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班一世界顺“生”之力以致其天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9-11-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再回首,初为人师的朝朝暮暮恍如昨日,历历在目。过往的点滴付出,奠定了如今对“师爱”的理解。这种爱不是“爱之太恩,忧之太勤”,而是顺“生”之力以致其天——顺应学生的天资、秉性培养他们,使他们走向个体发展的高峰。

    让“家”的理念住进学生心里

    苏霍姆林斯基曾言,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之后,集体本身就会成为一股强大的教育力。学生在集体中形成的思想观念和信念,往往会制约和同化个人的行为目标,激励学生为此拼搏和努力。一个具有良好班级文化的班级,就像一位隐形的“教育工作者”,学生身处其中不自觉地受到熏陶。

    迄今为止,我带过的8个班各具特色,始终坚持以培养学生的集体精神为本,明确了一个共同的核心理念“家”,即“我们班级成员是一家人,我们班级是一个家”,在家中应该懂得关爱、理解、沟通、合作、互助、谅解、妥协。

    因家庭成员各异,所树“家风”也不尽相同。以2018届毕业生为例,班级精神:立浩然正气,树浩然之风,踏勤学之道,圆本真之梦。班风:看似玩笑,实则颇有内涵。看似散沙,实则团结一心。步行步鉴,思昨日之怠惰。思沌思诚,步未来于脚下。班训:青春活力,但不忘严肃认真。发展个性,但不乱整体步伐。质疑世界,但不忘尊重他人。淡泊名利,但不辞辛勤努力。放远眼光,但不弃当下之事。

    让优秀文化融入学生灵魂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在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引领学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让经典成为班级管理的重要工具。比如,在《平凡的世界》整本书阅读中,我重点教育学生要有希望和理想,知晓人生和生活,珍视友情、维护亲情,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懂得了在有限的生命里应不辜负众爱。

    在教育教学中,我还注重运用诗词教学帮助学生陶冶心灵。比如,开班会时带领学生学唱一首励志或感恩歌曲;校园诗歌朗诵会上带领学生创作班诗《逐梦三班》;外出研学创作“下水”诗,引导学生用诗词记录天地自然之美和心中无限感受;学生毕业后,我用学生姓名编辑诗歌作为临别赠言。

    班级活动是学生成长的舞台

    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往往是学生时代。对学生而言,拥有什么样的青春校园生活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教师给予学生成长的舞台,才可洋溢学生的青春,使学生健康成长。

    一是以校园活动为依托,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学校活动是班级活动依存的主体,班级活动离不开校园活动。无论学校的体育类、艺术类活动,还是游学、职业体验类活动,我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文化、在活动中获得成长,做到“活动有所乐,活动有所得”。

    二是开展由班委引领的专项活动,让班委成为班级活动的核心。以2018届毕业生为例,高一时,建立班会的班委常规点滴总结制度,提升班委的管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高二时,除引导班委独立组织同伴参加学校羽毛球、篮球、足球等比赛活动外,还指导班委召开班级“与谁同行与去向哪里哪个更重要”“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等辩论赛,锻炼班委综合组织与管理能力,引导班委通过思辨的方式解决问题;高三时,指导班委独立开展价值观主题、感恩主题、励志主题等班会,使班委形成独立的领导力和管理能力。

    三是开设班级展示平台,给每个学生展示的舞台。“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许多学生都如朵朵苔花一样在暗处绽放,才未外显。身为班主任,我也积极为学生营造展示个性的班级环境。

    柳宗元说“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无论种树还是育人,都应顺其天性。10余年的教育教学经历也让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育人不是往水桶里装水,而是顺应学生的资质、禀赋,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点燃学生心中的激情,为学生精彩人生搭台。

    (作者单位系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