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学风不古”之余当思“教风不古”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12-0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如何在兼容并包的优良校风下,形成强教风促学风的良好氛围,大学管理者对此都应该有相应的思考与行动。

    ■李记

    近日,重庆大学官方微信晒出了4张学生作业的照片,每一张作业纸上,除了学生用黑色签字笔写下的解题过程外,还有用红笔标注的正确的解题过程、图形和其他的解题方法。看得出来,这是出自老师之手。该微信还配文说:“遇到这样认真负责的老师,你还会不好好学习吗?”据悉,这位老师是该校《理论力学》课教师秦容。

    从报道中可知,秦容老师说,她批改这份作业前后花了两个小时。而在平时,学生作业一般都是由承担助教工作的研究生批改。秦容老师解释说,大学老师工作有一定特殊性,很多老师一次要给几十位同学上课,批改作业工作量很大,“这个同学虽然晚交了作业,但态度很认真,我也必须认真改”。

    常理而言,给学生认真批改作业是教师的本分。正像我们看到的那样,在中小学和高中阶段,教师“手把手”给学生批改作业,多被看做是件寻常事。但在大学时代,这样的“常态”却变得异常稀缺,这从网友的点赞和感动中也能够看得出。近年来,大学里更多见到的是踩着铃声上下课,平时难得见“真身”的老师;学生当面向教师请教问题都很难,更别说如此细致、认真地给学生批改作业了。这显然并不是一种健康的教育生态。

    现在很多人,包括很多教师,说起大学学风,总是在摇头叹息。如果不是应付考试或准备考研,大学生们似乎总是在忙一些和学习无关的事,不是在忙着兼职挣钱,就是在忙着恋爱;缺乏基本的学习动力,如果教师不点名恨不得翘光所有的课,甚至专业课学习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碰到学习方面的问题不懂也不问,教师布置的作业拖拖拉拉,不和学分挂钩的话能不交就不交……但殊不知,在大环境影响之外,不管是在中小学还是在大学,教与学的关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尤其是对大学教师而言,在批评“学风不古”的时候,是否也应反思一下“教风不古”的问题?

    现如今很多大学,校区越来越多、校园越来越大。很多大学教师过的都是“以班车为核心”的教学生活,踩着铃声上下课也是迫于无奈。但在这些迫不得已的无奈之外,那些总在忙着教学之外的事务,上完课就走甚至是开公司当“老板”的教师们,又该如何解释自己的责任心缺位呢?从本质上说,学风的形成固然是校风传承、习惯养成,但教风的引导与带动作用,同样不容忽视。正如有教育专家所说,“我们常提‘大学之风’,其实,教师与学生多多亲近,为人风骨、学术规范,甚至人生发展的明确目标都在不知不觉中浸润到学子心田,这才是育人的根本之道,是网络交流等手段无法完全取代的”。

    如此这般,再度叩问的是大学管理机制。大学教师固然不应该像中小学教师一样事无巨细地担负起教学与管理责任,也不能指望他们都能像秦容老师这次批改的作业一样细致认真,但必须认识到的是,在任何时候“教师责任心有多大,人生舞台就有多大”。因此,对学校管理者而言,对“学生抱怨当面请教教师机会少”不该习以为常,对一些教师责任心缺失不该听之任之。如何在兼容并包的优良校风下,形成强教风促学风的良好氛围,大学管理者对此都应该有相应的思考与行动。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