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的“黄埔军校”
数字图书馆。
1998年高考网上录取广西现场。(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1998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颁布实施,教育网及时跟进,建成了我国第一个IPv6试验床。
■教育网主干网带宽达到100G,成为我国第一个100G主干网,也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100G主干网。
■本报记者 宋伟涛
今天,人们已经无法想象没有网络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互联网之于现代人,就像空气和水一样,自然而然地存在着。甚至很少有人能想起仅仅是20年前,互联网还作为一个“舶来品”存在着。
如今,人们习惯了有事问“百度”,利用微信和QQ办公、交流,却鲜有人知道,百度和腾讯这两大巨头的创立之初和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以下简称教育网,英文缩写CERNET)结下的不解之缘。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教育网可以被称作中国互联网的“黄埔军校”。
教育网开拓者之一、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吴建平先生,在回顾过往时曾深有感触地说:“如果没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的互联网还要推迟几年。我确信,我们在做一个伟大的事业。”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1995年底,教育网提前一年通过鉴定验收。中国第一张全国性计算机互联网由此诞生。
1993年9月,美国政府提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行动计划”,即后来广为人知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将个人、企业、科研机构和政府等联结起来并为之提供各种服务。此计划提出后,多国效仿,投巨资建设,并将其作为未来国力强弱的指标。这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可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当美国第一代互联网技术已全面成熟并转入商业化运作的时候,我国在此领域还几近空白,差距甚大。为了在国际竞争中取得先机,必须实现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谁能挑起这个重担?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的教育网正是在此时应运而生。
正如教育网专家委员主任、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主任吴建平教授在总结教育网经验时所说的一样:只有模仿跟随,是没有出路的,创新是教育网发展的持续动力与关键,在从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的今天,我们必须在网络技术上获得突破。
然而,20年前从事教育网建设这样一个巨大而系统的工程,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人才问题。当时,国内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极少,教育网的建设召唤了一大批怀揣中国互联网梦想的业界精英。吴建平算是国内较早接触互联网的先驱者之一。20世纪80年代他就开始网络研究,1987年被选派赴加拿大留学,当时正逢北美第一张互联网诞生。在加拿大,吴建平第一次接触到互联网后就意识到,这是一个事关国家发展大计的技术。于是不顾导师的极力挽留,吴建平第一时间回到国内,他深知,祖国需要尽快建设属于自己的互联网。吴建平被清华大学点将,出任清华大学网络中心主任,同时被教育部任命为教育网专家委员会主任,挑起了建设教育网的这副重担。当时,吴建平刚刚40岁,他带领着一批刚刚回国的年轻人,让教育网这条大船扬帆起航。
除了人才稀缺外,其他方面也是一穷二白。无论从技术上、工程上还是管理上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参考和遵循,困难可想而知。如北京大学主节点在建设初期就遇到了很多困难,用户联网经常受到网络技术的局限,网络应用没有开展起来,北大所有参加网络建设的人员只有边干边学。为了维修一条专线,解决断线问题,需要与不同的电话局、专线班、专线中心、传输网管,以及对端的长话机构等多个部门打交道,仅联系电话就要打40多个。
令人欣喜的是,开拓者们的汗水并没有白流,他们筚路蓝缕,在一片荒草丛生的土地上慢慢搭建起了中国互联网大厦的雏形。1995年底,教育网提前一年通过鉴定验收。这条带宽只有64K的主干网,覆盖了全国东西南北8个主要城市,联结了108所高校,联网用户达到3万余人——中国第一张全国性计算机互联网由此诞生。1996年2月,国务院颁布第195号令,认定教育网为中国大陆具有独立国际出口的全国四大计算机互联网络之一。第一届管委会主任、原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梁猷能教授曾这么评价:“尽管当时建设教育网主要是从加快教学科研的角度做的,但回过头来看,当时的决策,绝对称得上是富有远见。”
两年后,在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支持下,教育网主干网带宽跃升至155M,联网学校超过600所,成为国家最重要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但是,教育网在得到肯定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当时,国际互联网逐渐全面走向成熟,对全世界经济、政治、军事等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规模也快速膨胀,IP地址缺少以及安全存在漏洞等局限很快暴露出来,互联网发展走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纷纷投入到下一代互联网的研究中,地址协议的第六版,即IPv6被提了出来。从IPv4到IPv6使国际互联网格局面临重新洗牌。
2002年春节前夕,一封57名院士的联名信被送到中央。牵头的是中科院元老、中国空间自动控制学家杨嘉墀院士。信的主题是“关于建设下一代互联网的建议”。在信中,这些元勋们迫切地向中央建议立即研究建设下一代互联网。2003年,国家发改委等8部委正式启动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力争在下一代互联网的竞争中取得先机。教育网再一次充当了急先锋的角色。2004年12月,覆盖20个城市,联结了100多所高校的CNGI核心网之一,教育网2率先正式开通,成为了全世界最大的纯IPv6互联网。
互联网发明人温瑟夫在参观CNGI-教育网2后感慨地说:在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上,中国走在了美国的前列。
并驾齐驱的两辆马车
教育网目前已拥有41个节点高校,同时也由最初接入的100所高校,到现在的2000多所高校。
教育网的成功,得益于教育网人团结“织网”的力量。众所周知,互联网建设本身就是大联合的成果。正是全国高校的大团结、大协作,才使教育网取得了今天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教育网建设初期,只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10所高校参与,这些学校在联合之初并没有隶属关系。当时曾有人预言,教育网等于把10只老虎关在一个笼子里,结果只能是相互掐死。然而,20年过去了,这些老虎不仅没有互相撕咬,还在和平共处中不断发展壮大。所有参与其中的人都深知,搞网络就得靠联合,不是哪家单位可以包打天下的,这是基础和共识。这也促使建设教育网的各个学校真心实意地联合在一起,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支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高校间的团结协作和无私奉献,也就不会有教育网今天的发展。教育网目前已拥有41个节点高校,同时也由最初接入的100所高校,到现在的2000多所高校。
这个由2000余所高校联合织成的“大网”,运行起来却并不那么容易。在每一张“网”背后都有一支运营维护团队,他们是默默无闻的守护者。在41个教育网节点高校网络中心,都有一支专业的运营维护队伍,他们不仅为各节点高校提供网络接入服务,保障当地教育网主干网设备的运营维护,还为接入用户单位的校园网建设和运营维护提供技术指导。在每个校园网中,这样的技术队伍平均10人,综合起来,全网的运行管理仅技术人员就达两万多人。而在每支运维队伍中,都配备有2至3名经过培训的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响应处理技术人员,形成了一支近百人的网络安全管理技术骨干队伍。
那么问题又来了,一个规模如此宏大的国家项目,面对国家短期资金投入后便“撒手不管”的困境,是如何走过20年的风雨而屹立不倒的呢?纵观国家的科研项目,由于后续维护资金的缺乏、人力投入不足等客观原因,有的项目在验收后就难以为继,有的虽然勉强维持,却影响力有限。但同样作为国家科研项目而诞生的教育网,不仅没有随着项目结束而结束,反而不断发展壮大,发展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学术互联网。这其中就得益于教育网在运行中的体制机制创新。1995年,教育网提前一年鉴定验收结束,首批链接了108所高校。互联网是一个运营的网络,必然有日常维护费用产生,但国家给的钱只到1995年底,后面怎么办?“如果每年找国家要钱, 国家受不了,教育网也就没有生命力。”教育网第一届管委会主任、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梁猷能教授说。
为了解决生存困境,教育网创造性地实行了通信费用分担政策,即各联网学校根据自己使用流量的多少分担费用。这有效地弥补了国家项目管理上的“短板”,解决了公益网络基本的运营费用问题。“千万不要小看这个制度,对我们其他项目是有启发意义的,如果没有这个政策,教育网可能早就没有了。”教育网启动时的直接参与者、时任国家计委科技司司长的姜均露说。
截止到1999年,教育网的联网用户已经超过500万人,对网络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但作为一个科研联合体,广大科研人员并不擅长服务,无力承担一个有庞大用户的互联网的服务,这直接影响了广大科研人员在互联网研究方面的精力。2000年12月,教育部党组经过审慎研究,组建赛尔网络有限公司,委托赛尔网络有限公司提供运营服务,开发更多增值服务,反哺科研。同时,保留原有的科研体系不变,继续承担国家重大的科研项目与工程。用公司体制解决教育网的运营维护工作,彻底解决了教育网的日常运营问题。回忆起赛尔网络有限公司的组建,时任教育部副部长、工程院院士韦钰说:“要把组建公司这个事情给党组说清楚,是很不容易的。我们最后打了一个比方,说我们是建房子的,但需要专业的人来做服务,这就是赛尔。”后来,教育网人形象地把求生存、谋发展的经验总结为:建设靠国家, 运行靠自己。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