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省,难为师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20-02-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学”的要求,之后全国各地都拿出了许多方案和措施,教师也在做各方面的准备和努力,许多线上培训机构也慷慨地开放了平台和课程。似乎一切工作万事俱备,只待慢慢展开。

    但是,事情往往看着容易做着难。学生长时间独自一人待在家庭这个相对封闭而狭小的区域,教和学的主体第一次被迫以这样大规模的方式截然分离,师生关系也第一次彻底地走出“教学场”的影响区域,就连一直对信息技术比较排斥的许多老教师也不得不空中授课、虚拟管理,我们的孩子第一次以这种相互隔离而形成的自主方式规划学习生活、完成学习任务……这一切都是新情况,都是新变化,必然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亟须我们尽快走出经验与成见,做一些富有价值的探索和实践,尽快拿出一些行之有效且值得推广的措施和方案。

    没想到,当我把“停课不停学,怎么学才更有效”这个问题抛出时,却被许多人质疑或嗤之以鼻,怀疑和抱怨也接踵而至。

    人不辩不明,事不理不清。在当前学生与教师都处于居家隔离的特殊状态下,“怎么学才更有效”这个问题真的不简单。它从没有像今天一样涵盖教育的所有相关要素,从没有像今天一样直抵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也从没有像今天一样富有探索和研究价值。

    针对学生居家学习的情况,要选择合适而尽可能使学生喜欢的方式,要设计明确、具体和符合学生生活实际与能力特点的内容,与学生的沟通要尽可能亲切、形象且有鼓励性……你看,要更专业地分析这些问题的合理性、科学性、教育性,的确需要丰富的理论、理性的思维方式以及负责的实施与矫正。

    学什么,是课程建构问题;谁在学,是主体地位问题;为什么学,是培养目的问题;怎么学,是方法设计问题;用什么态度学,是动力激发问题;怎么检验学得有效,是效果评价问题;如何与其他学科融合,是思维与能力拓展问题;怎么渗透和利用当下事件,则涉及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从这些意义上来看,“停课不停学,怎么学才更有效”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小问题,而的确具有很强的现实必要性和实践指导价值,甚至可以说,应该作为一个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课题。这种所有人都置身其中且不得不用心面对的倒逼方式,对教师静心思考自身教育教学行为,改变并优化自身教育理念,聚焦问题妥善解决育人质量提升,也是极其难得的重要契机。

    怎么学才更有效?我们可以从教师出发谈设计和安排;可以从学生着眼谈自主和创新;还可以从父母角度去思考,如何协助和帮扶……总之,每一点创新和努力,都会很快得到实施和检验。教育发展所需要和倡导的学生立场、生活视角、质量意识、效益观念等教育理念,也会得到不同程度的重视和凸显。

    当然,一定会有教师想:学就学吧,不就是布置任务让学生在家学习吗?还管它什么更有效呢?对于这样的质问,我们的确很难回答,实际上也根本无须回答。任何事物自身并无意义,它到底重要不重要取决于我们的认识和态度。

    哪怕一些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问题,假如我们能用审视、琢磨、剖析、探究的态度做一番思考和研究,一定会发现在许多认识上需要改变,在许多环节上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创新。由此及彼我们不难发现,每当在教育教学中遇到成绩不太理想或出现了感觉不应有的失误,许多教师总是怀着排斥、抵触的心理,责怪学生态度不好、努力不够、自觉不强……似乎导致问题或失误的所有原因,都可以在学生身上找到病灶和答案。

    可是,真的是这样吗?如果真是这样,为什么孟子提醒我们要“反求诸己”?如果真是这样,为什么苏格拉底告诫我们要“认识你自己”?如果真是这样,为什么陶行知先生谆谆教诲,“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在教学中,始终最应该思考的,永远都是我们自己。

    我们最应该思考的,是我们自身的素质与能力能浸润文化与智慧吗?我们设计的内容能调动学生兴趣吗?我们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立场了吗?我们的师生关系充满平等与尊重了吗……

    当然,我们反思自我并不是要掩盖学生层面的问题。而是因为这种反思和审视意味着责任与担当。当我们不断反思和改善自我时,问题就会不断得到解决和化解,学生也自然会受到影响。

    梁漱溟先生写过一本书《这个世界会好吗》,我很喜欢这个书名,它以朴素的话语提出了人生的大问题。这个世界会好吗?事在人为,未来中国的分量和质量,不在别人,就在我们每个人手上。

    教育者的一生,从来就不只是教育别人,它归根到底是自我教育的一生,也是在反省中不断走向通达、成熟和良善的一生。

    (作者系湖北省武汉市成丰学校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小视频带动学习热     下一篇:我们一起干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