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办学出路何在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9-0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吴中成

    优质教育需要一大批优秀教师。当前,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教师进修学校在办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教师培训工作的顺利推进。

    教师进修学校办学存在问题

    近年来,国家针对区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办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一些地方对教师进修学校办学不够重视,加之社会各界对教师进修学校存有偏见,普遍认为教师进修学校是“养老”场所,是“静休”学校。一些教师进修学校基础设施很差,社会声誉欠佳,已深陷“作用淡化、业务分化、功能弱化、地位边缘化”的困境。

    硬件设施严重滞后,不能满足当前教师教育发展的基本需要。目前,仍有相当多的区县教师进修学校校园用地严重不足,基础建设严重滞后。师资年龄老化,学历和专业结构不合理。据了解,一些区县教师进修学校曾经是领导退居二线后的栖身之地,也是有一定社会关系且有一定资格优势的中小学教师向往的“福”地。师资素质偏低,相当多的教师不能适应现代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新形势的需要。多年来,一些教师进修学校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师培养制度,教师缺乏应有的培训,专兼职教师配备不足,某些学科专业师资和双师型师资缺乏,能够担当重任的学科带头人寥寥无几。学校没有自己的课程体系和业务过硬的讲师队伍,充当了一个请专家讲学的“中介机构”,一个迎来送往的“课程贩子”。学校制度缺乏执行力,学校文化建设空白,一些教师进修学校在行政管理、教育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在实施中执行力度不够而制度形同虚设。教职工“养尊处优”,不思进取,消极文化滋生。随意整合削弱了教师进修学校功能,如有的地方将教师进修学校同中职校整合后,因原来的两个学校在办学性质、培养目标、工作思路、考核评价、文化建设等方面截然不同而倍感管理苦恼,整合后资源不能融合,优势不能互补。

    教师进修学校办学思路探讨

    应重新认识加强教师进修学校建设的重要性,积极推进战略选择与转型,以充分发挥区县教师进修学校的职能与作用。

    当地政府应从地方经济建设和教育发展高度,将教师进修学校定位于服务区域发展战略的功能,按照“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原则,负起建设好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责任。制定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规划,明确有关部门的职能和分工,协调并督促有关部门予以落实,并且要加强对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和办学质量的督导和评估。同时,地方政府要加强对教师进修学校的领导,加大政策扶持、经费保障与编制配备等,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教师进修学校的监管与指导,共同营造良好氛围,让社会各界对教师进修学校充分了解、认可与支持。

    教师进修学校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扮演好自身角色,认识到自身肩负着教育培训的历史使命和新任务。第一,要转变办学观念,解放思想,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办一所有尊严的学校”,是教师进修学校发展的最基本愿景。有“尊严”,体现在能得到上级部门信任、基层学校认可、师生满意、社会赞许,从而努力提升自身能力和实现自身价值。第二,按照“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原则,加强教师进修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与培训工作相适应的专用教室建设和计算机网络系统建设等。第三,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加强培训者培训的力度。关注教师成长需求,“走出去”、“请进来”两手一起抓。按照“少而精、专兼结合”的原则,全面提升教师进修学校教师的专业素质与能力。根据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性质和任务,广泛聘请有关高等学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社会相关行业专业人才和基层中小学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以及兄弟区县教师进修学校的优秀教师做兼职教师和顾问,组建起一支强大的、相对稳定的专、兼职相结合的新型培训队伍,并不断根据培训的实际需要充实调整。第四,要围绕“国培”和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战略任务,密切结合本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实际,研究探索促进中小学教师终身学习的长效机制,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在培训对象选择、课程选定、效果评估等方面都需要根据战略来确定具体细节,强化自身优势,为区域教育发展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第五,把好教师入口关,逐步引进一批高学历、高水平人才。第六,加强内外部公共关系,搞好与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新闻媒体、高等院校、社会团体、中小学、幼儿园以及社区等关系,加强内部员工之间的交流与协作,以促成良好、和谐的内外部生存发展环境。第七,切实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在制度建设完善的基础上,加强人性化管理,充分激励教职员工的职业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团队作用,打造学校核心竞争力。

    (作者单位:重庆市璧山职业教育中心)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