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哈佛女孩”祛魅 彰显现代育人理念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8-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刻意“造神”,只会把教育、把孩子带入误区。教育的真谛,只是引导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姜朝晖

    日前,有媒体报道,一位正在美国哈佛大学就读的山东女孩张安琪回家乡青岛签售自传类图书——《通往哈佛的家庭教育传奇——门萨女孩张安琪成长之路》。结果,不但书的销量没有预想中火爆,反而引发了许多争议。与此同时,张安琪在青岛二中的校友、今年被美国耶鲁大学本科录取的高文斌同学,还在人人网发帖,旗帜鲜明地表示:“不能接受张安琪利用一般公众的学术追星心理自我造神。”

    在笔者看来,此事件充分说明,相比起之前媒体对于“学霸”的大肆热炒,当前不少民众的思维方式正在逐渐回归理性。更令人欣慰的是,如高文斌这样同样被冠以“学神”、“学霸”的青年学生,也在主动反对造神。给“学术明星”祛魅,彰显现代育人理念,正代表了教育正确的发展方向。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绝大部分家长的心愿。在现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里,家长对于孩子的厚望,愈发变本加厉。许多孩子从一出生或者还未出生,就已经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家长对孩子“情之深、望之切”,以至于在我们社会里,出现了许多家庭教育异化的现象。比如有些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家长,打着“为孩子好”的名义,为孩子每个阶段都铺好路,以至于孩子丧失了自我选择的权利。由于一切都是被安排的,导致有些孩子从小就特别逆反,有些则因服从过多早早就丧失了个性。还有些普通家庭的父母,把自己当年未完成的心愿,寄托在孩子身上,等等。家庭教育的异化,导致了许多育人问题:一方面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一方面是包管包办或放任自流。当发生诸多矛盾无法化解时,又汲汲于“他者的经验”,这也直接造成了家庭教育类书籍在一段时期内倡销的繁荣局面。

    冠以“哈佛”、“剑桥”等世界名校牌子的伪成长书籍之所以备受追崇,反映了许多家长对于家庭教育缺乏正确认识,盲目追寻他人的经验,其结果大多不了了之。此次哈佛女孩书籍销量一般,除了类似图书较多之外,也反映了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

    相形之下,作为受教育者,尤其同样身为“学神”、“学霸”级别的高文斌同学,他的“抵制造神”呼吁更具有说服力。结合自身的经验和科学的分析,他进一步揭露了教育成功是遗传、教育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成才具有偶然性,并非都是规划出来的,更不是“造”出来的。可以说,他的公然反对“造神”,既是他的自我觉醒和主动对于“学神”身份的消解,也反映了大的育人氛围改善前提下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和主动担当。

    “哈佛女孩”的祛魅,反映了我国社会的育人观念正在悄然发生改变。尤其同为“学神”青年学子的批判,充分了表明了教育“造神”的荒谬和无效。笔者以为,刻意“造神”,只会把教育、把孩子带入误区。教育的真谛,只是引导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博士,助理研究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