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摇篮
校长古殷
“研学后教”之“五环学习法”课堂新模式
每年组织一届学生话剧节
周于敬同学以广东省理科总分之冠,考入清华大学
特色课程校本教材
邓仲元铜像
1934年初创时,校址设于广州市文德路广雅书局院内(原广州中山图书馆旧址)
它,诞生于饱受磨励、坚忍不屈的年代。从此,为国为民、锐意进取的革命精神,以一种新的传承方式,在南粤绿水环绕的人文沃土上薪火相传,开枝散叶。
八十年来,它从不盲从风潮,而是依托革命传统的积淀和再造,以其独特的精英发展内涵,从而在南中国建立起鲜明的办学特色,占领着教育理想的高地。
八十年,日夜兼程,上下求索,仲元人永不言弃;八十年,砺精图治,披荆斩棘,仲元人继往开来;八十年,坚持不懈,砺学力行,仲元人成就梦想。
八十年的办学历史,为广东省仲元中学积淀起了深厚的革命传统和文化底蕴,改革开放和世界一体化的浪潮又赋予它蓬勃的现代活力。
“广东省国家级别示范性普通高中”、“中国百强中学”、“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学校”、“广东省普教系统先进单位”、“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学校”、“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校园如画,名师荟萃,英才毕集,经过数代仲元人的孜孜求索,如今的仲元中学规模日盛,成效日大,声誉日高。
穿越这所中学的滚滚风尘,总有一种精神贯穿始终,总有一种情怀连绵久远,总有一种“浩然正气”的君子风范让后人景仰、敬重、惊叹……
人文之脉:革命传统的时代相承
1934年的早春,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的得力助手、著名的民主革命家邓仲元将军,资产阶级革命理论家和宣传家胡汉民、刘芦隐、任中敏等诸位先贤筹办成立私立仲元中学。胡汉民审阅批准了任中敏等拟定的学校组织章程,并亲自题写校名“仲元中学”,任命自己的另一位前秘书刘芦隐为新校的校长,主持学校的日常工作;任命任中敏先生做学校的教导主任,负责学校的教学事务。
最初的校址在文德路省立图书馆旧址,也就是先前的广雅图书馆,把前藏书楼粉饰一新改为教室与礼堂。就是这间间藏书楼,成为一个延续了八十年精英教育梦想的起点。
当年7月25日,广州民国日报上一则“私立仲元学校招生”的将这一天载入恢弘磅礴的教育史册。9月份正式开学,高一招收18人,初一招收30人,学生主要来自广东全省各地,也有邻近外省的,如广西、贵州等地。这48位嗷嗷待脯的学子,也成为仲元精神源远流长的早期火种。
诞生于那个内乱未止而外侮愈烈的时代,仲元中学从开创就注定是不平凡的,它要肩负更加沉重的历史使命。建校伊始,在教学与训练之中,学校就给学生灌输三民主义的国家理念。这使得仲元中学与当时广州一般的私立中学完全不同。
从广州北郊蚌湖到粤北山区曲江县,从连县星子镇再回到韶关,从枫湾乡到赣粤交界兴宁县一个叫罗浮司的小村庄的刘氏祠堂……这所在战火中诞生和成长的学校,虽几经易址、屡遭踬踣却愈挫愈勇,如燎原的星火迸发着顽强的生命力,历经艰难仍坚持办学,矢志于“养浩然正气,扬君子之风”。
翻开悠悠仲元中学的办学历史,就如同走进一部写满“浩然正气”的画卷。一群伟岸的革命志士,让我们一次次悸动,在我们心中交织,幻化成永恒的歌。
立校之初,正值国难深重,国祚衰微之时。以天下为己任的仲元人就勇敢地喊出了时代最强音:“青年读书,所学何事?献身报国,救世兴邦!”“守吾道,天下为公;养吾气,至大至刚。”“斯不愧时代之前躯,斯不愧国家之精干!”提出了“德、毅、博、健”的校训,形成了“引领春风,明德露华”的校风。
抗战时期,梁镜尧校长率领仲元中学70多名师生怒对日寇的屠刀,奋勇抵抗,血染沙场,谱写了一曲惊天动地的正气歌;解放战争期间,仲元部分师生参加了党领导的东江游击队、粤中游击队、禺南武工队、粤赣湘边纵队番禺独立团文工队,为建立新中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抗美援朝期间,200多名师生报名参加抗美援朝,黄威等同学为此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即使到了和平年代,这种至大至刚、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依然在仲元师生身上流淌,绵延不绝。1943年毕业于广东省仲元中学的著名科学家彭加木三闯罗布泊,在生命禁区用生命铸立丰碑,成为新中国后感动中国的百名英模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仲元中学的规模不断扩大,引进名师,积蓄力量,迅速发展成为番禺区乃至广州市的重点中学,名声远播。
1980年1月,学校恢复在“文革”动乱期间被取消的“广东仲元中学”校名,恢复学校办学体制,定为番禺县全日制完全中学。按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明确办学方向,进行校园建设,加强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建设。
1984年学校定为重点完全中学。此后学校规模进一步加大,初中部由4个班扩大至6个班,高中部由6个班扩大至8个班,校园建设全面铺开,学校面貌焕然一新,蒸蒸日上,初步形成了“学风浓、纪律好、校园美、质量高”的办学特色。1994年首批获评广东省一级学校。
跨入21世纪,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仲元中学也踏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2002年到2004年,学校迎来建校历史上规模大、投资多的校园改造工程,一座气势恢宏的现代化的崭新学堂拔地而起;2004年8月,与番禺置业地产公司合作建设仲元实验学校;2005年,分别与南海中学、中山一中、潮阳一中组成四校联合体,统筹四校的教育教学科研活动,共谋发展大计;在2005年中学名校校长论坛上,获得“中国百强中学”的称号;2006年,为适应学校教学教研的新形势,创办了《仲元桥》,作为学校教学、德育科研交流的平台;2006年4月下旬,学校以优异成绩通过国家级别示范性高中初期督导验收;2006年,启动有效教学课改;2007年12月,学校凭借优质的软件硬件和良好的办学效果,顺利完成了示范性高中的建设任务,率先成为广东省国家级别示范性高中,获评广东省教学水平优秀学校……2011年仲元中学逐渐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以“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小组学习为依托的“五环学习法”教学模式……从历史名校到教育强校,今天的仲元中学已成为一所具有浓郁历史文化底蕴、师资雄厚、环境优美、设备先进、办学质量优异的现代化中学。
从广雅藏书楼的48人,到新中国后复校时在校学生仅200多人,教职员26人,校舍面积只有区区的3580平方米,再到如今占地70050平方米,建筑面积61280平方米,教学班60个,学生3100多人,教师252人,教学大楼、图书馆、实验楼、现代信息教育中心、艺术中心、体育中心、学生饭堂、公寓式学生宿舍等等一应俱全……数字并不是衡量教育发展的唯一指标,却可以让人们看尽辉煌道路背后的涅槃与嬗变。
“春风化雨忆当年,莘莘学子聚仲元。良师益友念许克,星星之火暗点燃。铁军堂内传火炬,大沙地上颂新篇。满馆图书藏马列,红旗展处勇争先。”这是仲元中学50届-56届校友怀念许克老师,在1984年4月以诗歌表达自己的心境,后来烧制在一幅题为“春风化雨”的彩色瓷画上,一并成为建校50周年的特别献礼。
在一届又一届,万千校友串起的回忆里,是革命战火的纷飞给了仲元中学光荣的革命传统,是仲元人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给仲元中学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生命是一种过程,而非结局”。白驹过隙,光阴似箭,八十年的岁月如飞梭一掷。仲元无疑是一代代学子们人生旅途中最绚丽的风景。
英才毕集:辛勤耕耘结硕果
走进仲元中学的门楼,一眼就可以看到巍峨耸立的邓仲元将军铜像,将军身着长长的军大衣,戴着大檐军帽,右手叉着腰,左手拄着弯弯的指挥刀,表情从容刚毅,不怒自威。其威武形象,给人一身正气,激励着一代代学子奋发向上,守护着这座书香飘逸、学子心驰的求知殿堂。
每年清明节,学校都会组织师生向邓仲元铜像敬献花圈,并齐声高唱校歌:“我是仲元学生,永远毋忘,把仲元精神焕发高扬!”。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