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首都资助育人优秀工作者”主要事迹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9-12-2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编者按:近年来,北京市学生资助工作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积极构建资助育人长效机制,逐步实现从保障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的延伸和拓展,涌现出一批在资助战线上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的优秀资助工作者。

    为加强资助队伍建设,发挥榜样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展现新时期学生资助成果,北京市学生资助事务管理中心于2019年10月至12月在全市开展首届“首都资助育人优秀工作者”评选宣传活动。经过区校推荐、专家评审和网络投票等环节,最后评选出30名首届“首都资助育人优秀工作者”。

    索桂芝  北京经济技术职业学院学工处处长

    索桂芝带领教师对经济困难学生家庭进行实地走访,积极宣传国家资助政策,深入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情况和个性需求。通过设立“青年导师制”,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培养。同时,她带领多名教师参加资助专项课题研究工作,加强资助队伍专业化建设。组织成立“雏鹰成长”计划班、“爱心公社”互助组织、“心向阳光”工作室,创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开展资助工作实践探索。

    尹雪云  北京联合大学学生处学生资助中心科长

    尹雪云自2013年担任校学生处资助中心科长以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学校资助管理制度,构建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她结合学生职业兴趣测试安排相应岗位,将校内勤工助学打造成学生职业探索的第一站。她组织开展“自强之星”评选,强化学生自立自强意识,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的同时,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辅导,着力提升学生自信、感恩等积极品质。

    屈 娜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委学生工作部干部、学生资助中心主任

    屈娜积极探索如何将资助和育人有效融合。她创新资助模式,积极争取社会资助,签下合同额为100万元的学生奖助资金;她创新育人载体,建立“翔宇·励志”资助育人工作室,将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带入虚拟班级——翔宇班,多次开展主题沙龙、案例研讨、育人实践等活动,促进保障性资助向发展性资助转变。此外,她不断创新育人路径,带领学生赴多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立足专业多领域发展。

    高国伟  北方工业大学学生工作部部长

    高国伟坚持扶贫、扶智、扶志相结合,把资助工作与学生思政工作紧密结合,重视对学生的励志、感恩教育,努力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组成学风优良的集体,让学生在资助中获得成长。此外,他运用新技术,探索新模式,完善学生资助工作网络,积极推进互联网+资助,推进大数据应用,推动实施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技能素质提升计划”和“添翼计划”,多方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王建兰  北京经贸职业学院工会委员、经济管理系团总支书记

    王建兰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摸索适合本校特点的工作模式。每年在办理学生资助工作时,她都能克服学生工作繁多以及资助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对学生提交的材料严格审核,对不真实的材料敢于较真、充分调研。此外,她还通过征文、演讲等多种形式开展感恩教育、诚信教育,激励每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努力进取,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勤奋学习。

    许 虎  首都师范大学学生处副处长

    许虎创新性提出了“螺旋式基础、跃升式精进”工作理念,建立了学校独具特色、多措并举的全方位资助体系。他通过建立制度,从程序上维护资助公平正义;他针对认定难题组织开展专题调研,研究认定工作新方案,建立认定指标体系;他还组织搭建学生实践成长平台,构建了以勤工助学岗位为基础、以自助互助社团为依托、以育人项目计划为重点的资助育人体系。

    闫 卓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生处学生资助中心负责人

    闫卓组织修订《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等10余项学生资助管理和资助育人制度,逐步完善学院学生资助体系,实现学生从入学前到毕业后的全程资助。他积极开展学生资助工作研究,力图用新观念、新方法、新理论加强资助育人工作。在闫卓的助推下,学校初步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方位”“全过程”“人性化”的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

    安哲锋  北京工业大学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副主任

    安哲锋坚持“让每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灵充满阳光”,以“三个一切”的服务理念为指导。他结合新时代资助政策,构建新型资助体系;主动服务基层学院,提升资助工作规范;以学生数据为驱动,开展精准资助服务。安哲锋还建议学校面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设视频制作、网络课程班等,开展高数、物理、英语以及计算机语言类公共课辅导,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许 峰  北京工商大学学生处副处长、学校学生资助中心主任

    许峰为助力经济困难学生全面发展,指导建立了“学生资助工作室”,并实施“春雨育人”计划,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心发展、道德品质培养、学业帮扶、就业指导等方面给予关怀和帮助。许峰还放眼服务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在全国贫困县建立实践基地,带领“资助大使”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回报社会的实践能力,构建“两地四校”一体化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育人平台。

    刘 锋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

    刘锋从事学生资助工作以后,对学校已有资助政策进行逐项梳理,优化了学生资助工作流程。他坚持助育并举,创新实干,在资助工作中注入德育内涵。他组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素质拓展,鼓励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同时建立勤工助学工作机制,学校每年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300余个工作岗位,定期对学生从职业礼仪、办公技巧、职业素养等方面开展培训。

    许苏萌  北京城市学院学生事务中心副主任

    许苏萌在做好对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物质帮扶的同时,更注重资助工作的育人成效。她在学校举行“学生资助宣传大使”选拔,开展“助学·筑梦·铸人”主题系列宣传活动,针对特殊困难新生举办“送温暖、汇爱心”大礼包赠送等活动。在许苏萌的悉心指导下,近年来学校共有6名学生成功入选“北京市学生资助宣传大使”,她也被聘为主题宣讲活动的指导教师。

    杨 奕  北京卫生职业学院学生处科员

    杨奕自承担学生资助工作以来,创新资助形式,强化资助育人,奠定了学院资助工作开展的基础。她创新工作方式,指导各系建立“助学”微信群,大大提高发放通知、催办到期证件更新等工作效率。她创新宣传模式,通过“爱在卫院”微信公众号,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国家资助政策,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通过征文、视频、宣讲等方式讲述自己的故事。

    何 倩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生处主任科员

    何倩在学生资助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15年,她坚守着对资助工作的热爱,坚守着对资助工作的初心,坚守着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她将“三全育人”的工作思路贯穿于整个资助过程中, 用心研读各项资助政策,自学考取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证书》,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多帮助。她不断克服困难,努力创新工作思路,走出校园,搭建线上助学平台,为学生积极寻找实习岗位和就业机会。

    蔡 乐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生资助正科级科员

    蔡乐在管理上有思路,工作上有方法,理论上有探索。他努力钻研业务,将个人的专业化成长与资助工作的开展紧密结合。他不断健全校内资助工作体系,起草约20项校内制度,规范资助育人工作。他推动实施月度项目化管理,提升资助工作管理水平;拓展平台和渠道,提升资助工作影响力。此外,他还积极配合北京市资助中心,与兄弟院校就各项工作进行探讨交流,高质量完成工作。

    刘 瑞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生处学生资助事务管理中心主任

    刘瑞一直负责学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面对学生资助工作的繁杂琐碎,她未出现过一例失误,未出现过一起工作延误事件。多年来,她积极推动学生资助工作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建设;着重对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进行提炼和总结,及时在微信平台和各类网站进行宣传,强化榜样引领作用,丰富资助育人形式,用严谨的工作态度、科学的工作方法诠释着助力学生成长、成才、成人的光荣使命。

    张景林  北京市对外贸易学校资助中心办公室主任

    张景林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建立完善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学生资助工作体系,确保国家资助政策执行落地。他组织撰写一系列资助管理文件,使学生资助工作在实际运行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使学校资助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确保资助工作层层落实。同时,通过实地走访、组织座谈等形式,认真做好调查摸底工作,全面细致地掌握全校学生的真实情况,切实有效地把资助资金落实到需要帮扶的学生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