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花开的声音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10-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扬起艺术风帆 放飞童年梦想

    “沿着校园熟悉的小路,清晨来到树下读书,初升的太阳照在脸上,也照着身旁这些小树……”每天清晨,伴着悠扬的乐声,踏入花园小学的美丽校园,道路两旁“放飞梦想,快乐成长”艺术展示橱窗和名师专家寄语展板,向我们渲染着花园小学教育集团这所年轻学校独特的艺术氛围。

    瞬息万变的新课程的发展,给学校艺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学校艺术教育的前进步伐。特色是学校的名片,培植办学特色,才能实施品牌战略。学校充分发挥花园小学在特色创建方面的品牌优势,带动南校区大力推进和提升办学特色,最终实现“一校一品,品品皆优”的局面。在艺术课程设置和学校特色创建上,花园小学教育集团北校区以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作为特色,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提议设立各种社团,学校根据孩子们自己感兴趣的社团配备专业的指导老师,指导学生们的精彩社团活动。南校区以排箫文化为主要特色课程,人人掌握排箫演奏技巧,融合经典阅读和校本课程多元拓展,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求外来民工子弟的教育有效策略。

    北校区:艺术团引领七彩社团,“一枝独秀”走向“满园春色”

    “小精灵艺术团”是北校区多年来最具艺术教育特色的亮点之一,也是学校艺术教育成功的缩影。艺术团成立多年来,经过全团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成绩显著,已成为孩子们磨炼意志,体验成功,欢乐成长的摇篮。多年来,艺术团打造的众多节目凭借出色的演出水准在省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并屡获国家、省级各类大赛金奖。艺术团的成功为发展学校艺术教育和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发现和培养学校的艺术人才拓宽了渠道,为学校的艺术展示及开展艺术活动提供了平台。

    随着艺术团队伍不断壮大,小演员们的艺术素质不断提高,其艺术表演也不断走向成熟。艺术团先后培养出学生舞蹈骨干400多人,她们活跃在学生之中,是学校、班级各项活动的积极分子,成为推动学校艺术教育的中坚力量。这些经常参与艺术活动的学生无论是外在气质、内在涵养,还是在学业、能力上,都超过一般学生。这证明,艺术特色教育不但能有力地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活跃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心理、个性、特长的健康发展,培养了学生高尚的情操和精神世界,为学生成为一个复合型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鉴于此,学校在发展艺术团的基础上,近年来又面向全体学生,组织“炫彩梦想”社团活动,努力使“一枝独秀”发展成为“满园春色”。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提议设立各种社团,学校根据孩子们自己感兴趣的社团配备专业的指导老师,指导学生们精彩的社团活动。如今,学校社团活动已成为花园学子拓展素质、活跃文化的崭新舞台。目前,北校区共有三大类32个社团,其中音乐类的社团有魅力排箫、小精灵舞蹈团等,美术类的社团有五彩软陶、蓝精灵水粉画笔书法、视觉魔方摄影等,体育类的社团有花脚十足足球队、乒乒乓乓乒乓球队等,学科类的社团有花园讲坛、思维体操等。

    其中,“小精灵舞蹈社团”的原创舞蹈《扬州炒饭》,获扬州市第八届少儿艺术节一等奖和优秀创作奖,这个节目也被中国教育电视台、《新华日报》、《扬州日报》等国家、省、市级媒体进行了详细报道。近日,舞蹈《扬州炒饭》再获殊荣,入选“第二届江苏省文化艺术节扬州分会场”的节目单,是扬州市仅有的一个少儿业余节目,与市其他艺术水平很高的专业团体同台竞技,并荣获优秀组织奖。这充分说明,花园学子已将这个舌尖上的美味,演绎成视听盛宴的高品位艺术,也充分说明了花园小学的艺术教育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这些丰富多姿的社团活动让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扩大了他的视野,促进了他们全面发展。社团活动的开展使艺术特色成为一种文化渗透在全体学生中,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触美、欣赏美,使艺术的阳光洒满整个校园。学校还利用六一、国庆等节日举办社团展示活动,让各年级开展新年音乐会、器乐声乐舞蹈比赛、班级综合艺术表演等,不断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南校区:排箫文化打造缤纷校园,不一样的学生一样的精彩

    南校区扬子津小学外来务工子女较多,占全校学生数的62%。学生质朴、淳实,性格普遍内向,和地处城区的北校区孩子相比,他们大都缺乏艺术基础。如何在较短时间内使南校区的艺术教学突破瓶颈,走上良性发展之路,成为摆在学校领导面前的棘手难题。

    艺术之门随时向每个人敞开,每个孩子都是艺术的精灵。在一次扬州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中,孩子们有幸结识了排箫大师赵春霖,赵老师精彩的演奏深深吸引了他们,进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兴奋、渴望的眼神,像一缕春风吹动了胡金凤校长的思绪——让孩子们学排箫!从此,排箫——这种并不起眼,但音色纯美自然、方便普及又入门简单的乐器走进了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从最初挑选的40个孩子学到全校每个孩子都能吹奏排箫,学校大胆将学习排箫技艺作为学校艺术教育校本化的抓手,提出了清晰的教学主张,让小小的排箫走向课程、走进课堂。

    学校艺术教育校本课程实施6年来,社团成员已能吹奏近30首曲目,普通学生也能吹奏七八首曲子;学生先后登上扬州市电视台等舞台比赛、表演;和来扬交流的澳大利亚中小学学生一起联欢;中央教育电视台对800名学子演绎排箫进行了近6分钟的专题报道。纳入课程、排进课表的排箫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已经成为南校区艺术教育特色。

    更重要的是,学生对排箫表现出的热情和兴趣,没有因为时间渐久和难度增大而有所消退。学校每天中午箫声悠扬,学生浸润在美妙的人文意境中;不少家长反映,孩子回家后先吹排箫后写作业,倍感欣慰;教师们反映,自从学了排箫,学生在公开场合自信多了,对待功课比以前专注一些了。“不一样的学生,一样的精彩”,他们都有一颗爱美的心,都在学着欣赏与品味箫声之美、艺术之美了。

    排箫文化的发展绝不仅仅停留在让学生掌握排箫等乐器吹奏的技艺,而是让每个学生在学校精心营造的艺术教育氛围中,陶冶思想情操,提高艺术修养,培养专注品质才是最终的目标。学校正积极开展多元化实践活动,将排箫和经典诵读、排箫和家乡文化相结合,力求做到排箫虽小,作用无穷,让每个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基础上,都能拥有健康的心灵,为将来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今年9月11日,学校组建了一支由南北校区35岁以下的年轻女教师为成员的“天籁之音”女子排箫队。该箫队的成立,标志着南校区在艺术特色排箫教学之路上,又向前迈了一大步。学校希望通过女子排箫队的组建,进一步以排箫为抓手,打造艺术亮点,创建艺术特色;希望以女子排箫队为龙头,带动全体师生在排箫艺术的道路上坚定行走,树优质品牌,促学校发展。

    学校在艺术教育特色之路上不断探索、前行,努力培养身心健康的学生,让他们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实现“为每个学生的终生幸福奠基”的教育理念。

关爱“流动花朵” 共享一片蓝天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流动的花朵”逐渐成为城市独特的风景。尤其是开发区,随着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入迁,来自五湖四海的孩子在这里集聚。花园教育集团扬子津校区本着为开发区经济建设服务的理念,关爱“流动的花朵”,让他们和本地学生共享一片蓝天,成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转变思想观念,夯实关爱基础

    学校专门成立了真情关爱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担任组长,成员由各班班主任担任,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确保关爱流动儿童工作落到实处。

    建立详细档案,摸清学生底细。学校对流动儿童进行了摸底调查,摸清了每个流动儿童的个性特征、家长姓名、家庭地址、家长联系方式、职业、文化程度等,按班级归纳整理,形成了比较全面的档案材料,为开展关爱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营造关爱环境,理顺师生观念。首先是理顺教师的观念,让他们知道,这些学生也和本地生一样,他们也需要爱,也需要同学的关心与交往;其次是理顺学生的思想,让他们知道,流动学生也是我们的好同学,不能排斥、孤立他们。

    找出问题所在,力争因材施教。流动儿童的家长整日忙于生计,无暇照顾孩子,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他们没有时间过问孩子的学习。这就导致了留守儿童心理隔阂、学习不求上进、作业拖拉等不良习惯。找出流动儿童各自的问题所在,为其对症下药奠定了基础。

    加强交流沟通,形成家校合力

    家庭教育的缺失,往往使学校教育事倍功半。鉴于此,学校通过以下办法来加强流动儿童的教育

    办家长学校,授教育方法。学校定期举办家长学校,请专家做讲座,把好经验传授给家长,有时也组织注重家教的家长现身说法,引导其他家长效仿。学校还利用和社区共同建立的学习辅导站为平台,为家长做家教知识的普及辅导,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千师进万家”,家校凝合力。每学期开学,学校结合市教育部门开展的“千师进万家”家访月活动,要求教师走进学生家庭,深入了解情况,对家长的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并在班主任手册上做好基本情况记录。家庭和学校教育拧成一股绳,携手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孩子的未来打好基础。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