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课避霾,细节考验执行力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11-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地方行政部门拿出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这是有法可依的第一步。停课避霾要能兑现人本制度之利好,在执行层面还得做好细节。

    ■邓海建

    陕西省教育厅日前制定了《陕西省中小学、幼儿园重污染天气应急方案》。根据规定,该省将按照重污染天气的发展趋势和严重性,将预警由低到高依次分为三级预警、二级预警、一级预警。其中,一级预警应急响应措施为中小学、幼儿园停课。(新华网11月6日)

    近两年,从北京到上海,从江苏到内蒙古……各地相关部门陆续拿出了版本各异的“预警清单”。无论是四色分类、抑或是三级分理,意思大概就是一个:学校面对重污染天气时,该减少课外活动的要减少,该停课的要停课,因为,没有什么比学生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更重要。道理很简单,正如专家所言,PM2.5的化学组成主要包括多环芳羟、醛铜类等有机碳,锌、铜、铅、镍、铬、砷等重金属,硫酸盐、硝酸盐,真菌和细菌等。这些污染物质,对儿童及青少年健康成长危害更甚。

    遗憾的是,现实却让人感到忧虑。比如,10月9日早上6时许,河北省发布了霾橙色预警。预警信息称,邯郸有重度霾。然而,有网友爆料称,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第五小学,学生在露天操场上蹲着参加考试。此事引发舆论热议。雾霾天秋游、重霾天露天考试等,凡此种种,且不论事件背后的缘由,都在提醒全社会:是真正到了思考雾霾天教育教学活动安排的时候了!

    当然,在法治中国的语境下,地方行政部门拿出应急预案,这是有法可依的第一步。最关键的还是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就此而言,停课避霾要能兑现人本制度之利好,还得做好几个方面的细节。首先,预警究竟准不准?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自发称,当前重污染天气的预报预警能力不足,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初步具备预报能力,但准确率有待提高,大多数区域、城市尚未具备数值预报能力。现实若果真如此,各色应急预案究竟以何为据?其次,预警究竟是看天气还是看脸色?譬如上海市教委官方微博就表示,面对雾霾天是否停课之问,“决定何时停课应综合考虑家长接送、学生的家庭照看和上下学路途安全等因素”。最近,北京市教委也表示,根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试行)》规定,在持续橙色预警期间,允许中小学校根据区域空气质量状况和学生、家长的要求,经市、区县教委批准后弹性安排教学活动。如此一来,思虑众多、程序繁杂,孩子们想放“重霾假”,可不容易。最核心的问题还是老生常谈的疑问:重霾来袭,不放假、不停课又能怎样?纵观各地预警方案,多为“可停课”等柔性表态,结果呢?要么是有预案不“应急”,要么是有应急无“预案”。在惩戒机制不明朗、官方表态不硬气的前提下,指望校方本着师生“健康第一”停课放假,就像指望基层学校“自觉减负”一样难以实现。

    在雾霾隔三差五出现的时候,除了停课等被动防御措施,同样重要的还有以下两个层面:一是学校应按期开展雾霾应急教育与训练,如防震减灾教育一样,让学生切实了解和掌握大气知识,提高应对雾霾的能力;二是在出台“史上最严”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之后,环保等职能部门还得标本兼治,让类似“APEC蓝”的好天气多一点、久一点,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留下一方澄明的蓝天。空气好了,停课不停课的纠结,自然也就风轻云淡了。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