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进取 创新务实百年老校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10-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学校开展“首席工人、技术能手带徒工程”,图为宁波首席工人指导学生操作。

学校在宁海产学研基地建立教学工厂

    宁波自动化学会在学校成立

    该校学生专利吸引众多企业争抢购买

    学生“志愿者”为浙洽会消博会外商服务

    学校搭建商品展销会平台培养人才

    她,是一所培养过浙江大学校长沙文汉的百年老校

    她,是一所诞生了高职教育“宁海模式”的创新学校

    她,是一所整个电商专业毕业生被用人单位包走的热门学校……

    她就是即将迎来建校100周年生日的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近年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高职院校中已经越来越显现出其“领航者”的地位。学校是浙江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拥有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4个国家重点专业、14个省级重点专业;5门国家精品课程、19门省级精品课程;3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3个省级高校教学团队、14名省级专业带头人、2名省教学名师、1名省新世纪“151”人才、1名宁波市有突出贡献专家、7名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

    百年历史 一步一个脚印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14年的宁波公立甲种商业学校,在百年商贸教育历史上,曾经培养出了郑丙燮(宁波商帮著名人物、新加坡宁波同乡会名誉会长、大星眼镜创始人)、沙文汉(浙大校长、浙江省领导)、张永祥(曾任宁波市领导)等一批又一批杰出的现代商帮人才。20世纪80年代起,学校就为浙江省商业系统、医药系统等输送了大批优秀商业人才,诞生了浙江百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惠忠等一批工商翘楚。

    在刚刚结束的2014年高考招生录取工作中,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普高文科投档线和理科投档线分别高出省投档线78分和56分,在宁波的所有高职高专院校中名列首位。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多年超过97%,综合评价称职率达93%,专业对口率达90%,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数万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2013年,在全省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质量调查中荣获高职高专综合排名之冠。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现设有商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国际交流学院、机电学院等5个二级分院和公共课教学部、成人与继续教育学院,35个专业,拥有教职员工6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9000多人,成教学生8000余人。在浙东文化和宁波商帮精神的熏陶下,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以“厚德、进业、明智、笃行”为校训,坚持“传承宁波商帮精神,培育现代商帮人才”的办学特色,致力于商业教育,积极进行教育教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近年来,学校大力创建和推进的基于“总部—基地”县校合作办学模式、“四个结合”现代商帮人才培养模式和“点、线、面”结合的校企合作模式,让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这些新型教育模式广为外界所称道。

    不断创新 “总部-基地”县校合作模式突围高职教育

    近期,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和厦门大学联合举办高职院校“县校合作模式”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世界各地的40多位高职教育界著名专家和学者,充分肯定了该校“县校合作”所做出的探索,认为是中国高职教育县校合作的一个样本。这是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总部—基地”县校合作办学“宁海模式”的又一新成果。早在10年前,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就与宁海县政府部门签约,共建宁海产学研基地,“县校合作”正式起步,成为全国最早尝试“县校合作”的院校之一,被誉为“宁海模式”。

    宁海县政府将宁海产学研基地列入县政府部门“十二五”发展规划,在土地划拨、配套资金、设施建设、教师公寓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目前,基地占地150亩,累计总投资1.5亿元,已建有1万平方米实训大楼,内有16个实训室、2个实训车间和4个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共建8000平方米的示范性教学工厂。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除了在宁海模具产业集聚地建立了宁海产学研基地外,还在慈溪“家用电器”块状经济的主要聚集区建设“慈溪产学研基地”,形成了“一体两翼”的“总部—基地”的办学模式。

    利用基地,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打造了全新的学生实训模式,让教学与生产实现无缝对接。上午老师刚讲授理论知识,下午学生就将课本带到车间,由车间师傅、工程师帮学生解决碰到的难题。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蔡泽伟说:“高职院校必须进行深刻变革,把学校的发展融入到地方经济特别是县域经济的发展进程中,实现协同共进、合作互利。”他认为,高职院校、地方(县)之间各有优势,也各有需求,学校以“县校合作”为切入点,将中心城市的资源优势辐射到周边地区,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与此同时,“县校合作”大大拓展了高职教育的发展空间,使城乡合作教育链得以建立、加长和延伸,并形成示范效应。这不仅丰富了高职教育产学研合作的内涵,而且又有效规避了来自大中城市的本科院校的生存挤压。

    多年来,学校通过探索、实践基于“总部—基地”县校合作办学模式,创新和实践了政企校三方联动的“共建、共管、共享”的体制与机制,逐步打造一个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紧密融合,并可形成一定生产力的特色教育平台,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大量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的示范典型。

    自我超越 校企合作“点、线、面”全方位拓展

    在实际办学过程中,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深刻领悟到,学校的发展需要在创新“总部—基地”县校合作办学模式的基础上,拓宽合作和服务领域、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学校通过与宁波各大县域企业、行业、产业园区实施三维联动开展多领域合作,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科技、人才等全方位的服务,在“宁海模式”的基础上,创新和实践了“点、线、面”紧密结合的校企合作模式,通过与骨干企业“点对点”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引协会(学会)入校”开展“点对线”合作;与产业园区和地方政府开展“点对面”合作等,延伸、拓展了“县校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使学校向着纵深发展。

    近年来,学校与知名骨干企业联合开展“点对点”合作,开办了“沃玛管理干部班”、“财通证券班”等多个订单班。2007年,与美国通用电气(GE Fanuc)自动化公司合作共建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GE Fanuc自动化系统集成实验实训室。

    2002年开始,学校先后通过“引协会(学会)入校”等形式,先后成立了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学会宁波专业委员会、宁波市工业设计学会、宁波市影视制作行业协会等各类协会(学会)。

    另外,学校还与宁海县政府部门、中国(宁海)模具城合作共建宁海产学研基地,与慈溪市政府部门合作建立了慈溪产学研基地积极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务求实效 “四个结合”培育现代商帮人才

    自创办高职教育以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坚持“强实践、重应用”的教学理念,积极进行教育教学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学校基于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出发,创新和实践了基于专业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相结合,技术应用能力与发展能力相结合,校内外、学期内外、课内外相结合,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四个结合”的“素质、能力、发展”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在“四个结合”的总体框架下,学校以示范校建设专业为重点,其他专业协同推进,深化了“四个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和实践了具有区域和专业特色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方式,使得人才培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在宁波市推进电商换市战略进程中,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的跨境电商人才成了“香饽饽”。2014年,慈溪市崇寿镇向该校“团购”了一个班的27名电商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为该镇小微企业打理涉外电子商务生意。大三学生陆勇刚和成露,入驻崇寿镇半年时间内,他们就帮当地小微企业做成了40多万美元的生意,高时一月达8万美元。

    在教学过程中,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了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效结合,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聘请了来自通讯、机械等行业的首席工人和技术能手为“特聘教授”,这些“特聘教授”给学生和老师们带来各个行业极新的技术信息,帮助学校培养企业需要的技工人才。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于2003年在全省率先成立创新创业平台“EPV研究教育中心”,即“就业、创业、职业研究教育中心”,实施“EPV”教育。通过创业班教学和训练形式,培养学生运用专业技术技能开创事业的能力,并且全面塑造学生品格和意志。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