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科学梦在哪里卡壳?
康健最近去了一些乡村学校考察。他看见,乡村的孩子站在山坡上,看长长尾巴的山鸡,趴在水沟边捞蝌蚪,乡村孩子会在那里待半天。对于这些孩子来说科学离他们太遥远了,但是生活离他们很近。
“有科学但没有对身边生活的观察和热爱,就不可能会对科学有持续兴趣。然而现在孩子们的生活空间是很有限的,所以把科学想得很清高、很遥远、很伟大。”康健说,我们的科学教育还是停留在纯学科层面上,这和真正的科学的理解相去甚远。我们中国的孩子认同科学但是却不做科学家,面向职业的时候不考虑,这存在很严重的认识和选择脱节问题。
中国科协科普部副部长刘亚东认为,为什么大家不愿意从事科学?不去做科学工作?最重要的是对科学精神的培养还不够。在我国,科学素养的定义和概念与美国是有差别的,我们的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科学精神这四个方面,科学精神在当前非常欠缺。
儿童教育心理学家徐凡提出,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培养,也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我们希望孩子无论是在哪个领域,都是有动力、有自主能力的、能对世界产生好奇心的人,但是无论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总做了很多扼杀孩子好奇心的事儿。“孩子最初的动力是怎么失去的?其实是在我们第一次喂孩子的时候!我们过分强调了几点钟喂孩子,孩子其实自己知道饿与不饿,但成年人总是会不自觉地担心他什么时候会饿,从而按时间点去喂养孩子,这就直接导致孩子最后连自己的饥饿感都不知道了,原本应该承担的饥饿感的责任也丧失了。”
在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专家、发明家张开逊看来,如果把科学梦当成科学家梦,会引起很多误解和失落,甚至会有让孩子感到自卑的负面影响。“我们的语境中,经常弄错一个东西,我们经常把科学家理解成为副教授以上的职称的人,有的更界定为博导、院士或者是其他有成就的、得了奖的人。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张开逊说,“真正理解科学,探究科学,养成科学思维习惯,立志在科学上有所成就,应该是作为这一代人青少年每一个人的目标。”
“孩子们在课堂上学到的是非常有限的。我们的选择也常常受到我们的个人生活、功利和地位的左右。比尔盖茨在哈佛的一次演讲就深刻地告诫所有人:对人类生活的忧患意识远比拿到一纸文凭要重要。”康健说。
如何呵护孩子的科学梦?
“不要把科学梦当成科学家梦,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梦。科学梦的本质是让现在的青少年,都具有今天社会最重要的时代精神和最重要的智慧以及最重要的知识结构。”张开逊说,“而是否成为科学家则取决于很多不确定的、偶然的因素。即使不做科学家的人,职业和科学相距甚远,但如果他们具备科学素养,他们的事业会做得更好,因为他们具备了现代人的真正特征。”
张开逊认为,呵护科学梦,要抵制很多诱惑,尤其是要抵制虚拟社会的诱惑。以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微电子技术融入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孩子会认为在虚拟社会可以获得浩瀚的海量的信息,会误以为这就是科学,而实际上这只是科学的工具。
“在呵护少年儿童的科学梦时一定要告诉老师们、告诉孩子们,真实的科学是关于物质世界的体验和探究,我们中国的科学在很多地方落后于其他的国家,包括我们所热衷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和诺贝尔奖自然奖的其他奖项,我们为什么一直没有得到该有的结果,就是我们太注重网上收集和分析以及虚拟世界的活动。我们没有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做自然界基础的探索,要让孩子关注真实的物质世界。”张开逊说。
张开逊建议:要对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结构做思考,至少应该在当前,把小学的科学课作为与语文、数学并列的三大支柱。以此为支撑成长起来的孩子们才有可能具备科学梦,才能在能够在未来的世界竞争中处于强有力的位置,否则连科学都不懂,怎么可能有科学梦。
中国科普研究所副所长颜实认为:下一代的素质是国与国竞争最核心的竞争力。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并不是说要求每一个人都是科学家,但科学素养从国家战略方面非常有意义。同时,在培养青少年的科学教育方面,一方面要重视“动手做”,积极开展科学实验,通过动手体验提升孩子的科学兴趣;另一方面,就是加强阅读,对科普图书、科学类图书都要加以引导。
孙云晓建议,科学课应该成为小学的核心课程,应该培养综合性的科学教师,增加科学学习的机会,同时改革科学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增强科学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树立女科学家榜样,进一步减少高考对高中生学习科学的不利影响,开展少年儿童乐于参与的科普活动。
吴岩认为,呵护科学梦不要走偏。不要觉得科学是最大最美的梦,别的就不管了,如果要把科学作为人生的习惯或者追求的话我们应该还要通过文、史、哲和艺术来培育科学梦。喜欢科学的人很多,但真正在科学上有作为的人不多,他们最后的成功不仅仅是机遇,还包括他们的种种生活底蕴,因此要让孩子有人文底蕴。用哲学、历史、文学、艺术来陶冶和呵护孩子们的科学梦。
“科学家到底是怎么生活的?科学要放在合适的位置,过分注重科学也是不正常的,到底在什么位置对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是合理的?孩子会做多少科学梦?我们社会如何去创造条件让孩子们去发展完善他们的科学梦,如何给他们的科学梦增加更多的丰富的养料,让科学梦做得更好?再有就是,如果做的是噩梦,噩梦醒来如何抚慰?如果是好梦,好梦如何转化成行为?”吴岩问道。
“科学是很复杂的,但是科学也是有乐趣的,一旦投入其中,就能寻找到很多别人得不到的乐趣,当然,科学也需要很多付出和奉献。”刘嘉麒说。
“我们在呵护孩子的科学梦的时候就要倡导一个观念,即每个孩子都能成为科学家,未知的世界都在召唤着我们。能否成为科学家,想不想探究自然,实际上是一种关于人生的选择,科学是一种对未来的探知,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事情。”张开逊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