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禁令背后的“法”“理”之辩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11-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学校禁止学生叫外卖、禁止学生从食堂打包、禁止现金交易,属于过度干预的行为。学校的权力也是有边界的,作出这样简单、“一刀切”的禁止性规定有些武断,缺乏正当性的依据,反而达不到管理的目的。

    ■本报记者 熊杰 翁小平 11月25日发自厦门、北京

    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近日下发了一份红头文件,禁止学生将食堂饭菜打包进宿舍,禁止学生叫外卖,禁止在校内食堂用现金进行交易。校方解释,是为了学校的环境卫生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此举一出,立刻引发争议。许多学生质疑,“一刀切”地禁止是否合理,为什么连自带打包盒到食堂打饭都不行?有网友也认为,叫外卖只是个人行为,能否上升到社会责任感的高度?学校此举是否“于法有据”?带着这些疑问,中国教育报记者到该校进行了深入调查。

    校内禁止打包送餐 违者将被处分

    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是一所民办全日制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11月19日,该校出台了《关于校园内禁止违规打包送餐和商业推销活动的实施细则》,文件规定:校内禁止打包送餐,学生不得参与校内外餐饮的送餐及推销活动;校内各食堂一律不得使用一次性餐具为师生提供餐饮食品打包服务,学生不得将食堂饭菜打包进宿舍,学生如有疾病等特殊情况需将饭菜打包进宿舍的,凭辅导员证明并自备非一次性餐具,可在食堂购买;校内各食堂禁止一切现金交易……

    根据该文件规定,学生的执行情况由校学工处负责巡查,一经发现违规现象,将通报批评,并与学生综合测评挂钩:如发现学生参与叫餐、送餐及商业推销活动的,“第一次,通报辅导员并给予批评教育,扣综合测评分5分;第二次,通报学院并处以警告处分,扣综合测评分10分;第三次,本学期综合测评分不及格,由学校根据其实际表现给予严重警告及以上的纪律处分”。记者了解到,该校学生的综合测评分关系到奖学金的评比,也关系到学生的升学问题。

    该校一名大四男生告诉中国教育报记者,虽然他平时不叫餐,但如此“一刀切”的禁令实在不妥,“国内绝大多数高校允许学生打包进宿舍,为何我们学校例外?”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学生力挺学校的做法,“扔饭盒的同学,你考虑过保洁员的感受吗?你考虑过那些没丢饭盒的同学经过垃圾桶的感受吗?”该校一名学生坦言:“学校的政策是不好,不过最近宿舍比以前干净许多,垃圾不那么多了!”

    校方称:为了“环境卫生”、“培养学生责任感”

    对学生和社会的质疑,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副院长陈克明告诉中国教育报记者,出台这一规定,最主要的原因是学校白色垃圾污染增多。“现在,到吃饭时间,宿舍内不能降解的饭盒堆满垃圾箱,天气一热,臭不可闻。”他说,“还有一些学生爱网上下单,有的学生还没下课,就拿着手机开始下单,回到宿舍躺在床上,边玩手机边等饭来,这样容易养成懒散的习惯,不利于个人成长。经常使用一次性餐具,不利于环保,这也说明一些学生缺少社会责任感。”

    该校一位负责后勤的教师向记者表示,偶尔打包到宿舍也是合理的,学校本不应管,但在出台这个规定之前,学校经过一个多月的劝说与教育,可是收效不明显,不得已才使用“一刀切”的办法。

    对校内各食堂禁止一切现金交易,“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记者团官方微博”给出了解释:“不是禁止学生使用现金,而是对食堂商家的一种管理手段,禁止食堂商家进行现金交易,从而避免食堂个人赚取承包商管理费用。”该微博还称:“通过划卡交易,学校可以掌握学生的交易信息,同时,食堂承包商也是通过划卡记录来抽成食堂摊位的管理费用,因此,现金交易容易造成总承包商对食堂管理的疏漏。”

    学生称:“非常不合理”

    不少学生对禁止叫外卖的规定颇有微词,他们认为比起校内食堂,校外餐馆的外卖好吃也不贵。

    记者了解到,该校地处厦门集美文教区,高校相对集中。因此,一些商家开发了针对学生订餐的团购网,而且最近的生意的确不错。据该校一名女生介绍,校内流行的外卖网站订餐折扣十分大,吸引了大量的同学放弃使用学生卡交易,而选择直接在网上下单。

    记者下载了该女生所说的某外卖客户端,并买了一份价值11.5元的套餐。由于是新用户首次使用,得到10块钱的免单,最终以1.5元完成交易。该APP上罗列了40多家商家信息。在大部分商家栏目下方写有该网站近期正在进行的推销活动:满10元减3元,满20元减8元。

    据该校一名大三女生介绍,如今,校内已经看不到打包的现象,此前外卖公司聘请的学生送餐员也从宿舍楼里消失了。对学校的禁令,她认为“非常不合理”,“不准用现金交易,更是给学生带来不便”。

    学校的就餐环境又是什么样的?该校一名大四男生向中国教育报记者埋怨说,由于放学后学生都集中在食堂,自己不得不提前到食堂用餐。据他观察,现在每到饭点,食堂部分窗口就排起了长队,排在后面的人只能吃到冷饭菜。该校学生、网友“secrets_16”说:“以前我基本都在食堂吃饭,但从大三开始,食堂已经‘神龙见首不见尾’,想吃的菜也差不多见底了,有电风扇的座位也是座无虚席,食堂的餐盘也没那么干净。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我开始打包到宿舍吃,因为这样能给我最起码的就餐舒适感。”

    对此,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从事后勤工作的吴老师则称,学校食堂两万多平方米,快餐与风味小吃窗口达七八十个,每天仅仅是午餐高峰期有排队现象,并且只集中在少数窗口。

    专家建议:管理要“依法有方”

    对于学校的说法,很多学生和网友并不认可。一位网友表示,学生叫外卖只是个人行为,一没有铺张浪费,二不是公款消费,怎么就上升到社会责任感的高度?外卖怎么跟责任感挂钩了?该校一名大四学生也表示,打包会带来一些环境污染,但是杜绝打包不应该靠规定明令禁止,而应该从别的方面入手。

    集美文教区某高校负责学生工作的张老师说,现在90后大学在生活习惯、环保意识方面确实有值得改进的地方,但是如果在学生有需求的前提下,学校明令禁止,有的学生会有抵触情绪,“一刀切”的做法值得商榷。“学校在出台规定前,应多一些与学生的沟通与协商,思想政治工作应有更多的耐心、更大的智慧。”

    11月25日,中国政法大学教育法研究中心主任王敬波在接受中国教育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宿舍和食堂对于学校管理来说属于公共空间,学校有权也应该关注这些公共空间的秩序和整洁。但是,禁止学生买外卖、禁止学生从食堂打包、禁止现金交易,属于过度干预的行为。“这些实际上属于学生个人生活层面的问题,学校的权力也是有边界的,作出这样简单、‘一刀切’的禁止性规定有些武断,缺乏正当性的依据,反而达不到管理的目的。”

    王敬波认为:“宿舍卫生的整洁、学生的环保意识,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规范和培养,比如在学校相应的德育课程上进行引导、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卫生设施、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等等。学校在日常管理中应当切实树立依法治校的意识,避免出台一些不科学、不合理的管理措施。”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则表示,食堂、宿舍的管理,学校可以有自己的规范,这也符合教育管理的范畴。但是他对学校出台相关规定的程序性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建议,在日常管理中,学校与学生之间要保持意见通道的畅通,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要在平等的平台上进行交流,要相互尊重。对于一些争议较大的规定,学校应当有预判,在出台规定之前可以通过听证会等途径充分听取学生意见。

    此外,还有专家表示,大学生不同于幼龄学童,他们不管是对自身责任的承担、还是对外在事物的理解,都已具备了基本的判断能力。比起简单粗暴的政策强制,高校行政与学生之间应相互尊重,用更富有人性的教育引导,而不是以牺牲学生权利来置换,否则就会背离教育的本义。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