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展指数看我国农村教育的亮点与差距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12-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是造成部分省份农村学校平均班额过高的主因。例如,2010年数据显示,农村小学在10年间的撤并率约为49.3%,北京的农村小学撤并率高达57.81%,同时期北京农村小学生仅减少了50.18%。因此,应充分考虑农村现实,增加资源配置特别是农村教师数量来改善农村教育质量。

   4.农村寄宿制学校发展“中部塌陷”、“小学塌陷”现象突出

    农村寄宿制学校已成为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办学形式。2012年,农村中小学寄宿学生总数为2710.7万人,占当地中小学在校生总数的26.2%,初中生总体寄宿率更是达到了53.89%。农村寄宿制办学形式也正逐渐从西部向中东部推进,农村中小学实行寄宿制已是大势所趋。目前,农村寄宿制学校发展存在重西部、轻中东部,重初中、轻小学的现象。西部地区寄宿生规模最大、寄宿率高,一直是农村教育发展和政策制定时关注的重点。而中部地区的河南、湖南、湖北、江西等省的寄宿生规模和寄宿率也非常高,甚至超过西部的多数省份。如河南省农村中学阶段寄宿生占全国总体的12.14%,位居首位;小学阶段寄宿生规模仅次于云南省,占全国总体的9.72%。相对于西部省份而言,中部地区寄宿制学校发展困境突出。2012年中部地区小学和初中办学条件、教师队伍的多项指标差于东部和西部地区,并且差距仍在进一步拉大。

    寄宿制小学比寄宿制中学面临的发展困难更大。虽然2012年农村小学寄宿生总体规模只占到中学总体规模的一半多,但有11个省小学阶段的寄宿生总体规模达到30万以上,超过了中学阶段寄宿生规模不足30万的13个省,个别省份如云南省、青海省的小学阶段寄宿生规模甚至超过了本省的中学阶段寄宿生人数。2012年在办学条件、教师队伍等多项指标方面,小学都低于初中,而小学生年龄小,需要获得的照顾更多,小学寄宿制学校的投入成本不应比中学低。

    政策倾斜力度偏小是造成“中部塌陷”和“小学塌陷”的主因。从各类国家支持性政策分析看,西部获得明显支持,东中部特别是中部寄宿制学校获得偏少支持。2006年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以来,国家对免学杂费资金、公用经费补助资金的安排都是由中央和地方按比例分担,西部地区为8∶2,中部地区为6∶4,中部分担比例高于西部。国家实施的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其投入对象中西部地区所占比例更大。已实施的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中也存在重校舍、轻配套,寄宿制学校建设重初中、轻小学的状况。在国家政策支持下,西部中小学办学条件的很多指标改善幅度大于中部,硬件改善先于软件提升,这都导致了地区差距、学段差异进一步加大。

   结论

    准确把握我国农村教育的发展现状,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发展问题,完善和调整发展政策与措施,方能使农村教育取得跨越式发展。在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农村教育要改革适应,更要超前布局。

   1.将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农村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占有很大比重。在教育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村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在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农村教育不但要改革适应,还要超前布局。在推进教育公平的进程中,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依然是紧要任务。正因如此,党中央和国务院多次指示,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在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要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2.在确保教育公平基础上走内涵发展之路

    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支持的政策体系基本形成。落实“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等政策项目,使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办学条件迈上了新台阶。尽管如此,面对城乡差距,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中,加快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适当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仍是重要任务。但数据也显示,农村学校硬件指标的改善幅度远高于师资状况等软件方面的改善。因此,应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岗计划、免费师范生制度、国培计划等重大政策,加大对农村学校尤其是农村教学点的倾斜力度,逐渐将支持重点由财力投入与硬件建设转向提升农村教师素质与教育质量的软件建设,促使农村教育走内涵发展之路。

   3.农村教育先行缩小省际间教育发展差距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我国“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坚持农村教育发展先行,从最困难的地方做起,补齐区域内教育发展“短板”,可有效缩小城乡差距和省际差距,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除继续支持西部省份外,要加大对“中部塌陷”省份的支持力度。例如,河南、湖南、江西等农村义务教育在校生规模大、学校多的省份,其经济发展水平并未明显高于西部省份,依靠自身财力很难解决农村教育的难点问题,迫切需要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

   4.全方位关注农村寄宿制小学

    相较而言,2008-2010年间,大部分省份农村教育发展和经费投入更多关注农村初中阶段。2004年以来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等都以初中寄宿制学校为主,这导致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办学条件明显落后于初中。生活自理能力、安全问题是农村寄宿制学生面临的最大困难。而在农村寄宿制小学,这一问题尤其突出。因此,在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整体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的过程中,要关注寄宿制小学,配备合格专任教师和必要的生活教师,为学生全面发展与健康安全成长提供切实保障。(本报告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基金项目(2013)“农村教育发展研究”课题组完成。)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