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洒海岛十七载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10-0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记者 史望颖 通讯员 周浩

    从浙江象山县城一路向南,驱车40公里,就到了高塘岛。高塘学校是岛上唯一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奚赛强是高塘学校的教师,今年是他在这里工作的第17个年头。

    “给学生们上课,和老师们开会,我的工作和生活很简单。”刚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的奚赛强,轻描淡写地讲述自己的工作状态,“谈不上坚守,就是在这里久了,有一份特殊的感情。”

    17年教学生涯,奚赛强的名字始终与高塘岛紧密相连。当年与他同批进来的教师,几乎都已经离开高塘岛。

    “你要问我有没有动过离开的念头,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奚赛强说,起初最担心是个人的专业成长问题,因为自己一进来就没有学科上的领路人,碰到一些大型的教研活动和业务培训,也抽不开身去参加,“但我始终觉得,教书才是教师最本质的工作。”

    时至今日,奚赛强讲述当初选择来高塘的情景,依然记忆犹新。

    “我是贫苦家庭出来的孩子,家里就是考虑到可以早点赚钱才让我读师范。而我自己的想法很坚定,哪里艰苦就去哪里,去教那些和我出身经历相似的学生。”奚赛强说。

    在当年临近毕业的一次班会上,有的同学对毕业分配问题忧心忡忡,生怕不能留在县城。而奚赛强却语出惊人,向同学们提出了“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去哪里”的口号。

    之后,奚赛强向学校递交了一份《关于志愿去偏远山区、海岛农村学校支教的申请报告》,并如愿踏上了去海岛的路。1997年8月,奚赛强顶着烈日换了9趟车、船才到达高塘岛,成为岛上偏僻的高塘共青希望小学的教师。

    当时,学校只有5名教师,除了他,全都是代课或刚由代课转正的教师。因此,受过系统师范教育的奚赛强主动挑担子,不但请求包班教学,而且要求跨年级教学。

    “说实话,在我们这边教书,杂念反而会少,因为交通不便,晚上也没啥娱乐活动,所以一门心思教好学生就成为大家的共识。”奚赛强告诉记者,“岛上的孩子不比县城,父母忙于捕鱼或打工,基本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辅导孩子,老师主动承担责任,帮孩子们解决难题。除了辅导作业之外,还利用有限的资源开设兴趣小组。”

    今年,高塘学校中考成绩喜人,位居象山县所有农村小学之首,在全县所有初中的排名也名列前茅。

    说起学校未来的发展,奚赛强最担心的是缺乏优秀的年轻教师:“因为不了解,很多人不肯来海岛学校。我提倡年轻教师应该选择来海岛学校锻炼,现在学校每年都会拿出一大笔资金,资助教师培训。政府有关部门也在政策上给予我们很多支持。我们给年轻教师提供的广阔成长舞台,就像高塘岛周边的海域一样开阔。”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