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进取 创新务实百年老校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10-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在实践“四个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还结合各专业自身特点,形成了“订单式培养”、“平台+岗位”、TAFE教育、“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等教学模式;在“市场营销学”课程中设立“宁波市‘消博会’志愿者”和真操实练的“校园商品展销会”模块,为学生创建真实职业情境;在人才培养计划中学校对职业资格证书均有明确规定,通过“双证融通”,稳步提高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

    基于“四个结合”现代商帮人才培养模式突出技术应用能力、职业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培养,近两届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通过率达到98%以上,毕业生职业技能累计通过率达到92%以上。近5年,该校共有663人次获得国家、省、市各级各类技能(学科)竞赛奖项278项,其中全国一等奖7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15项、浙江省一等奖21项。

    主动担当 强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姚奇富说:“社会服务是高职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高职教育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发展必须服务于地方和社会,积极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依托区域块状经济办教育,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创建“总部—基地”县校合作办学模式、探索“四个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点、线、面”结合的校企合作模式,积极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有力地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学校通过开展“县校合作”,县域产业、企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能力得以增强。

    以宁海县模具产业为例,就是在金融危机期间也实现了模具产值逐年增加,宁海县自2005年至2012年模具产业总产值也大幅提升;2013年,宁海县模具规上企业完成总产值18.9亿元,同比增长26.7%,大型塑料模、精密塑料模、冲压模、压铸模等已走到了国内模具产业前列。宁海县和宁海产学研基地还同时获得了“中国模具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称号。

    2007年,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国(宁海)模具城展开了全方位合作,共同开展人才培养、社会培训、科研开发、生产经营活动,并与中国(宁海)模具城、宁海工业园区、宁海开发区等联动,先后建起了宁波模具检测中心、宁波国际模具产业开发中心、宁海模具城信息中心、宁海模具产业培训服务中心、宁海模具展示中心、宁海模具热处理中心等6个公共服务平台,为宁海模具行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引领当地模具产业整体提升。

    宁海模具城热处理中心平均每年为100余家企业800余人次提供技术服务。针对模具加工环节中的技术瓶颈,学校积极开展技术研发和新技术应用工作,中心采用德国技术研发、改进了离子氮化设备和大型调质设备,该设备目前属国内先进,容量为全省最大之一,填补了宁海县不能处理大型模具调质工序的空白,解决了热处理与表面改性技术、热处理畸变控制等关键技术难题。宁波模具检测中心获得国家资质,每年可为1000多家企业提供检测服务,年服务效益达150多万元。华宝模具公司通过与该校合作获得了长足发展,产值近两年增长了103%。

    宁海模具企业从业人员在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提供的企业培训项目或政府培训项目中共接受培养、培训、技能鉴定2万余人次。产业劳动者素质、人才储备得以提升。目前,学校已有近5000名学生在宁海产学研基地完成学习任务,并有300多名毕业生被合作企业留用。

    引领未来 为梦想锻造基石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已走过了百年,屡创佳绩,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突破;面对未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勾画蓝图,审时度势、运筹帷幄。

    今后,学校将主动适应浙江省及宁波市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努力打造“传承宁波商帮精神,培育现代商帮人才”的办学特色,深化内涵发展,提升整体办学水平,培养能适应区域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满足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具有现代宁波商帮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商贸服务类、先进制造类和技术服务类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把学校建设成为办学特色鲜明、与行业高度融合、综合实力较强的开放式、国际化、应用性的服务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力争全省一流、国内领先,在教学质量、专业建设、管理服务、办学效益和办学条件等各方面跻身于全国同类院校的先进行列。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将一如既往地为产业兴邦、实现中国梦锻造人才基石。

    (沈弥雷 张鹏飞 张冶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