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结“亲家” 百姓得实惠
从2004年8月开始,宁海县采取“一核三环”方式推广城乡教育共同体:“一核”是城乡教育均衡这个核心,“三环”是城郊、农村和山区海岛的薄弱校,先近后远,依次推进。
■本报记者 杨咏梅 通讯员 王家法
浙江省宁海县强蛟小学远离城区,前些年生源不断流失。自打陈先标从城里一所学校交流到此当校长后,在城乡教育共同体的帮扶下,学校的教学质量突飞猛进,渐渐得到当地老百姓的认可。
仲夏的宁海,从县城中心到偏远村镇,记者听到的高频词是“城乡教育共同体”,看到的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强校、弱校,而是持续10年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带来的一所所家门口的好学校。
“一核三环”,组建城乡教育共同体
“宁海现有覆盖全县中小学的13个城乡教育共同体,以公办名校为轴心,分为‘1+N接管兼并式’、‘1+1契约帮扶式’和‘1+N网络共享式’三个阶段。推行10年来,通过布局调整、师资均衡、标准化建设、经费倾斜等举措,打通了城乡校际界限,优质资源和先进管理理念实现共享。”说起城乡教育共同体,宁海县教育局局长蒋善琪如数家珍。
宁海县地处浙东丘陵,“七山二水一分田”,经济相对薄弱,城乡差距显著,全县70%以上的学生是农村生源,而90%以上的中小学名校、强校分布在城区。
据宁海县教育局教科室主任葛锦文介绍,从2004年8月开始,该县采取“一核三环”方式推广城乡教育共同体:“一核”是城乡教育均衡这个核心,“三环”是城郊、农村和山区海岛的薄弱校,先近后远,依次推进。
改革最难迈出的是第一步。宁海县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迈出的第一步就是组建教育集团,实施接管兼并,将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进行跨区域合并,发挥名校的领军作用,实现师资互通,优质资源向薄弱学校辐射。
“优质师资要流动到薄弱校去,一开始谁也不愿意去。”宁海县教育局副局长刘永宽说,“但我们下定了决心,一经确定,没有例外。到2008年,集团内所有校长都轮了一遍,到现在,所有中层干部也轮了一遍,有些校长和骨干教师还留在了农村校。”
宁海县教育局的政策要求,从学前到义务教育阶段,所有新进教师先到城区优质幼儿园和学校顶岗3年,跟教学名师“师徒结对”;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素质好的城区教师向农村校流动,3年为一轮,享受350元到600元的特殊津贴,年度考核、评优、职称评聘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农村教师到城区学校顶岗培训,城乡教师统一教学管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流动出去的教师既可回到集团,也可以申请留在农村校。
接管兼并的第一个成功范例是下桥小学。原来生源只出不进的下桥小学,2004年8月被宁海县实验小学接管,成为实验小学金桥校区,实验小学副校长叶再芳带着5名骨干教师入驻,两年的“传帮带”,学校的教学质量迅速提升,成为老百姓信得过的好学校。
激活一池春水,建立教师流动机制
充分研究下桥小学由弱转强的范例后,宁海县教育局决定分阶段推广3种模式:
从2006年到2009年6月,构建3组“1+N接管兼并式”城乡教育共同体,整合3个教育集团,以3所城区名校带强14所薄弱学校;从2009年开始,构建8组“1+1契约帮扶式”城乡教育共同体,以8所城区名校带强8所农村弱校;从2012年开始,组建2组“1+N网络共享式”城乡教育共同体,由2所城区名校的省特级教师、市名师用“网络视频互动教学”方式,让偏远村小学生能同上一节课、教师能参加高质量教研,带动全县27所山区海岛薄弱片校实现跨越式发展。
陈先标和童丹绒、柴锦君、麻海红等6名城区教师来到位于渔村的强蛟小学后,使这所农村校的教学质量大幅提升,当年毕业班教学质量统测排到全县第8名,学生在省市县各项比赛中获得30多个奖项,22名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比赛的获奖人数从之前的个位数猛增到170余人次。
“契约帮扶以后,老师得到群众的认可和信任,学校也一举摘掉了农村薄弱校的帽子,先后被评为省标准化学校、省数字化校园、宁波市现代化达纲学校等。”说起学校的变化,强蛟镇教办主任金建国说。
“哪些校长和骨干教师适合流出去,我们是有充分调研的。”刘永宽对实验小学集团内390名教师的基本情况了如指掌。因此,拿出来的方案得到了教育局的支持,也得到了校长、教师们的认可。
“集团是你的家,各校区是你的工作平台。”这是刘永宽经常对城区教师说的一句话。“经过几轮流动,教师们已经习惯了,原来有各种担心各种顾虑,现在一到三年级或者六年级下学期,就很自然地等着流动,像储红君、周珊玲等一批教师,最长的都下去10年了。”
“县教育局把人、财、物的调配权都下放给集团了,总校长以下全员流动,安排好了不跟校长商量,直接通知本人,不给打招呼说情留出任何机会。”刘永宽说。
全县“一盘棋”,共享均衡教育资源
宁海西店镇中心校有两个校区,下辖3个片校,5467名学生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56%,通过构建“接管兼并式”城乡教育共同体,优秀师资打通使用,使所有学生可以共享均衡教育资源。
“接管兼并式”共同体一旦完成以强携弱的任务,可以解体重组。2014年1月,潘天寿小学教育集团顺利解体。由于城市中心的北移和潘天寿小学的扶持,原来的城郊弱校华山小学,现已发展成城区强校,开始承担扶持农村弱校的重要任务。
“契约帮扶式”城乡教育共同体的契约规定时间是3年,3年后如何解决“退出机制”的问题?如何退出?退出以后农村学校如何能继续保持良好的运作状态?
刘永宽说,到期解约时,城乡学校教师各自回归原校工作,农村学校的管理权全部交还给该校新的行政班子。但两校的行政班子要成为“亲家”,常来常往,有求必应,信息互补,资源共享。城区强校的行政班子要继续“以富带穷、以强带弱”,帮助农村学校的行政班子学会现代学校管理。城区强校还要继续作为农村弱校教师教科研的“娘家”,徒弟可以随时请教师傅,师傅要定期为徒弟提供指导。
“请马岙小学的3号同学回答这个问题!”在宁海县最偏远的村小马岙小学的远程网络教室里,记者正赶上二年级学生和城里实验小学的学生同上一节数学课,老师在大屏幕上提问,孩子们踊跃举手抢答问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有了网络共享,村小的老师可以实时互动参加教研活动,再不用为了进城培训来回跑4个小时,实实在在拉近了城乡教育的差距。”马岙小学校长邬秀军感慨地说。
□新闻拓展
唱好推进教育均衡三部曲
浙江省宁海县委书记 褚银良
在推进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宁海提出“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实施名校集团化办学,通过组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跃龙教育集团等,以公办名校为轴心,强校向弱校辐射先进的办学理念,输出优质的教育资源,有效拓展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半径,进一步缩小城区学校之间的差距,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第二,加强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在改善办学条件的基础上,组建8对城乡教育共同体,实现城乡学校“软件均衡”,以城区强校来带动薄弱学校走出办学低迷状态,进一步提升乡镇一级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第三,组建城乡网络教研联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远程交互平台,城乡学校开展同步网络视频教研活动,让偏远山区和海岛薄弱学校也能共享城区名校的优质教学资源,提升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宁海县义务教育发展整体水平大幅提高,城乡教育日趋均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