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转型发展 提升办学水平
2014年2月26日,国家召开会议,提出“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随后,“国家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发布,教育部门、国家发展改革委部门、财政部门等六部门也下发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职业教育“分步走”战略和发展目标。6月23日至24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就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国家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意见进行了部署,全面开创了职业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在这一背景下,全国各地转型发展试点破冰而行,一批地方本科高校主动跟进。本科职业教育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由谁来构建?如何构建?成为我国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问题;而“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本科大学转型”则成了一个重要选项。
为什么要转型发展?
教育部门领导曾指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是来源于国家需求、来源于国际经验、来自于百姓需求,也是来自于社会的呼声”。这一论述,深刻地阐述了新时期大力推进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重要意义。我校着力推进转型发展,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国家对人才结构新需求的变化,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创造人才红利和促进就业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是基于我校业已具备转型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我校坚持 “应用型、地方性、开放式”的办学定位,开展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制定并实施了与应用技术大学内涵相一致的服务海西发展规划和改革方案,并已被遴选为福建省高校转型试点的四所高校之一。这些良好业绩的取得,为我校顺利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怎样在转型发展过程中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教育部门发展规划司负责人在“首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上提出,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就是要“按照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技术进步相融合的发展方式,主要培养区域产业链高端的应用技术人才、社会文化领域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发挥区域技术中心和文化中心地位作用,建设成引领区域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大学”。这就是说,有中国特色的应用技术大学是融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继续教育于一体的新型大学类型,有其独特的建设标准和规律。我校将按照应用技术大学的规律和建设标准进行调整和变革,促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在转型过程中得到提升。
(一)开展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 观念更新是地方高校推进转型发展的先导和前提。目前,对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学校一些教师还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没有完全形成致力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这是影响制约学校转型发展进程的极大障碍。为此,学校围绕“把三明学院办成一个什么样的本科院校”、“怎样建设这所本科院校”、“如何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等关键性问题,持续开展教育思想观大讨论,让每位教职工认识到自身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中的位置和责任,为学校的转型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抓好“四项建设” 抓好专业建设。要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建立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市场对产业人才需求、毕业人才需求、毕业生就业率和专业招生情况,完善专业预警、退出机制。围绕三明市推进农业现代化、打造海西先进制造业重要发展区域和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等战略部署,组建装备制造业专业群、现代服务业专业群、文化创意专业群和生物、资源与化工专业群等,切实提高学科专业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依存度和贡献度。
抓好学科建设。学科是大学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也是专业水平的重要支撑。要加强学科组织建设,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团队建设,进一步明确学科组织的责任和发展定位,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进程。特别是要加强重点学科建设,让重点学科体现和代表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特色,做到学科优势转化为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的优势。
抓好师资队伍建设。转型发展对师资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培养出高水平的技术技能人才,必须要有一支实践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的教师队伍。为此,学校将进一步强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力度,力争在重点学科、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和新增专业急需的高层次人才或行业技术型人才引进上有所突破,形成具有三明学院优势的人才群体和梯队。
抓好校园建设。要积极拓展办学空间,优化美化校园环境,提升校园软硬件建设水平与环境建设品位。加快信息化校园建设的步伐,建设一批智能教室、网络学习空间、微课程与“MOOC”课程,为学生创造更加宽泛的学习环境,依托信息化手段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
(三)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细化和充实“343”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这个模式包括:“顶层设计3结合”: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结合,课程体系与职业能力结合,学习过程与产业实践结合;“教学过程4抓手”:以实务为抓手促进教学内容改革,以职业能力为抓手促进实践教学改革,以各类地图为抓手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以多样评价为抓手促进考核方式改革;“第二课堂3转变”:活动内容向项目化转变,活动要求向课程化转变,成果认定向学分化转变。同时,参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矩阵能力的做法,明确每门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所承载的具体培养任务,界定好每门课程的授课内容、深度和广度。加强各专业的专业导论课(包含课程地图、证照地图、竞赛地图、软件地图和个案地图等五类学习地图)的指导、管理和总结,争取提高该课程在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引导和串联作用。
修订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要充分发挥二级学院的主体作用,依照学科特点和分类管理原则,进一步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三对接”,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推进产教融合。应用技术大学更需要产业、行业、企业力量的深度介入,所以,当下提倡的产教融合将产业变革与高等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是之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升级版,是现阶段高校转型成功的助推器。因此,学校要加大与企业的育人合作,联合企业力量共同培养人才,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人才培养标准。鼓励从行业企业聘请一线人员参与授课、实践指导,共建校外产学研合作基地。鼓励教师到企业参加工程与产业实践、将产学研合作项目进课堂、进教材。
提高第二课堂的质量与成效。要将第二课堂的指导工作纳入教师工作量核算范畴,在制度上保证教师积极参与第二课堂的建设,搭建一个融课内课外于一体、显性隐性互补的实践育人平台。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和其他实践实训活动,不断提高实践能力。
(四)搭建服务地方科研平台,提高科研水平 一是要着力搭建服务地方科研平台,积极引导省、市厅级科技创新平台主动服务三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展产学研合作的应用性研究。二是要精心策划科研课题,完善考评,建全激励与约束机制,稳步提高科研成果。三是要整合校内外科研资源,组建服务地方的科研团队,吸收学生参与服务地方各类项目的研究开发。
(五)推进开放办学 要以学校实施《三明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行动计划》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推进计划》为契机,进一步推进开放办学,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持续深化“校县合作”、“校企合作”、“闽台合作”和“国际交流”,推进政产学研合作教育和大学生创业教育,打造“产业伙伴”、“地方智库”的品牌形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社会能力。
(作者系三明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