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日荷花别样红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9-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作为全国63所试点推行《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制度的高校之一,河北建筑工程学院12年来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秉承“求实进取”的校训,发扬“艰苦朴实、勤奋进取”的校风,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探索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及时总结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新经验,逐渐形成了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新特色。

    学校一直以来就非常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根据本校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时代的学生特点,对大学生素质教育模式进行了有效的探究和实践。建校近65年来,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始终立足并服务于建筑行业,成为了本地区本行业的知名教育基地,被誉为河北省培养土木建筑类人才的“黄埔军校”和“培养建筑师的摇篮”。据统计,全省建筑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中70%以上、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和建筑行业管理队伍中50%以上人员都是该校毕业生。可以说,“凡是有塔吊的地方,就有建院人”。“大学生活带给我的是一种成长”这是河北建筑工程学院51级学生、后留校任教的孙鲁和自己的学生交谈时最爱说的话。上大学期间,孙鲁就积极参与各类服务社会活动,在5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他尤其注重学生的实践锻炼,曾带领多届学生前往全国各地进行实习,教学相长,培养了一批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毕业生。同时,孙鲁也是博学多才,现为国家二级注册建筑师、河北省书法协会会员,曾出版《孙鲁硬笔书法选》、《俗文大杂烩》等,从孙鲁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河北建筑工程学院素质教育的早期成果。

    大学生拓展素质的探索——

    让学生有本“绿色护照”

    1999年,国家《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河北建筑工程学院积极贯彻《决定》精神,在当年年底研究推出了《大学生素质拓展手册》,手册以“为学生成才服务”为结合点,包括学生个人资料、志愿服务、学术科技、社会实践、技能培训及荣誉成就等六方面内容,被学生称为“绿色护照”。从2000年开始在学生中推行,校党委将这一创造性实践作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及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新举措纳入到了全校整体素质教育体系之中。有关经验做法先后在全国高校团建经验交流会、全国高校共青团工作会议、全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推进会及河北省青年工作会议上进行了典型交流,受到了河北省领导、上级团组织的高度评价。该校作为全国较早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高校之一,为推进全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全面实施提供了有益的实践经验。同时,该校结合素质拓展实践,2003年主持参与了团组织重点课题“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暨职业生涯设计研究”分课题“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主题与活动”的研究,并参编了由团组织学校部主编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理论与实务》一书,此书后来成为各高校开展此项工作的指导培训用书。

    经过多年实践,该校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调查显示,学生参与各类素质教育活动的人数日益增加,参与素质拓展活动已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学校先后涌现出了西部计划的首批志愿者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刘志军、荣获全国京剧票友大赛金奖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99级学生井存良、荣获全国“建昊奖学金”的王文才和荣获全国“恒安济困奖学金”的柴建芳等一批优秀毕业生代表。

    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双服务”素质教育模式

    2012年,学校党委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重大课题,构建以“一个目标、五个特点、四个质量保障体系、十项内容”为内容的“双服务”素质教育模式,在实现学生个体成长需求的同时,强调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公民意识,使“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贯穿于素质教育始终,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是办学的首要目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明确了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是高校办学的首要目标。多年来,该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创新、创业、就业素质教育,身心素质教育以及大学生素质拓展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实践,提出以“六化教育”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学校始终把学生素质教育工作摆在工作的首要地位,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思想道德教育为重点,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开展“主题化、阵地化、典型化、精品化、大众化、专业化”的素质教育活动,切实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促进了学生成长成才。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育人的重要途径。服务社会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能,主要有“服务和谐校园建设、服务和谐社区建设、服务新农村建设、服务弱势群体帮扶、服务企业发展、服务社会公益事业”等六个方面。学校坚持以“三个结合”的志愿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包括:志愿者服务与专业特点相结合。近年来,该校集中组织多支专业志愿服务小队,发挥专业优势,奔赴农村、企业、社区开展了社会调查、科技支农、企业帮扶、社区志愿服务、义务支教、挂职锻炼、环境保护等活动。重点开展了“京张联合申办冬奥会”、“张垣生态文明”行动、“张垣园区建设”实践活动、燕赵民俗文化大搜索、“新农村规划”、“助力三年大变样”活动、定点帮扶村帮扶活动等。志愿者服务与创建文明校园相结合。在开展志愿者活动时,该校特别注重与校园文明共建结合起来,成立了延安精神研究会、雷锋精神研究会、敬老工作委员会,在大学生中倡导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说文明话、做文明事,争做文明大学生、共创文明校园。各级志愿者组织都与学校有关部门建立了共建单位联系,利用课余时间组织“敬老师一杯水”活动、“扶助老教师”活动、面向广大学生的“相约周末”义务修车、烫衣补衣、净化美化校园环境、为贫困及残疾学生募捐等爱心行动。这些活动,已经在更大范围和更多学生中产生影响,逐步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校园秩序和氛围。志愿者服务与制度建设相结合。校团委成立了学校志愿者协会,积极探索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工作新机制,推进志愿服务工作健康有序和持久有效地开展。各学院也建立了青年志愿者服务小分队,加大青年志愿者服务的宣传力度,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层次,打响了一批青年志愿者活动品牌。建立了志愿者普查、总结、表彰制度。并将志愿者活动作为每年评选优秀团员、优秀志愿者及综合测评的重要依据,进而大大激发了广大学生参与此项活动的积极性。

    “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是高等教育实现育人功能的需要,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高等学校教育职责所在,是实现人才智力优势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具体途径。“双服务”素质教育,在实现学生个体成长需求的同时,强调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公民意识,使“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贯穿于素质教育始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回答纲要提出的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重大问题。“双服务”素质教育,既是一种富有科学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素质教育理念,也是一种生动活泼、充满活力的素质教育实践。在参与“双服务”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大学生的角色由被动的受教育者转变为自觉实现人生价值的追求者,他们能够深切体会到自身的社会价值,感受到“双服务”对塑造自身人格的强大作用。大学生志愿“双服务”素质教育模式相关经验在全国、省有关会议上作了交流,受到与会者好评。

    “双服务”素质教育实施几年来,该校大学生积极投身到国家经济建设中,表现出真诚、勤奋,能吃苦,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规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个人前途同国家命运联系起来,做到个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涌现出了河北省青少年“自强之星”李东立、“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白彦龙、李玲等优秀学生代表。该校经济管理学院2009级工程管理工程专业的学生权威,2013年1月不幸身患再生障碍性贫血。消息传开,在学校领导及师生的共同的努力下,两天时间里就筹集到了23万余元爱心捐款。历经1年的治疗,权威同学克服种种困难,奇迹般重返校园,顺利完成了毕业论文答辩,并被学校授予“校园自强之星”称号。

    富有行业特色的素质教育——

    构建“建筑结构式”素质教育体系

    在素质教育工作中,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将专业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培养、行业文化教育、创新能力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培育紧密结合,在大学生素质教育方法创新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学校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依托行业文化、区域文化、校本文化,不断创新发展,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以校训、校风和学校精神为载体,构建“建筑结构式”素质教育培育体系,把传统建筑中的“基”、“柱”、“梁”、“脊”、“墙”等五个重要结构赋予新的内涵,着力打造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整体素质教育环境。“基”是建筑之根,也代表做人之魂。学校把“思想道德素质培育”引申为“强基树魂”工程。“柱”是建筑的支承构件,也代表人的承载力。学校把“专业素养教育”引申为“立柱”工程。“梁”是建筑的水平承重构件,起着“延伸空间、平衡衔接”的重要作用。学校把“学生的身心素质”引申为“架梁”工程。“脊”是中国古建筑中高出屋顶的部分,在整个素质教育培育体系中也处于最高层次,起到关键核心的作用,因此,在建筑结构式理论中,将“脊”引申为创新精神,蕴含着为实现预定目标而不断向前探索、创新之意。“墙”是延伸建筑、分割空间、营造氛围的结构。学校把人文素质培育引申为“筑墙”工程,起到文化导向、群体凝聚和社会辐射等作用。该校依据“基”(思想道德素质培育工程)、“柱”(专业素质塑造工程)、“梁”(身心素质养成工程)、“脊”(创新素质拓展工程)、“墙”(人文素质营造工程)组成的“建筑结构式”特色素质教育培育体系,实现“立德、育才、树人”的办学理念,取得了突出成绩。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