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校长突围记
郑志湖被震撼了,与此同时也给了他继续突围的巨大勇气。从2013年5月开始,他决意在汽车领域打开缺口,让选修过五门相关课程的学生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成立10个汽车研究小组,每个小组各有一个研究项目,同时配备一名企业导师,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开展研究性学习,探索更高难度的知识与技能。学校初步形成了有关汽车的两级梯度课程——“兴趣点+知识点”的通识性选修课程(水平1课程)与更高层次的“兴趣点+知识点+研究点”的项目研究课程(水平2课程)。目前,共有64名学生选修了项目研究课程。
学生选修的职业技能课程与原有的必修课程既无关又有关,既无联系又有联系,恰恰是这种若有若无的关系,使得突围传统育人模式的努力找到了“支点”。高一年级学生周力在周记中谈到:自从选修“汽车与力学”,我懂得了刹车、油门的构造,传动、制动的原理,与我们物理课上所学习的力学非常吻合。哦!原来力学的知识都源自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另一位叫王心洁的学生对自己在银轮机械有限公司的体验感触弥深,公司里各种精密的仪器、壮观的机器群、精巧复杂的汽车零件令人目不暇接,在让她感到震惊的同时也油然立下鸿鹄之志:原来每个行业里都蕴藏着无数的黄金,在等待着你去挖掘,或许下一个创造汽车行业传奇的就是我!这种来自学生个体自我感悟的立志,是学生成长的内动力,又恰恰是学校教育普遍匮乏又苦于在寻找的正能量。
郑志湖在天台中学实施的课程改革已开始显露出强盛的勃勃生机。有几个数据可以佐证:选修了职业技能类课程后,99.5%的学生学习态度产生了积极影响,95.6%的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学习目的,99.3%的学生在必修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变得比以前更加自信,98.7%的学生学习生活变得更富有激情和创造性,93.8%的学生认为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这些看似乏味的数据,不正是昭示着一所学校教育改革栩栩如生的魅力吗?(作者系浙江省教科院院长)
【校长观点】
做校长之后我为什么还要兼课
有人说当了校长就不可能再有时间和精力教课。但我做校长后,还是一直兼任高中物理教师。因为在我看来,教学管理才是学校管理的核心,校长兼课既有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校长不能只做泛泛的行政管理,必须努力做教学能手和科研高手。
校长兼课,给校长提供了一个与学生直接交流的平台,可以获得更多、更直接、更及时的信息,有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能力水平等基本状况。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校长可以根据学生在发展中的需求,利用教师特长、学校特色和区域资源,开发拓展型、研究型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校长兼课,可以经常与教师沟通交流,建立业务上的平等关系,从而进一步了解教师水平和教师专业成长上的要求,开展校本培训、名师带教、岗位锻炼和教师发展性评价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另外,校长深入教学一线,关注课程实施过程,有利于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管理措施,从而有效地实施学校课程管理;校长兼课,便于准确把握教学中的各类问题,并能以一线教师和校长的双重身份参加教研活动,更好地指导校本教研,深化课堂有效性研究,发挥好作为学科专家的专业引领作用,推进教研组建设,让学科的校本教研活动更具实效。在管理实践中,校长可以从广大教师中汲取智慧,完善管理,建立既科学又人性化的教学管理与教学评价体系,激活师生发展内驱力,将教学过程与评价过程整合,使评价成为教与学的有效手段。
【链接】
典型案例:师生沙龙增进彼此理解
■天台中学 姜忠勤
第二节晚自修课上,班主任陈老师发现一名学生情绪不好,便主动找她谈话。原来,这名学生在参加学校组织的学生座谈会上,坦率地说出了自己对学科教师、班主任工作和学校管理的一些想法,事后担心老师和学校领导会对自己有看法。班主任听后,觉得学生的担心不无道理。因为在此之前,就有一位任课教师在得到反馈信息后大为恼火,觉得学生对自己提的意见不切实际,并在班上不点名批评了学生,结果使一些学生对该教师意见更大,造成教学抵触。
于是,班主任找到校长,谈了自己的想法和学生的顾虑。郑志湖校长没有迟疑,立即召开任课教师座谈会,讨论如何正确对待学生意见。校长在综合分析情况后认为,学生提的意见是中肯的,但如果师生能够直接对话,教师就更容易接受,效果也会更好。于是,校长在全校提出了“以学论教”的理念,组织开展师生沙龙活动。
开展师生沙龙活动,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来增进彼此的理解与信任,师生表现相当活跃。第一次全校性沙龙活动原定1个小时,结果因为师生都不愿离开而足足进行了2个多小时。通过此次活动,全校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也显著提高。现在,天台中学师生沙龙活动每个学期都要定期举办多次,在活动中,师生们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倾吐教与学中的困惑,享受思想碰撞的快乐,在师生的教学相长中使“以学论教”落到了实处。
增量评价法改变了我
■浙江大学机械专业 奚弘之
应该说,天台中学是我一生的转折点。
我考入天中的成绩并不理想,排在班级后几位。由于信心不足,动力大打折扣,上课经常走神,作业不能按时完成,阶段测验成绩也不尽如人意。然而,在班级阶段总结评价时,我居然还受到了表扬,原因是因为学校采用增量评价法,关注的是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幅度,而不是以单纯的考试成绩来衡量和评判学生。我觉得这个做法挺新鲜,开始力争每天有一点点长进。我认真按照各科老师的要求仔细做好成长记录,并不时进行整理、比较、分析和总结。一个学期下来,进步倒也不少,我渐渐走出了封闭的自我,精神也振奋起来,决心挑战自我,充分挖掘自身潜能,超越自我。高中三年,我在班级增量评价中基本都属于最高等第,高考时也如愿考上了浙江大学。
是天中给我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好地方,教会我求知、做人;是天中的增量评价法激发了我的学习积极性,改变了我,让我走出自卑自贬的阴影,在快乐民主的学习环境中找到自我,重拾信心,获得成功。
开放实验室让我如鱼得水
■美国亚历桑那大学天体物理学博士后 施勇
提起天中的开放实验室,我至今念念不忘。正是由于开放实验室,我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大大提高。
在初中时,由于受时间和实验器材的限制,学生的实验时间、机会全被固定的实验内容束缚,很多时候都只是旁观者而无亲手做实验的机会,因此,学生大多对实验兴趣不浓,只是按部就班地做,也很少进行深入思考。
进入天中后,学校提倡探究性教学和研究性学习,开放的教学观使得各科探究实验的质和量都大为增加。学校在开放实验室上作有益尝试,将传统教育观念里的“军事重地”向学生全方位开放,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实验。我们通过校园网可以随时浏览实验室管理系统提供的实验室概况、实验设备及更新情况,也可以了解国内外中学生各科实验的最新动态。我们根据自己的设想,提交实验方案并由教师审核后预约实验;我们可以自主选择实验仪器和方法,独立开展研究和实验。高中三年,我在开放实验室做了30多个实验,许多“奇思异想”在实验室里得到了证实和解释。
学校开放实验室,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探究与发现的平台,使我们能充分发挥科学的思维方式和预见性,并感受到了自我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成功与喜悦,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培养了科学态度和钻研精神,也使我在1998年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奖,被保送进北京大学物理系。中学的学习使我在大学里也学得游刃有余。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