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校长突围记
郑志湖在指导学生物理数字化实验。(图片由天台中学提供)
浙东丘陵之南,巍峨的天台山脉蜿蜒南北,因山得名的天台县倚山而建,素以“山水神秀”著称。徐霞客游记以此地作为开篇,史上曾有诗人寒山子等名士在此隐居修身。但“八山半水半分田”的天台县至今仍是浙江省25个经济欠发达县之一,都说人往高处走,而天台中学校长郑志湖则在此地“留守”教育凡36载。
■特约报道 方展画
矢志留守
原本,他的人生轨迹该是另外一条曲线:中师毕业留校,离开山野,在繁华的城市拼搏,凭着爱学习、爱思考的天资和近乎狂热的偏执,实现农家孩子出人头地的梦想。但1978年中师毕业的郑志湖,在事业的起点上选择了留守家乡,他谢绝师范学校的挽留,在一片叹息声中毅然回到贫困落后、闭塞偏远的高中母校——天台县南山中学任教。
虽然是留守一所农村高中,但郑志湖并不安分。他上完一堂课后总要作些反思,记录下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他学的是物理,但课余时间却喜欢广泛涉猎大量书籍,单单是相关笔记就记了20多本。很快,他就在教学上崭露头角,所教学生的物理成绩平均分跃居全县第一,高考成绩甚至比全省平均分还高出28分。小有名气后,县城的高中千方百计想调他过去,但郑志湖还是选择了留守。
在这片宁谧、几乎与世无争的故土上,郑志湖好问勤学的青春基因在梦想的滋润下尽情生长。当年,只有两年教龄的他就想要改革课堂教学,研究如何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在当时,此种想法近乎离经叛道。是这所农村高中给了他足够的宽容,使他探索出一种自称为“导学探索、自主解决”的物理教学新模式。他喜欢挑战教学常规或套路,不按常理“出牌”,上课时总能将那些枯燥乏味的物理规律讲得既富哲理,又栩栩如生,往往能使学生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审视物理的知识系统,使学生更深刻更形象地认识物理世界的客观规律。学生喜欢听他的课,他更喜欢按自己的方式给学生上课。若干年以后,当他主政天台中学时,仍然不肯从教学一线撤退,至今仍然“留守”在高三物理课堂上。
1985年,郑志湖以优异成绩考入浙江教育学院深造。毕业时,一些省城学校向他伸出橄榄枝,他还是选择了留守,回到故乡,去天台二中任教。1991年,天台二中并入重点中学——天台中学。1995年,34岁的他出任天台中学校长,在这个岗位上一直留守至今。
留守,坚持留守,终于铸就了一位草根校长的成长传奇。郑志湖先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省功勋教师、省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2年,天台县县委、县政府授予郑志湖“天台教育突出贡献奖”,他把20万元奖金捐给学校,设立奖励基金,而自己留下的,是数十年“留守“馈赠于他的巨大精神褒奖。
矢志不渝的留守,成为郑志湖人生的符号。这一符号诠释了他对事业的眷恋和不懈追求。当不懈追求成为眷恋的理由,便会释放出绝地突围的无畏胆略和超强能量。
突围脚印
历经悠长岁月的垒筑,传统学校教育在“应试”的名义之下形成了独处一隅的顽固堡垒,虽然在时代大潮不断冲刷下渐次显露出残破和腐朽,但堡垒依然固封。
从一位农村中学的青年教师到一所百年名牌学府的掌门人,刚过而立之年的郑志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惑。作为一线教师,直面的多半是学科教学问题,只要学科知识精到、教学方法有效便可在区区课堂上游刃有余,甚或凭着单枪匹马也可包打天下。然而,作为千乘之帅的一校之长,则必须高瞻远瞩,善于诉诸理念转变以引领学校发展,探求机制变革以激发学校活力,必须在更深的层面上作文章、谋突围。问题是,传统的教育理念、传统的办学机制“冰冻三尺”,积重难返,突围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时间。基于此,也许留守就成为必须——为了积聚突围的能量。
当教师,郑志湖是一位研究型教师;当校长,郑志湖同样也是一位研究型校长。主政天台中学近20年,他以课题研究为行走方式,不断发起突围,留下了一连串成长的脚印。
履新不久,郑志湖立马对传统的学业评价制度“开刀”。1996年,“教育管理中动态量化评价的研究”被立项为省教科研“九五”规划重点课题。这项研究根据现代教学质量评价观,探索运用个体差异评价法,以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发展增量作为评价依据,以能级法开展动态量化评价,通过评价机制改革来激活师生发展内驱力,促进教学质量提高。这项研究突破了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模式,在教学中取得显著成效。
改革过程中,郑志湖感到,仅仅从学生层面寻求突围远远不够,还必须在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上谋求新突破,使两者构成相辅相成的关系。2004年,“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被立项为全国教科规划课题,郑志湖开始研究如何将课堂教学、学习过程和学业水平三个维度有机整合起来,构建一个新的评价系统。这项研究成果形成了“以学论教”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学生—问题—时间”模块学习过程性评价以及学业水平增量评价,同时开发了相关评价软件。
正是在这些有关评价的深度研究中,郑志湖逐渐清晰了“以学论教”的改革取向,并付诸于改革实践。2009年,他又开始主持研究全国教科规划课题“构建普通高中‘三位一体’评价体系的研究”,以“以学论教”为基本理念,对教学过程、教师评价和学校管理三者进行改革,形成了颇具天台中学特色的教育新架构:“以学论教”的教学过程发展性评价,“以学论教”的教师评价新模式和“以学论教”的学校管理发展性评价。至此,“以学论教”不仅巅覆了传统的教育理念,也刷新了天台中学的办学内涵。
几乎同时,郑志湖决意要深入研究学生的学,以此突围原先“以教为本”教研模式。从2009年开始,他领衔一项省重点课题“基于课堂教学合作学习的研究”,通过不断摸索,逐渐形成了“创设情景,自主探索,合作探究,交流释疑,总结提升,评价反思”六环节合作学习模式,并在全校响亮提出要将传统的课堂变成“自主的课堂”“合作的课堂”“探究的课堂”和“创新的课堂”,全面关注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这项研究及其实践成效,使天台中学“以学论教”的理念和评价体系变得有血有肉,不再空洞。
试水职教
在普通高中留守30多年,郑志湖近年来又平添了一份忧心,因为他每每感到有一种无形的钳制,来自学科,来自于习以为常的分科教学。的确,封闭僵化的学科教学体系,繁琐机械的知识点传授,再加上急功近利的高考导向,高中教育事实上已成为“如来佛的掌心”,困缚着教师的手脚,压抑着教师的智慧,并且禁锢了学生巨大的学习潜能与求知动力。
普通高中必须在育人模式上寻求突围。
2012年秋季,浙江省启动了深化普通高中课程的改革。此轮改革以选修课程为突破口,除了将选修学分从原先的28学分提高至48学分外,还提出了“将课程设置权交给学校、将课程开发权交给教师、将课程选择权交给学生”的课程基本原则,其中一个亮点是明确要求普通高中开设职业技能类课程,并且比例不能少于10%。擅长思考与研究的郑志湖敏感地意识到,普通高中引进职业技能类课程,是寻求办学特色的重大契机,也是育人模式突围的一个全新方向。
天台中学义无反顾地率先试水,与本地企业浙江银轮机械有限公司、英博百威啤酒有限公司和浙江天皇药业有限公司“联姻”,合作开发职业技能类课程,以求传统育人模式的深度变革。
三家企业分别以汽车冷凝器构造与设计、啤酒酿造与生产、铁皮枫斗种植与生产三大核心技术为支点,有机嫁接了天台中学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开发了机械工程、化工工程和生物工程三大课程群共计12门选修课程,供全校高一和高二学生选修。例如,在汽车领域,学校开发了“汽车与数学”、“汽车与化学”、“汽车与力学”等五门选修课程。
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打破传统的学科教学取向,变“知识点”传授为“兴趣点”激发;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变知识讲与解为问题的析与究;打破传统的以逻辑为中心的知识体系,变系统的单科知识为跨学科的知识有机整合;打破传统的“上所施下所效”范式,变先教后学为做中学、研中学。学校按照校企合作模式开设职业技能选修课,旋即受到学生的欢迎,原计划每门课每个学期开一个班,最后都开到了2个班。3个学期下来,校企合作课程出现了令人意外的“井喷”,全校共有4000多人次选修了这类课程。
校企合作的选修课程改革为这所百年老校增添了一抹亮丽的风景:学生听企业技术专家讲座,到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现代化生产流水线参观,在企业师傅的指导下动手操作机器、制造产品。这些看似“另类”的教学方式,魔法般地打开了学生的兴趣之门,开拓了学生的认知视域,让很多学生在不经意间发现了自己的特长甚或追求,演绎了“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现代教学奇迹。通过这些选修课活动,学校的学风也在不经意间发生了深刻变化,用郑志湖的话来说,就是出现了三个“提高”:课堂上学生的抬头率提高了,晚自修时学生的低头率提高了,课余时间师生的交往率提高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