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幼小衔接”变身“小学预科”
为防止幼小衔接工作不走样、不变味,不被一些社会培训机构所牵动,必须加强幼儿园、小学的联动,促进幼儿园和小学跟家庭、社区的紧密合作。
■陈如平
近来,一些地方的社会培训机构热捧“小学预科”,误导家长提前退园送孩子到幼小衔接培训班进行学习,以期全面做好入学准备。尽管其形式有所变化,但实质是一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新变种。
此现象初看起来表现了家长对孩子入小学后能否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的一种焦虑,担心孩子因为没有提前参加拼音、识字、算术、英语、阅读的学习,入小学后跟不上,特别是“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作祟,产生叠加效应。从深层次看,这种新情况反映了家长乃至社会上相当一部分对“幼小衔接”教育的一种误解,把“幼小衔接”教育当做上“小学预科”,最终错误应对,酿成不良后果。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学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由于两个学段差异和变化较大,孩子从相对自由的幼儿园生活到接受系统教育的学校,需要面临不小的挑战。如果处理得当,就会对孩子入小学后的适应和日后的健康成长带来有利影响,反之则会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把幼小衔接列为幼儿园的重要工作,要求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但我们注意到,由于不少地方的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的缺失和不到位,导致社会培训机构乘虚而入,加上利益驱使和商业炒作,出现了许多违背幼儿成长规律、违反教育政策的现象,“小学化”倾向日益加重,只重视知识上的片面衔接,不注重幼儿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以及社会适应能力衔接的情况比比皆是。这种现象不仅不能缓解过渡期幼儿身心发展与教育之间的冲突,反而扩大了两者间的鸿沟。因此,幼儿园应加强对家长的教育,通过有效方式和手段,及时、严肃地提醒家长,不要被孩子一时能识多少字、会做多少道算术题等短时成绩所迷惑,应自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将幼小衔接的教育重心放在培养儿童的情感态度、学习习惯、认知能力等具有终身发展价值的基本素质上。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5-6岁时,思维能力和理解力会有很大提升,如果能够在玩中快乐地学习,收获会更大。否则不科学、不系统的教育方式在孩子脑中形成了“第一印象”,上学后很不容易扭转,给孩子日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不仅如此,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幼儿园关注小学情况多一点,小学却不关注幼儿园的局面,形成了单向衔接、链条脱节,这也给一些社会培训机构提供了“替代”空间。其实,小学是否和能否帮助孩子完成幼小衔接也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除了小学工作重心下移,主动联系幼儿园,加强教材内容的沟通衔接外,还可指导幼儿园加强学习、行为习惯的早培养,如认真倾听老师和父母的要求、教孩子理解老师和父母的要求、提高孩子的注意力、避免做事拖拉、养成阅读背诵的习惯等,特别是通过课堂行为的训练,使孩子能够养成正确的上课、举手、站立、坐姿、翻书、读书、做笔记以及下课等课堂行为,按照正确的课堂行为要求完成课堂内容的学习,以尽快适应新的学校生活。
因此,为保证幼小衔接工作不走样、不变味,不被一些社会培训机构所牵动,必须加强幼儿园、小学的联动,促进幼儿园和小学跟家庭、社区的紧密合作,以正面教育,拨开“小学预科”的层层迷雾,坚决反对和抵制各种变了味的超前教育,还幼小衔接以本来面貌。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