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小心“假”讲课“真”卖书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09-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教育部门理应制定合理的教育政策,执行相应的教育法规,惩处既有的违规行为,规避“免费讲座”异化为“营销忽悠”

    ■郭立场

    近日,“童话大王”郑渊洁发布置顶微博,炮轰一些儿童文学作家进校讲课有黑幕:“开学头三个月,是作家打着讲课幌子进小学卖书的高峰期。”郑渊洁表示,作家到学校与学生零距离接触是好事,但如果变成营销手段,讲课只是幌子,卖书才是目的,那么对孩子的伤害很大。

    伴随着儿童文学出版的繁荣,儿童文学的影响也日渐增大,出版社、推广人、作家等各方力量也纷纷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然而,部分作家校园行变味成“图书销售方式”,以作报告的名义推销图书,目的不纯的商业动机让人唏嘘。继2009年6月、2010年4月两次披露“假讲课真卖书”之后,郑渊洁再次炮轰作家进校卖书乱象,引起巨大反响,也掀起关于“校园签售”是否存在出版社、书店和学校利益交换的争论。有出版界业内人士坦言,有的出版商为了进校园,还给学校或教师回扣,更是强化了学生及其家长的排斥与抗拒心理。

    泰戈尔诗云:“鸟儿的羽毛上绑上黄金,它还能飞远吗?”利益的掣肘终将成为学生成长的绊脚石,而教育不应成为利益的推手。作为教书育人重地的学校,必须树立正确的把关意识,做好“守门人”。“守门人”把关的好坏,对图书质量的优劣和教育品质的好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倘若学校不加区分地放开“作家进校园”,对作家进校园“假讲课真卖书”放任自流,不仅损害读者的利益,更对整个阅读推广造成消极影响。学生很难从购来的图书中发现阅读的快乐,反而会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丧失了阅读兴趣和创作冲动。为避免上述情况发生,让真正适合学生阅读、能够为学生带来阅读乐趣的优秀典籍脱颖而出,必须控制出版社、作家等利益攸关方的谋利动机,可以允许作家进校园,但不能纵容利益合谋下的签售行为。

    作为未成年人,中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并不到位,在消费观念上缺乏理性,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尤需科学的教育引导,需要良好的学习环境。作为执公器者,教育部门理应制定合理的教育政策,执行相应的教育法规,惩处既有的违规行为,规避“免费讲座”异化为“营销忽悠”,遏制招摇撞骗的利益驱动行为。眼下,不妨尽快界定签名售书的边界,严禁作家进校园签名售书,严禁学校组织甚至强制学生购书。至于作家,更应洁身自好,“爱惜自己的羽毛”,自觉抵制商业铜臭的侵袭。正如郑渊洁所说,“亵渎读者的作家,不是作家,是作假”。读者是作家的衣食父母,作家万不可自毁形象,让文学蒙羞。

    必须指出,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作家走进校园,尽管不乏个别作家是为了作秀或卖书,但凡事不能因噎废食,更应看到作家进校园的积极意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家走进中小学校开设讲座,将一本本图书带到学生面前,与学生分享阅读的快乐和创作的心得,既丰富了学校的教育资源,也拉近了学生与文学的距离,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加了学生的读书热情与写作信心,可谓善莫大焉。对一个作家来说,其作品被推广固然有助于提升销量,但只要不被商业利益所左右,不丧失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将书的价值摆在突出位置,都不乏可圈可点之处。

    长远看来,真正的阅读推广应由中介机构、文化机构、职业推广人等独立的第三方来做,而不是由出版社、作家等利益攸关方越俎代庖。可喜的是,最初由民间爱好者发起的阅读推广活动,催生了越来越多的民间组织的涌现,这些公益活动没有功利性的困扰,摆脱了商业利益的束缚,单纯地为学生推荐好的作品,在阅读推广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愈来愈受到学生及家长的欢迎。

    (作者系河南信阳师院教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