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课程教学管理应对新高考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11-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浙江省和上海市被列为试点地区。如何基于新高考选择考试科目的要求对课程进行规划和设计,如何建立与选课走班相适应的科学的教学组织管理方式?如何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精细化管理,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浙江省杭州市源清中学在这些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何东涛

    浙江省深化课程和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核心理念是“选择性教育”。要实现学生在共同基础上有个性的发展目标,实现人人成才的育人目标,变“过度选拔”、“课堂教人”、“一考定终身”为“差异选择”、“课程育人”、“关注综合成长”。高考改革后增加了新变量:不分文理科、8门科目的选择修习和两次学业水平考试机会、统一高考以及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性评价结合的“三位一体”选拔方式、学生选课引发教师专业结构变化、学习课程资源开发等。这为学校的课程及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学校必须依据自己的办学条件,进行多因素的分析,找到最适合学校自身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以应对新高考的挑战。 

    课程设置:培养追求智慧生活的经世之才

    今年的中秋节,正赶上新学期开学后第一个双休日,杭州市源清中学的千名学生收到的佳节好礼是236门选修课的“菜单”,学生在家中与家长一起研究讨论、自主选课、网络抢课。这份沉甸甸的礼物是学校全体老师在历年开设过的近300门选修课的基础上,又忙碌了一个暑假,送给学生的最珍贵的校本开发课程。

    杭州市源清中学创办于1998年,学校办学历史短,还处于不断追赶的成长期,但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特别是积极探索课程改革,教育教学质量得以迅速提升,课改使学校充满活力,获得后发竞争优势。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个性特长发展的需求,基于新高考选择考试科目的要求,基于学校办学实际情况,我们对课程进行了特色规划和设计:进一步夯实必学必考的必修课程教学,为学生奠定共同基础;做好选修选考的限定性选修课程的分层递进和深化设计,满足学生选择性;打造特色鲜明的校本自主性选修课程,作为必修选修课程的拓展延伸,课程方案力求定位准确、特色突出、结构完整、层次分明,按共同修习、差异化修习和选择修习三个逻辑进行编排,满足学生不同兴趣、不同水平、不同选考要求的学习需求。

    学校自主开发了四类选修课程,包括知识拓展、职业技能、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方面,从培养经世之德、之才、之能出发进行课程建设方案顶层设计,分基础、拓展、研究三个层级建立课程群,并逐层级扩大信息技术应用类、商业文化类、创意设计类校本特色选修课程所占的比例。

    选课走班:使学生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新班级如何组建?如何管理?源清中学经过中考招收的初中毕业生一般处于班级10至15名左右,这类学生仅凭兴趣学习的情况普遍存在。进入高中后,学生分化严重,高考成绩差异显著,这就要求我们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以前按照学业考试成绩简单分快慢班的形式遭到很多家长学生的反对,教学效果也不好。现在,按照学科成绩分层走班,解决了这个难题,学生感觉学习效率提高了,学习更有兴趣;家长的心理负担轻了,接受程度高。在选课走班的教学管理方试变革中,我们采取了小步紧走不停步的策略。

    首先,高一的语文、数学、英语和高二的语文、英语、生物、政治等必修课按学科成绩分层走班。为避免学生好高骛远或单凭对老师的喜好进行选择,造成适合的教育资源流失,在分层授课之前进行大量细致的工作:学生学科重大考试成绩大数据统计分析,学习心理测试结果分析,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家长和学科教师意见征询等,通过各种渠道与学生、家长沟通,赢得他们对分层分班授课的理解和支持。

    其次,从本届新高一年级开始,学生按照新高考招生方案将有更大的学科选择权。按照“7选3”理论上的排列组合类型和学生实际情况,高考选考的结果必然是五花八门的组合,对教学组织管理提出挑战。我们拟按照以下三个逻辑思考安排课程:第一,将课程分成三个序列进行设置,其中语、数、外高考统考科目必修课周课时减少,拉长学习战线,为其他选学选考科目教学腾出时间;理、化、生、政、史、地、信息技术序列探索一学年两学期四学段或多学程,尝试采用长短课、大小课结合等方式安排课程课时,既避免并开科目过多、赶进度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又可以让学生先获得课程体验再进行选科,避免盲目性;校本选修课和音、体、美序列在保证学时总量的前提下,课程课时安排更为灵活。第二,核心时间节点作为课程安排的关键点。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安排在每年4月和10月,高考安排在6月。为保证各学科教学质量和高考成绩,拟按照学生从高二年级10月份开始参加学考,高三年级4月份结束学业水平考试的时间逻辑设计课程,适当延迟选考科目参加学考的时间,非选考科目学考靠前,错峰避谷,以免高三只开设语数外三门科目。第三,组团形式学习保持课程的系列化安排。学生一旦选择一门科目,学校必须为他提供的课程包括:必修(分层)课程、以学科为轴心的选修课程、学考指导、高考指导。鉴于大学招生要求和学校开设课程实际可能,学校采取“归并同类项”的方式形成主体教学班,个别特殊选择学生个别安排。

    聚散依依:新班级建设实行分层有序走班

    在行政班和教学班并存的情况下,我们尝试借鉴耗散结构理论来探讨教学组识管理从混沌无序向有序转化。本学期我们将德育管理中已有实践基础的个体评价和团队评价相结合的机制用于教学组织管理,展开了“师师合作、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小组管理模式,优化了学习和管理协作体,突破了统一学习科目、统一学习要求、统一学习进度的传统模式。目前多样化的项目合作小组——职业体验小组、学科互助小组、生涯规划小组、创意课程小组、理财研究会、学生服务中心、走班巡听课组等形式替代了整齐划一的行政管理方式,以多样的包容性容纳了个性的选择性,以灵活的组织满足了分类、分层走班、走校的教学管理,还从学段制、工作量“潮汐”制、选修授课合作制等方面服务“7选3”的小组教学实施。学校还成立了由科研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为主的课改研究攻关组,定期研讨大到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小到选考走班后学生作业本的收发批改等问题,希望发现新班级教学组织管理的规律,提高学考走班教学的实效性。

    智慧校园:助力高中新型教学组织管理方式变革

    适应新高考改革,满足每位学生的选择需求,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大数据处理,助力高中教学组织管理方式变革,是摆在学校面前的大挑战。作为首批全国教育信息化试点校,清源中学日常校务管理实现了智能精细化。

    开放平台——三大板块整合个性课程管理。根据选修走班管理需求,除了卡卡通系统、智慧书包柜、智能门禁考勤系统和智能电教设备授权管理系统为走班教学信息化管理提供便捷外,学校还自主创新研发了智慧教育业务空间,整合了生涯规划指导、选课教学管理和师生个人业务空间三大板块功能,为新形势下全面实施个性化教育、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实践智慧教育提供保障。教学业务管理平台包括生涯规划指导管理、课程管理、选课管理、日常教务和监控评价五大模块,教师业务空间包括信息空间、教学空间、资料空间、生涯指导四大功能,学生学业空间包括信息空间、学习空间、资料空间、生涯规划四大功能。既满足课程管理、学生选课、物品维护、走班考勤、资料查询、过程管理、质量评价等一系列走班选课管理,又能在平台轻松查阅课程建设、选课走班以及教学评价等情况。

    智能选课——一人一表指导学生做“最好的自己”。在选课前,学生结合校本选课平台里的职业倾向测试分析结果、生涯导师指导意见、家长意见和个人意愿,在选课任务里预选合适的课程进入“我的选课”,体现了选课平台的导向性和预选性;在具体选课时,为了让学生选择的四类课程结构类型合理,平台预设相关比例并自动告知学生所选课程是否合理分布,如不合理,则选课结果不能成功提交;在选课后,导师能清晰把脉学生修习的课程领域与其兴趣爱好和未来职业选择的吻合度,掌握修习情况和学习业绩,合理指导学生做“最好的自己”;学校会根据课程的点击率来计划下一学期开发和开设思路,体现了选课平台的生涯助推性;同时,选修课表生成后自动与必修课表合成一生一表,并保存在个人信息空间里。

    现在,一个学期结束,学生拿到手的不再是几个枯燥的分数,而是一份包含了历次测验分数走势、所处分数段、文字分析、综合实践评价以及下一步改进建议的诊断报告,诊断的目的是给学生修正的机会。比如,一个学段之后,学生可以对自己选择的课程层次进行调整。

    数据分析——智能管理分班、考勤、评价等。必修课、选修课分层走班对教学组织管理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我校研发的选课平台帮助解决了很多问题。学校根据必修课课程套餐选择数据结果,按选科相同或相近、教学时间设置相同进行教学分班,并结合职业倾向测试分析结果、生涯导师指导意见、家长和个人意见选择合适的课程层级以适应新高考。在师生个人业务空间里,所有走班上课的学生通过门禁刷卡自动考勤,前后不到两分钟,便轻松完成后台点名,教师只要进入管理空间一浏览便知晓出勤情况;学生的上课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情况、教师教学资料包等都能在选课平台里保存记录;学生在课后还能登录云电脑,对课堂满意度进行评价,对错题进行归类,对学业曲线图进行分析,轻松下载教师上课的课件和预留的作业。学校管理者也能通过其中的大数据分析诊断课程设置和教学情况,更科学便捷地进行管理与决策。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