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垃圾分类,我们在行动
班级活动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班级活动如何从校内走向校外,与社会对接,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与人交往,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灯湖小学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 班级活动如何与校外大课堂有效链接,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和服务社会能力,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多年带班经验告诉我,四年级的学生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对一些不良现象经常表现出不满,甚至有了想要干预、改变的意识,对许多事情有了自己的观点。此时,带领学生走出校园,接触社会恰逢其时。 契机出现在一节口语交际课上,其中一个环境保护的话题引发了学生的强烈共鸣。了解到废气排放、乱砍滥伐、乱扔垃圾等行为正破坏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时,学生提出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保护环境,从自己做起,从家庭做起,从改善自己周边的环境做起。经过讨论,以“垃圾分类”为切入点的环境保护活动计划应运而生。 活动实施:调研、策划促活动开展 活动开始前,我组织学生设计调查表以便进行前期调研。学生不仅调查了自己家里的垃圾分类情况,还走街串巷调查了邻居、小区居民的垃圾分类现状。调查结果显示, 72%的家庭支持垃圾分类,但不知道怎么分类;18%的家庭不支持垃圾分类,觉得很麻烦;还有10%的家庭表示在做一些简单的垃圾分类。据此, 针对“不会分”和“不想分”两种情况,我引导学生将活动方向定为以宣传为主,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方向确定后,学生便开始收集资料,做专题手抄报、制作PPT、制作垃圾分类“四色桶”,在这个过程中详细了解垃圾分类的知识。 策划会上,孩子们以自愿为原则组成3个小组,分别在家庭、校园、公共场所开展宣传活动。讨论如何开展活动时,学生热情高涨,想法层出不穷,各小组确定行动方案后开始分头进行。 家庭组成员首先在家里当起了“小老师”,通过分类小游戏向家长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并且发动全家一起制作垃圾分类小纸筒,在家里进行垃圾分类。 校园组成员制作了宣传牌,在学校进行宣讲。他们发现这样做并不能引发同学的关注,影响力不够。我又引导他们借助家长的力量,邀请专业讲师到学校开设讲座。 公共场所组成员选择到千灯湖公园和礌岗公园对游客进行宣讲。 在学生的积极参与、认真准备和我的指导下,宣传活动开展得很顺利。 交流会:深化班级活动意义 历时一个月的活动结束后,我组织学生召开了“垃圾分类”展示交流会。学校对此非常重视,邀请了友好学校的同行一起分享成果,同时延展班级活动的价值,在培养学生的同时,将此作为班主任专业成长的一次研修。 “垃圾分类分四色,地球环保不减色”“一个垃圾一个坑,别让垃圾掉错坑”“垃圾分分类,资源不浪费”……展示现场,3个小组成员喊着宣传口号一一亮相,充满活力。 家庭宣传小组组长陈致明首先展示了一份调查问卷,介绍了本班学生在家庭开展垃圾分类的情况。张爽分享了自己遇到的困难。原来,张爽的爷爷奶奶观念陈旧,不愿意进行垃圾分类。在这种情况下,张爽召开了家庭会议,详细讲解了垃圾混装的危害,摆事实讲道理,改变了爷爷奶奶的态度并取得了他们的支持。同时,家庭会议协商出台了惩罚条例并选出督察员。每当奶奶分不清垃圾种类时,张爽就不失时机地给予指点,手把手教奶奶进行垃圾分类。如今,奶奶不仅自己主动进行垃圾分类,还给周围的邻居普及垃圾分类常识和分类的益处。 张爽讲到这里,全班同学都为她鼓掌,她却摆摆手连忙说,这件事解决了,新问题又出现了,我想请教大家:我们家里已经开始垃圾分类,但是楼层里只有一个垃圾桶。不管什么垃圾都扔在一起,如何解决?一石激起千层浪:“对啊,我们小区也没有分类垃圾桶。”刘唯马上反应过来:“老师,我们可以给小区写封信,说不定居委会可以给我们准备垃圾桶呢。”“对,我们可以给小区提建议!”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着。 此时,学生的思维已经从关注自身转为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思维的广度也从家庭延伸到了社区,这实在是一个可贵的收获。 校园宣传小组组长张浩介绍了邀请专业讲师到学校讲课的情况。他们从“垃圾去哪儿”“垃圾有哪些”“垃圾分几类” “帮它找到家”四个方面深入浅出地给同学普及了垃圾分类知识。这次活动效果很好,许多学生纷纷行动起来,但班级开展垃圾分类后,校园却只有一个种类的垃圾桶,分类后的垃圾依旧堆在一起怎么办?王青接着张浩的发言继续展示,发现这个问题后,他们制作了垃圾分类标签,贴在校园的十几个垃圾桶上,引导同学按标签投放垃圾,问题迎刃而解。 负责公共场所宣传的组员汇报了周末去千灯湖开展宣传的情况。活动之前他们做了充分准备:陈文晓上网搜索垃圾分类的宣传单并打印30份;杨颖和冯轩制作了3个宣传牌,上面写好宣传标语;张想妈妈提供两组分类垃圾桶和游戏道具;李文准备奖品。但是,也有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许欣怡说:“我们发现,游客听我们讲垃圾分类这件事只是觉得很好玩,并没有与自己的行为联系起来,仿佛这件事与他们没有关系,野餐后的垃圾全部扔进了同一个垃圾桶……”话到此处,我分明感受到孩子们的失落情绪。此时,我对孩子们说,垃圾分类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所有人一起努力,环保意识需要慢慢培养,环保行为也需要制度规范,上海等一些大城市已经先行一步,佛山的垃圾分类工作方案政府也正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相应的制度很快就会出台。我们不要灰心,从自己做起,从影响身边人做起。 学生展示完毕,我肯定了他们一个月以来的付出、用心和努力,鼓励他们坚持做好这件事。 会后总结:在“成事”中“成人” 按照事先计划,展示活动结束后,我与来自友好学校的同行就这次活动展开了研讨交流。灯湖小学教师认为,学生间的合作互助做得非常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提高。但评价环节班主任只集中于个体评价,评价主体可以更多元;小塘中心小学教师认为这次活动很接地气,是一次真活动;恒大小学教师认为公共场所组汇报时只有自己的组员在回应,其他小组的学生没有参与,今后的活动组织是否可以探索全班参与的路子,打破组际壁垒,值得探讨。 就本次班级活动效果与同行给出的建议,我进行了反思。学生在此过程中获得了真感受、真成长是这次活动的成功之处,历时一个月的活动,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加强。同时也存在不足之处,尤其是在评价方面,没有充分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组内评价、教师与家长评价虽然有所体现,但是小组之间的评价缺失,对小组成长方面没有突破。今后要注重小组间的集体评价,在“成事”中促进学生“成人”。 同时,这次设计的主题活动内容相对较多,今后要聚焦问题,从“小题大做”到“小题做大”。 (作者单位系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灯湖小学) ?点评 收获真体验,获得真发展 / 李家成 班级活动对学生发展意义重大。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型、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背景下,班级活动、班队会以其鲜明的综合性、与生活的融合性、学生参与的自主性、活动的全程性、学生合作的团队性及对社区、家庭的开放性,迥异于学科教学。 本次活动的主题与绿色生活方式、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战略相关,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益。特别是师生在总结会上通过分享、倾听、对话,将之前丰富的生活资源转化为学习资源,进而又延伸到生活之中,实现了知行合一、情理相融。更难得的是,学生以自己的力量影响了家庭、社区,成为建设学习型家庭和社区的领导者。如果全国千千万万的学生享有这样的教育,投入这样的实践,中国教育乃至中国社会的发展将达到全新的境界。 同时,班主任工作的专业性也体现在活动的策划、组织、推广的过程中,体现在与同行的专业对话中,以及自己的反思、重建中。正是从专业性出发,如何在班级活动中实现资源共享,如何加强活动现场的互动性并提升现场学习的质量,如何持续促进学生形成新的生活方式、发展综合素质,这些都需要持续探索。通过这一案例,我们看到的是充满希望的发展空间。愿更多学生能体验这样的教育,愿更多班主任能有这样的专业实践。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