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笔谈培养内心有力量的未来公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9-11-2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让管教学生成为一件幸福事,班主任可以怎样做?中国教育学会班主任专委会副秘书长、特级教师冯长宏认为,要结合育人目标不断更新班主任的“工具箱”,让爱和尊重在师生间流动。本期刊发班主任“幸福管教”第二篇——

    许多班主任说,在管教学生的过程中明明知道应该怎样做,但就是稳不住自己,容易偏离方向,甚至南辕北辙。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班主任缺少“导航”,没有明确的育人目标。每个班主任都应该拥有清晰的育人目标、方向,才能避免慌乱、失控局面的形成,也就有了“定海神针”。

    唤醒学生内心力量

    上学迟到、上课讲话、作业拖拉、玩手机、学习动力不足……这些都是班主任遇到的问题和挑战。每每想到这些,班主任都感到很无助,某种程度上,这也是教师不愿意当班主任的原因。

    但是,如果班主任静下心来想一想,若干年后,自己希望学生变成什么样?班主任脑海中又会出现积极开朗、快乐幸福、热情专注、正直勇敢、热爱生活等词语;如果与资深班主任谈论曾经的学生,他们常常会津津乐道于学生取得的成就……前者是班主任的工作现状,后者是班主任的工作目标,班主任怎样才能从“此岸”走到“彼岸”?

    在与班主任探讨这个问题时,我设计了一个双人游戏,一方要在规定时间内打开对方攥紧的拳头。老师们尝试了用手掰、挠痒痒、友好协商等方法,但始终没有打开对方的拳头,而最终让拳头打开的是攥拳者自己。这个游戏揭示了“幸福管教”的动力机制,即让学生成为适应时代需求的未来公民,首先要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

    我认为,学生内心力量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他们自己的感受、认知、期待、渴望,其核心是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二是来自家庭、学校及社会环境。其中,班级是一个重要场域,与班主任的关系是影响学生内心力量的重要因素。唤醒学生内心力量是班主任的使命之一,可以实现学生自主发展,也能让班主任获得职业幸福。

    审视旧“工具”

    曾经有媒体报道一名中学生因频繁遭到班主任责备而性格大变的事件,可以想象,这个班主任的初衷是好的,但处理问题的方法是不对的。观察这个班主任的育人“工具箱”可以看到,他处理问题使用的工具是“指责”。“指责”是不少班主任习惯使用的工具,那么这种工具效果如何?我们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感受“指责”的效果——被指责的学生感到失败、难过、痛苦、悲伤、信心受挫,想要退缩、反抗、逃避,甚至价值观也会出现问题。可见,“指责”并不能纠正学生的不当行为,即使看上去纠正了,也只是短期内有效,与班主任期待的育人目标相差甚远。

    打开班主任的“工具箱”,其中有许多旧“工具”,如指责、说教、讨好、逃避,而“指责”和“说教”的使用频率较高。所以,引导班主任审视自己的“工具箱”、升级旧“工具”、增添新“工具”是当务之急。

    新工具激发学生成长动力

    广东省中山纪念中学的韩宜奋是一个爱当班主任的老师,她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一个秘诀就是“吃”。每接新班,她都亲手烧菜给学生吃,开家长会也是让家长在美食Party中畅聊家庭教育和生活。

    透过这种交流方式可以发现,韩宜奋使用的“工具”是爱,有了爱的流动,教育才有更多可能。

    班主任在升级自己的“工具”时要注意:一是新“工具”应具有人文性。韩宜奋主张班主任要“说人话、做人事、解人性、通人情”,尊重人性,才能看到儿童生命的绽放。二是新“工具”应具有可操作性。鼓励、肯定、欣赏、协商、陪伴等都是可操作的工具,班主任要多学习、常使用。遇到问题学生,班主任要先接纳学生,而不是只看到他们的不足;再鼓励,看到孩子身上的好品质,及时给予肯定;最后采用“启发式问题”工具,可以说“我对你的现状很担心,你是怎么想的?有什么办法解决?”当孩子感到被尊重和理解时,才会静下心来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三是新“工具”要有创造性。班主任可以根据个体差异创新方法,形成新策略。

    培养内心有力量的未来公民,“幸福管教”需要以人为本,以爱为基石,以激发学生内心力量为根本。

    (冯长宏,特级教师,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教育局副局长兼邗江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中国教育学会班主任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培训部主任,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幸福教育”推广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