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睿见儿童教育如何深化改革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20-01-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儿童教育如何进行深化改革?究竟如何把握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如何遵循幼儿时期的教育规律?如何确保我们的下一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究不仅有利于儿童教育深化改革,而且对解决当今教育中的困境具有重要意义。

    一要弄清学前教育的本质和幼儿教师的职责。当今学前教育出现的“重末轻本、追名逐利、望子成龙、小学化倾向、留守儿童失管、失教、去传统、去乡村”等问题,其根源主要是教育者及受教育者的家长对于学前教育的本质和幼儿教师的职责认识不到位所致。

    审视一下,当今幼儿教育的重点是什么?我们只强调教师传授知识的成分,而忽视了教师的职责主要是启发和诱导孩子的智慧,帮助孩子认识真善美和假丑恶,培养孩子的善心和善行,修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扎下做人之根。

    幼儿教师要自审自重,无论是进行伦理教育、自然教育,还是音乐、绘画教育,其目的都是“养正”。“养”的意思,是多实践多力行,因为儿童的心性最为纯正,感受力最强,但理解力比较弱,所以教育者不是把外来的知识灌输给儿童,而是长养其赤子之心,避免其失正。俞琰《易辑》谓:“‘童蒙’之时,便当以正道涵养其正性,是乃作圣之功也。古之人,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大人之所以为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而已。”许多人都认为自己早已明白这个道理,但真正的知“道”是“行”出来并坚持做下去。

    二要弄清学前教育的规律。众所周知,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是天真无邪、纯真纯善、简单、污染少、不做假、不害怕、好奇心强,好问为什么;其思维方式是无选择性、接纳性、直观性、跳跃性;幼儿的行为特征往往表现为模仿力强、记忆力强、爱蹦爱跳。因此,在这个时期就要引导他们多读诵或听经典,不用刻意让他们背诵,读上3-5遍,孩子就会轻松记住了。此时儿童的模仿力最强,所以教师和家长要严于律己、行为世范,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去力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然而,如何教孩子懂礼、用礼,就要看教师和家长是否真正明白《礼记·学记》中所说的“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的智慧了。

    三要弄清如何在幼儿时期进行德智体美劳的启蒙教育。在童蒙阶段,儿童的身、心、灵是同步生长的,对“德”的施教不仅仅是引导孩子懂规矩、说敬语,重点是培养和启发儿童的爱敬心、感恩心和敬畏心,扎下做人的根;“智”的内涵不仅仅是向儿童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多观察多动手,开发儿童的心智或智慧;“体”不仅仅局限于上体育课或体能训练,还需要在生活中诸如食育养生方面引导孩子养护身体的能力。“美”不仅仅教儿童美术绘画、唱歌跳舞,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观察大自然,把大自然和生活中的美画出来、讲述出来;“劳”不仅仅是带领孩子做洒扫庭院的劳动,重要的是培养儿童养成自律和谨慎做事的习惯,以及持之以恒乐于奉献的精神。

    从思想上真正弄清学前教育的本质和幼儿教师的职责,便会在教育理念和教育原则方面注重对儿童身心养正教育的扎根教育,不会忽视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兄友弟恭的爱心和感恩心的培养;更不会因追求名利而强迫儿童参加各种辅导班。若教师能够真正明白学前教育的规律,便能以一颗大爱之心、平等之心对待不同性格、不同爱好的孩子;还能按照儿童的天性和心理生理特征、采取孩子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引导孩子,以母爱陪儿童成长,以善心与儿童沟通;教师若能明白儿童的思维特点和行为特征,一定会注意自己的言行,以上行教儿童下效,努力成为孩子模仿的人;教师也一定会循序渐进地安排课程内容和进度,不再犯揠苗助长的低级错误。

    总之,儿童教育要进行深化改革,教师首先要从认知上转型,进而从教育理念和教学原则上转型,再者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转型,才能让学前教育回归到根性上来,才能点燃孩子的梦想,唤醒孩子的智慧,找回孩子的自信,进而使党的教育方针落在实处。

    (作者系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教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