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花开的声音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10-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花园小学教育集团南校区——扬子津小学校门

    花园小学教育集团北校区——花园小学校门

    孩子们与荷兰排箫青年演奏家切磋技艺

    学校舞蹈节目《唐诗新韵》参加市读书节活动

    原创舞蹈《扬州炒饭》参加扬州市第六届“琼花奖”舞蹈比赛

    在钟灵毓秀的古运河畔,闪耀着一颗璀璨的新星;在日新月异的开发园区,崛起了一所奋进的学校。这里,是浇灌新蕾的乐土;这里,是孕育理想的摇篮;这里,是花朵尽情绽放的乐园;这里,是梦想展翅飞翔的舞台。这里,就是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花园小学教育集团,该教育集团分为南、北两个校区。

    在钟灵毓秀的古运河畔,闪耀着一颗璀璨的新星;在日新月异的开发园区,崛起了一所奋进的学校。这里,是浇灌新蕾的乐土;这里,是孕育理想的摇篮;这里,是花朵尽情绽放的乐园;这里,是梦想展翅飞翔的舞台。这里,就是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花园小学教育集团,该教育集团分为南、北两个校区。

    北校区花园小学建于1998年,是全国名校、江苏省实验小学、扬州市先进学校,也是开发区窗口学校。2012年12月,开发区为促进全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开展集团化办学,于2006年投资建设的环境优美、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小学——扬子津小学,成为花园小学的南校区。

    集团化办学,作为一种办学运作和教育资源配置模式,有效整合了两校的现有资源和办学特色,充分发挥了龙头学校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迅速提高了两个校区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促进了共同发展。在不到两年时间内,花园小学教育集团在开发区基础教育中已显现了它独有的优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勇立潮头谋发展 科研兴校谱华章

    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原动力,教师则是教育科研的行动者。在集团化办学中,为了谋求发展,学校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健全科研机构,构建科学合理的教科研体系,有目的、有层次地提升学校的教科研水平。

    开展课题研究,确立教学模式

    学校以江苏省“十二五”规划课题“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实践研究”为突破口,以一把手校长为核心,组建了“校教科室——学科教科组——个人教科研”三级网络,为课题的顺利实施做了全方位的准备,并按课题研究的轻重缓急、难易程度,明确主攻方向,全校整体布局,统一规划,最终形成语文、数学、英语、技能科四大课题组,基本上涵盖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方面。学校以课堂为平台,以课题为依托,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每学期举行“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展示课,教师们通过备课、上课、听课、议课活动,取人所长,补己之短。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课堂教学质态有了明显的改变,确立了符合学校特点的三种基本课堂教学模式。

    平等交往的对话模式。师生关系应该是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这时,教师不再是简单的教学管理者,也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伙伴。 

    融入经验的体验模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为他们搭建平台,提供机会,拓展其思考体验的时空,突出其学习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的有意义学习、个性化学习、创造性学习,在体验性学习中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根本转变。

    生活信息的沟通模式。将来自于各个领域的生活信息整合到各学科的课堂学习中,课后学生再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让学生知道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而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的能力和具有关心和热爱生活的思想。

    学校目前有省规划课题1个、市规划课题2个、区微型课题11课,内容遍及所有学科,所有教师均参与研究。为了更好地指导课题研究,加快校本课程的开发,学校以科学认读为切入口,编著了《扬州文化与识字》、《消防与识字》两本教材,并得到了周德藩、陈树民、袁浩等专家的一致认可,周德藩主任还为这两本教材作了序。

    立足基本校情,构建研究体系

    教育科研是一项战略性工作,时时体现着学校办学的方向与重心。学校的教科研工作,必须结合学校发展的实际,注重学校的地域文化和区位优势,不盲从,有针对性地选择课题,注意课题研究的连续性。在江苏省“十二五”规划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学校重点落实“生活课堂”的理念,构建符合学校特点的科研内容体系。学校开发的“生活课堂”,其主要设想就是将来自于各个领域的生活信息整合到各学科课堂学习中,学生课后再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为此,学校以特色教学科学认读为推手,在生活化课堂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试图着重解决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生活课堂是什么?课堂首先是一个“社会活动场”,然后才是一个“教育活动场”。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着课程,也在亲历着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讲,生活的空间有多大,课堂的空间就有多大。当我们用“课堂社会”这一新视角去观照学校的课堂教学时,原来狭义课堂的老大难问题就会找到新的思路。生活是最好的、最有意义的教学情景,因而学校将生活课堂作为学生实施科学认读的优质资源。例如“走近商品”科学认读活动课,就围绕“走近商品”这个话题,组织学生收集穿、吃、住、行方面的商品商标,并从电视、报刊上寻找相关的语。

    生活课堂在哪里?新课标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发生改变,要给学生充分的时空,而室内绝对满足不了这种要求。因此,学校就尝试到室外去,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到生活中去,让学生感悟学习与生活千丝万缕的联系,体会到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例如小学低年级的科学识字教学,学校将维扬文化作为识字的载体,组织系列活动,形成了扬州学生的独特文化烙印。又如“美在扬州”,即以扬州的“烟花三月”、“二分明月”旅游节为契机,组织学生去旅游景点搜集相关资料,做“旅游小使者”,让他们在旅游词的不断丰富中增加识字量。这使孩子们触摸到了扬州古城的脉搏,整体性地了解了扬州的历史和文化,完成了识字量的积累,并实现了对扬州文化体系的知识建构。

    生活课堂里有什么?从人的发展来看,课堂教学应当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在一年级学习加法时,教材上呈现的是折纸鹤表示的加法含义,如果真在课堂上操作会耗时较多且会产生重心转移的现象,于是教师用学生熟悉的苹果、树叶等物来操作演示,使之更直观、生动、亲切。淡化教材,就地取材,大大减轻了师生课前准备的工作量。而且,生活素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样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学校的课堂教学质态有了明显的提高,在课堂上有学习、有游戏、有平等、有关爱、有互助,使师生的生命力得到有效的张扬,也进一步坚定了我们深入开展教科研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点线面相结合,促进专业发展

    所谓点、线、面,分别指“专家引路”、“骨干示范”、“教师群动”三个层面。在教科研工作中,学校注意做好点、线、面的有机结合,积极有序地展开教科研工作,提升科研能力。

    专家点化式指导,提升教科研水平。学校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鼓励教师积极外出学习,带回先进、时代感强的教育教学经验,用以指导教师学好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学校常年聘请市教研室专家作为语文、数学、英语学科顾问,定期对教师的教学做出指导,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

    名师示范式引路,推进专业化成长。学校给每位年轻教师配备一名师傅,通过传统的“师徒结队”引领年轻教师亲近花园团队文化,快速步入教学常规,集集体智慧,提高实践水平,提高研究质量,稳步快速地推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校园阵地式研修,谋求群体性发展。学校在课堂主阵地谋求教师群体发展,将“名师引领课”、“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等有机整合,鼓励教师间相互学习,一起讨论,共同参与,为各个层次的教师提供锻炼的舞台,搭建成长的阶梯。目前,花园集团共有24名市级名师,其中名校长1名,学科带头人7名,中青年教学骨干4名,教学能手13名。

    教科研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需要,更是成就教师,发展学校的必由之路。在浓厚的教科研氛围中,近3年,学校教师共有253篇反思型文章在各级、各类评选中频频获奖;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文章93篇;有59节课在区以上课堂教学竞赛中获奖;有近千名学生的作文获奖或发表。学校也因此被评为“扬州市十二五教科研示范校”、“扬州市首届教科研优秀团队”、“扬州市优秀教科研示范校”、“扬州市优秀教科室”等荣誉称号。学校以科研凝聚队伍,以科研提高质量,奏响了科研兴校的旋律,谱写出瑰丽的篇章。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