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要有温度效应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10-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对学校来说,温度的传递会在校园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孙镜峰

    人际交往中,温情、友情、尊重、关怀等能够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加深相互之间的感情,从而感受到由此带来的温暖、快乐和幸福。其实,在学校管理中,这样的“温度效应”同样能够产生管理者所期望的那种效果。校长让教师感受到“温度”,他们就会对学校产生感情,就会以一种应有的态度和状态面对工作,对待学生;同样,老师让学生感受到“温度”,学生就会喜欢老师、走近老师,从而喜欢老师的课堂,喜欢学校。从学校整体来说,这种温度的传递就会在校园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促进学校朝着教师喜欢、学生喜欢、家长认可的目标发展。

    校长关注学生,学生才会喜欢学校

    有一天,两个三年级的女生敲开了校长办公室的门,说是要采访我。采访结束,我微笑着送她们出门。其中一名女生走出办公室,又折回身来,略带腼腆地对我说:“校长,您知道吗?我们喜欢您。”我一愣,然后反问道:“你们为什么喜欢我?”“您做了那么多课程,我们最喜欢的就是上校本课程。”

    学生的话让我心生感动,也让我深感做校长的幸福。仔细想一想,学生之所以说喜欢我这个校长,是因为我懂学生,知道学生喜欢什么。换句话说,在他们的眼里,我这个校长是有“温度”的,距离他们比较近。

    其实,几年前,我这个校长还远远够不上让学生喜欢。

    晏婴小学4年前正式建成办学。开学不久,学校在全体学生中进行了一项学校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对学校“很喜欢”的学生占22.3%,“一般喜欢”的占56.8%,“不喜欢”的占20.9%。其中“一般喜欢”和“不喜欢”的学生竟然占到近八成,这让我这个做校长的感受到了压力和疑惑。为什么一所条件优越的学校,却有这么多学生不喜欢?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学校?接下来,我就在学生中找答案,一有时间就和学生聊。其中一名学生的话给了我启示:“校长,学校里没有我们喜欢的东西,上课不如上网、打游戏有意思。”我恍然大悟,其实我们不该总埋怨学生不喜欢学校,那是因为学校没有他们喜欢的东西。 

    如何让学生喜欢学校?我把眼光盯在了做校本课程上。现在,学校有相对固定的58门校本课程,每周三上午第三、四节课集中开设,打破班级界限,实行走班上课。学生每学期可以选择两次,5年下来就可以学习10门校本课程。为了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学校建设了校本课程所需的科技探究室、航模室、建模室、车模室、船模室、机器人活动室、电子百拼室等40多个专用活动室,还建立了“壁挂式科技馆”。这些地方都是学生“玩”的天堂。学校先后购置的4100余件科技模型、实验器材,成为学生爱不释手的“玩具”。

    去年12月,学校又组织了一次学生喜爱学校程度调查,“非常喜欢”学校的学生达到67.1%,“一般喜欢”的为23.7%,“不喜欢”的为9.2%。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大大提升,这是对校长的最大褒奖,也显示出学校的“温度效应”在学生身上有了显现。

    君子至德,默默而喻。这几年,我给自己定了个规矩,每天放学的时候,我都要站在学校大门口,看着学生一个个走出校门。有时候,我还会微笑地跟这个学生挥挥手,跟那个学生点点头。我深知,日常的学校生活中,不要小看校长对学生的一次善意微笑、一个慈爱眼神、一句温暖话语,其实就在相视一笑的瞬间,彼此的心中会多一抹阳光,多一份开心,更重要的是,在学生的心中,会增添一份对学校的好感,对校园的眷恋。

    我走近学生,让学生心中有了一种暖意。于是,在他们的心中,这所学校、这座校园也就有了温度。这种温度,不光来自于校长,更多的来自于教师。无微不至的关爱,循循善诱的教诲,以心灵唤醒心灵,以德行培育德行,以智慧磨砺智慧,老师们爱的温度点燃了学生希望的灯塔,照亮了学生前行的道路。

    “学校温度”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度

    有一次,我在与一位女教师聊天中得知,她想在学校吃完午饭后休息一下,可是学校没有休息室,没办法,她只好到体育器材室借来一个垫子,铺在办公室的地面上,把办公室作为午休的地方。听了这位教师的话,我觉得很惭愧。于是,很快让学校总务处腾出两个房间,在房间里配上床铺,还安装了空调。从此,学校就有了专门的教师午休室。

    原先,每天下午放学后,学生离校了,教师却不能下班,还要开会、培训、集体备课。这样强行将教师留在学校,他们就会有怨气,内心充满排斥。教师不只是学校的员工,他们还有自己的家庭,还要照顾自己的孩子。于是,学校后来就作出了一个决定:每天放学后,教师和学生可以一起离校。这样一来,教师心情舒畅了。当然,他们和学生一起离校,并不影响批改作业和备课,在学校里干不完的事,他们就带回家里继续做。

    学校有一个惯例,遇到教师结婚,校长做主管,全校教师齐动手,将学校餐厅装扮得漂漂亮亮,隆重而又热烈地为他们举办婚礼。教师在学校每月一过节,每学期一狂欢。清明节,全体教师一起煮鸡蛋、画鸡蛋、碰鸡蛋、吃鸡蛋;端午节,校长和教师一起包粽子;学期末狂欢节前,教师们分组准备自己最拿手的节目,跳舞、唱歌、写心愿卡。首届狂欢节,我精心制作了微电影《我们一起走过》,回顾学校建校4年的发展历程,对学校80多位教师一一表达谢意和鼓励,很多教师感动得眼里溢满泪花。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学校管理应该有“温度”,“温度效应”讲求以人为本,用情感动心。在学校管理中,我注意适度引进亲情、友情和温情,加重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砝码。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让教师心情愉悦地投入工作,达到最佳工作状态,促进专业成长。

    学校的“温度”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校长。校长要有一颗温暖的心,要善于营造人际关系和谐融洽的氛围,要设身处地地站在教师的角度思考问题,让教育充满生命情怀,让校园洋溢幸福气息。只有这样,才能团结教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聚力发展学校,把学校越办越好。

    当然,受重名尚利社会环境的影响,再加上激烈竞争给教师带来的难以避免的压力以及教师自身的原因,尽管学校办学条件越来越优越,但仍不可避免有一些教师出现职业倦怠。要想克服教师职业倦怠,校长必须充分利用“温度效应”,营造理解、信任、合作、共生、团结的氛围,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引领教师转变思维方式,发现为人之师的快乐与幸福,舒心工作,快乐生活,享受人生,提升职业幸福度。

    一张名片赢得家长支持与关注

    2010年秋,在开学后的第一次家长会上,我将自己的名片发给了每一位家长,上面印有办公电话、手机和电子邮箱。我向家长承诺,一天24小时“全天候服务”,诚恳欢迎家长给学校工作献言献策,如果有什么意见建议可以随时提出来。

    家长会后,有人替我担心:这不是自找麻烦吗?全校1800余名学生,数倍于此的家长队伍,如果今天这个人打电话找校长,明天那个人发邮件提问题,校长怎么能够招架得了?

    他们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接下来的情形有些是我自己开始时也没有预想到的。发放名片的第一周,就有40多位家长发来短信,对学校开学某些工作不满意。还有两位在政法、公安部门工作的家长发来邮件,表示自己可以在合适的时候到学校给学生讲一讲自护自救的知识。

    其实,学校怎样对待家长,从某种意义上也就决定了家长怎样对待学校。如果学校让家长感觉到了“温度”,反过来,他们也会对学校有回应,这种温度的传递会让彼此更有温暖的感觉。那么,这种温度是什么?我理解,应该是一种尊重,一种关注,一种对学校与家长关系的理解与定位,一种谋求1+1>2的教育整体功能和效益的正能量。

    “温度效应”让家长更加关注学校,更加积极参与学校活动,更加支持学校工作,从而使得家庭与学校的关系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实现了双赢。据粗略统计,建校4年来,学生家长打电话、发短信,通过邮箱与学校沟通交流达600余次,其中不乏一些好点子与想法。与此同时,学校设立家庭教育办公室,成立家庭教育委员会,开办家长沙龙,开展“亲子工作坊”活动,编辑家庭教育手机报,开通家校QQ群,实现了家长与学校的零距离接触,使得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 (作者系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晏婴小学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