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探索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10-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总结交流教育领域在“落细、落小、落实”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经验和方法,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日前以“凝魂聚气 立德树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探索”为主题,举办了2014年度秋季教育论坛。在院研修的来自高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干部在听取主旨演讲的基础上,结合各自经验展开了热烈讨论。现摘登部分有代表性的发言,以资交流共享。

    凝魂聚气 立德树人

    ■吴付来

    中国人民大学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实际、系统谋划,创新途径、扎实推进,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办学育人全过程。

    发挥人文社会科学齐全的独特学科优势,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支撑。学校以教育部道德与伦理学研究基地为依托,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这一重大课题的教学研究工作,组织了一批学校知名专家学者在《人民日报》等报刊上推出了一批有分量的精品之作。学校与光明日报社、中国伦理学会共同主办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与人民日报社《讽刺与幽默》共同开设的“图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刊,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公共决策实验室、大数据中心与中宣部宣教局将共同策划开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测评系统”,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正在开展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项具体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

    引导教师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师德师风建设。学校把遵守师德规范纳入学校教育教学重大环节管理过程,并作为人才引进、评奖评优、职称职级晋升的重要指标。制定并实施了《关于加强教师队伍管理、规范教师履行职责的规定》,进一步完善了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学校进一步强化典型宣传,深入开展“宝钢奖教金”、“三育人”标兵评选活动;加强思想品德课和哲学社会科学学科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开展“本科生导师制”“学生党建导师制”等德育创新工作,引导教师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

    凝练学校独特教育理念,发挥校训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积极作用。配合《光明日报》策划开展“校训的故事”系列报道。报道刊发后学校主动跟进,通过校园网主页、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予以转载,进一步扩大“校训的故事”系列报道在社会传播中的正面影响。8月7日,人民日报将其采访稿以《“实事求是”与核心价值观同频共振》为题予以全文刊发,迅速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许多人大师生校友纷纷在网络上发表感言体会,畅谈人大校训对自身成长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第46期高校领导干部进修班学员)

    加强引领 促进养成

    ■尹冬梅

    复旦大学党委制定专门方案,深化宣传教育,加强示范引领,促进实践养成,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

    深化宣传教育,增进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一是抓好理论学习。设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内容,系统讲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组织校内11位专家学者撰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大建设丛书”,用通俗朴实的文风科学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二是加强读书交流。以五大书院为依托,以“一师一书一小组”的模式开展“经典读书活动”,邀请文史哲教师组织读书小组,带领学生研读优秀文化典籍。三是营造学习氛围。每个院系一次专题座谈、每个党支部一次专题活动、每个班级一次专题班会,引导广大学生提升思想认识、凝聚行动共识。组织博士生讲师团以“梦想引领中国”为主题,深入校内外基层一线宣讲。

    加强示范引领,增进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一是发挥师生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把每年评选“好老师”、“好导师”的过程变成弘扬优良师德的过程;通过活动充分挖掘学生典型,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二是发挥先进人物典型的示范作用。以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为契机,邀请《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剧组成员走近师生;邀请哈军工老兵与军训学生联合举办专场主题歌会,引导学生向伟人、先辈、英模学习,增强了理想信念和国防观念。三是不断创新传播手段和文化样式,增强典型宣传的效果。

    促进实践养成,引导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价值准则、转化为自觉行动。一是推动学生到西部和基层开展实践。设立社会实践“西部专项”,开展“复旦学子西部行、基层行、重点单位行”系列活动,与地方共建学生实践基地,引导学生到基层和一线去经受锻炼、砥砺品格。二是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在全校推动开展“一院系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创建,以“感恩·奉献·成长”为主题,组织各类助学社团开展持续的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在服务社会中践行人生价值。三是实施校园文化“活力工程”,营造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艺术品位。

    (作者系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第46期高校领导干部进修班学员)

    知行合一 扎实推进

    ■赵安虎

    我市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建立制度、健全机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扎实推进。

    构建工作机制,常态推进。成立了庆阳市教育系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制定《实施方案》,落实监督检查问责机制,把各县区、各学校活动开展落实情况纳入年度考核。

    培育校园文化,润物无声。各级各类学校着力实施“24字人知人晓工程”,积极培育校园文化,充分利用校内各种宣传阵地,大张旗鼓宣传。通过开展多种主题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品格。充分利用重大传统节日、开学升旗等集体活动,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纳入课程体系,全面跟进。进一步充实德育课程,编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读本,开发特色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淬炼校级精品课程,打造省级精品课程。注重学科渗透,在人文类学科、理工类学科、体艺类学科,尤其是品德、社会、语文、历史等学科中,有重点、分层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建立德育名师工作室和网络德育资源共享平台,推广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好经验。

    贯穿师德建设,言传身教。坚持以德立教,把师德表现纳入教师日常行为规范、纳入年度考核指标、纳入评价监督体系,实行师德师风表现一票否决。通过开展师德标兵和育人楷模的评选表彰活动,在全市教育系统形成比敬业、比奉献、比育人,爱学生、爱学校、爱教育的行业正气和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使依法执教、潜心施教、廉洁从教、文明执教、乐于从教成为广大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普遍追求。

    强化社会实践,聚焦养成。着力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充分利用乡村少年宫、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综合实践基地等资源,因地因校制宜,扎实推动学校阵地与社会基地、校内课程与校外实践、校内教师与校外导师之间的衔接互动,积极创造中小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的条件。大力开展扶残助孤、义务劳动、爱心接力、访贫敬老、志愿服务等活动,开展“长大后我就是陇人骄子”、“暑期红色之旅”等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者系甘肃省庆阳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副县级督学、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第40期省地督学班学员)

    寓教于乐 寓德于趣

    ■郭丽娟

    立德树人是学校工作的灵魂。近年来,我县依托乡村学校少年宫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积极探索立德树人新方法,在培育学生爱国、诚信、友爱方面收到了良好效果。

    坚持寓教于乐,开展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乡村学校少年宫从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出发,以体验参与为基本途径,精心设计并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主题实践活动,各乡村学校少年宫纷纷成立了博学经典诵读社、巧手坊、鼓乐之家等各类活动小组,让学生在培育和展现特长中涵养精神,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突出地域特色,挖掘和传承地方民族民间文化。永仁县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我们紧密结合地方民族民间文化强化立德树人,积极开办独具特色的活动项目。聘请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担任校外辅导员,开设彝族葫芦笙、筚鲁、木叶等民乐和彝族刺绣、梅葛等特长班,每周安排课时开展教学。编印了《永仁县彝族歌舞进校园读本》,精选彝族歌曲70首,在各中小学校开展彝族歌舞进校园活动。成立了原生态的“阿莫莫艺术团”,弘扬彝族人民能歌善舞、心灵手巧的光荣传统,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良好品质。

    发挥示范效应,辐射带动学校周边育人活动。立德树人,既要注重学校的内环境,还要和家庭、社会紧密结合起来,营造乡村的大教育环境。我县不断扩大覆盖面、影响面,提高乡村学校少年宫设施的使用效益和社会效益,节假日和寒暑假期间照常开放,同时,通过开展志愿者服务、联谊活动、亲子活动、留守儿童艺术团活动,吸引家长和广大农民群众参与,让学生在感受温暖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积极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组织学生学习《三字新经》、《弟子规》等优秀读物,让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