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证学业考试结果可信可用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11-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CFP 供图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由教育部授权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按国家课程标准和考试要求组织实施的国家教育考试,国家明确课程标准和考试要求,省级部门在“统一命题制卷、统一组织考试、统一评卷、统一成绩呈现方式、统一使用规则”的前提下实施,确保其本身的信度和社会公信力,确保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顺利实施。  

    ■戴作安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改革招生录取机制,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学业水平考试主要是衡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习要求的程度,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2008年1月出台的《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省份深化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是始于2004年止于2013年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上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各省制定与调整高考改革方案的基本依据。其中明确:各地要加快建设在国家指导下由各省组织实施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切实做到可信可用,逐步发挥其为高校招生选拔提供参考依据的作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由“参考依据”变成“重要依据”,对其要求由“加快建设……切实做到可信可用”变成“按国家课程标准和考试要求组织实施,确保考试安全有序、成绩真实可信”。

    亟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从全国层面看,各省名称不统一,功能定位不统一,与高招录取结合的情况不统一,考试科目不统一,命题标准不统一,成绩呈现方式不统一。因此,在国家层面应“完善”或“统一”什么,在省级层面应“完善”或“统一”什么,这是考试招生工作者目前急需研究的课题,是政策制定者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学业水平考试主要承载的是检验学生学习是否达到毕业程度的重要依据,但为了实现选拔人才的多元评价多元录取,赋予了学业水平考试选拔功能,其考试类型自然就切分成了检验毕业程度的合格性考试和承担选拔功能的等级性考试。本文重点谈谈学业水平考试所承担的选拔功能。从考试功能、办考成本、应考成本、社会综合成本考虑,建议计入高考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的等级性考试由全省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统一评卷、统一成绩呈现方式,确保考试安全有序、成绩真实可信。而检验毕业程度的合格性考试则仍然由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指导意见组织实施。

    统一命题

    (一)考试科目

    检验毕业程度的合格性考试,其考试范围覆盖国家规定的所有学习科目。要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避免严重偏科。承担选拔功能的等级性考试科目或者说是计入高考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应包含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门科目,或有个别省根据本省情况再适当增加1-2门,从减轻学生负担考虑,建议最多增加一门,如浙江省增加了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供学生和高校选择。准备参加语文、数学、外语高校招生国家统一考试的学生,可不参加相同科目的学业水平考试,避免重复考试

    (二)命题标准

    《意见》规定,2015年起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某种意义上可理解为加快全国用一张试卷测试学生,是提高公平性的举措。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按国家课程标准和考试要求组织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以等级分的形式计入高考总分,预示着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是由全国31份试卷检测出来的结果。

    当然,三门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的总成绩按现行计分方式分差减少了。如上海市三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每门满分70分,在计入高考总分时,由五等细化为A+、A、B+、B、B-、C+、C、C-、D+、D、E共11级,其中,A+为满分70分,E计40分。相邻两级之间的分差均为3分。浙江省选考科目按等级赋分,每门满分100分,以高中学考成绩合格为赋分前提,根据事先公布的比例确定等级,每个等级分差为3分,起点赋分40分。虽然分差减少,但由于分数计入总分,且各省市均自己命题,所以在国家层面需要及早颁布新修订后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加强对各省学业水平考试命题规范和命题质量的管理,统一命题标准,统一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统一对命题结果的监督、审查和评价。管理模式可参照现行高考分省命题的管理模式进行。

    (三)试卷设计

    一种方式是设计成两种试卷,一种合格性试卷,一种等级性试卷。另一种方式是借鉴成都市中考试卷的设计思路,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门科目的学业水平考试可考虑用AB卷来呈现。A卷考查内容偏重教材上的基础内容,主要检测学生的学业完成情况,用于衡量学生能否高中毕业,难度系数接近0.7。B卷偏重于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系数接近0.5,区分度高于A卷。命题应紧密联系社会实际与学生生活经验,在全面考核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注重加强对能力的考查。总分可考虑为AB卷之和,亦可根据总体设计考虑为:A卷成绩×50%+B卷成绩。

      统一组织考试

    在现行学业水平考试中,有的省市采取由省统一命题和制卷、市州组织考试的办法进行,考点一般设在本校。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的完善是本轮高考改革的前提和基础,为确保其成绩可信可用,必须按国家考试的组考要求进行实施。这种实施办法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一考定终身”。要确保其顺利实施,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机构和人员问题。

    按高考的模式管理,势必增加考生的应考负担和各级招办的办考压力。省、市、县三级招办现有人力、财力难以担此重任。按高考模式管理,考试尤其是高考的组织工作要求是零差错率,省、市、县三级招办须有专门的机构部门、人员来组织管理实施,而现有编制人员完成现有考试组织已经不堪重负,若增加学业水平考试的组织工作则整个战线需增加人员编制。

    2.办考费用标准问题。

    现有学业水平考试考试费用有的省每科收取5元,按合格性考试模式组织考试,尚且入不敷出,如果按照高考标准组织实施、在标准化考场模式组织等级性考试,经费缺口更大。因此提高收费标准应是必然的。若采用高考模式,以50万名考生粗略计算,每科每生的实际办考费用需提高到10元左右方能保证办考顺利进行,需要物价部门的审核和支持,也需要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3.考点设置问题。

    在现有标准化考点组织考试应是基本要求。以西部某省为例,已建成标准化考场3万余间,主要集中在县(市、区)人民政府所在地,能容纳近百万名考生参加考试,能满足50万名考生进行学业水平考试。集中到县城参加考试,有利于统一规范管理,且不需新增大量投入,其弊端在于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以外的乡镇中学学生需多次集中到县城参加考试,组考工作量大,考试安全风险高,同时对承接考试的城区学校教学秩序影响也很大。

    增建部分标准化考点,减少学生流动参考。为方便县城区域外到县城参加考试的学生,凡流动学生达300人以上的区乡中学,可在县域内交通便利、网络环境条件良好的区镇相对集中布点,则需新建标准化考场。按现行物价每间标准化考场需建设资金约1.5万元测算,部分省新建标准化考场可能需投入资金近亿元。该方案可减少组织学生参考的安全压力,减轻对教学的影响,但新增考点投入资金大,考点延伸到乡镇中学,考务管理和安全保密风险增大。

    综合考虑,从以学生为本和考试安全组织出发,以满足县城区域外考生能够尽可能就地或最小流动参考为出发点,新建标准化考场应是较好的选择。

    4.实施时间。

    ①关于实施时间,一种意见认为从2015年入学的高一年级开始按高考标准实施学业水平考试,时间有点匆忙,因为考点建设、人员、经费还没有落实到位,且国家尚未出台学业水平考试意见,从2016入学学生实施比较合适。另一种意见认为可从2015年入学的高一年级开始按高考标准实施学业水平考试,先入轨养成好的考试习惯和考试规范,而且不论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是否与高考“硬挂钩”,都应该养成规范良好的学风和考风。

    具体到哪一年实施,要根据本省教育教学的实际决定,要认识到规范学业水平考试是本轮高考改革的前提和基础,是推进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必然选择。

    ②面对新一轮高考改革,中学的教学秩序、教学进度、师资安排均须作出统筹安排、相应调整。为减少对学校教学秩序的冲击,建议考试时间一般安排在学期结束时的周末。视情况学生可以参加同一科目两次考试,也可以根据选择的变化更换考试科目,根据高校的选拔要求和自己的兴趣特长,自主选择3个科目的最好成绩作为最终考试结果。

    统一评卷

    学业水平考试中的等级性考试要保证其信度,评卷环节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评卷标准要统一,评卷的管理要统一,评卷人员的水平要大致相当,要成立评卷指导委员会和评卷质量监测组。根据考生数量和试卷数量情况,若能如高考一样集中统一评卷对保证其可信可用最好。若考生数量和试卷数量在30万以上的省份,反复多次组织集中评卷对评卷高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冲击也较大,可充分考虑网上评卷的优势,分片区分题型组织评卷。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