任务。空中课堂让学校的教师接受了锻炼,提升了业务,积累了经验,有效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新安县教育局局长贾长河说:“新城实验学校探索的现场诊断式、问题探究式、自修反思式、行动跟进式、师徒结对式等多种模式,使教师们越来越重视集体的力量,大家拧成一股绳,同舟共济,加固了‘长板’,克服了‘短板’,成为全县减负增效的一面旗帜。”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