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缘何纠结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杂谈/2014-12-1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线教平

    最近,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在多个场合说起她的“纠结”。她说:“其实现在我总觉得我是被家长逼迫的,说得夸张一点,有的时候也被绑架着。你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家长可能会想,窦校长,你们学校的这些课程也不考试,耽误学习时间。”

    这些问题恐怕也是大多数校长都经常面对的,也是他们难以消解的心结。这背后体现出教育面对社会变迁、面对家长旧观念时的无奈,也凸显教育改革的难点和紧迫。同时,也提出了一个问题:面对这些挑战,我们的教育怎么办?我们的学校怎么办?是随波逐流,还是溯流而上?如果是后者,教育和学校又有没有力量和信心去改变这个社会和一些人的观念?

    很多人谈起教育的问题,往往“上启三皇,下接五代”,好像都是别人的事,原因也都是社会和制度造成,唯独与自己无关。每有社会不良事件发生,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往往是责难教育和学校。

    在教育界流传有一种戏谑的说法,孩子出问题,大学归咎于中学,中学归咎于小学,小学归咎于幼儿园,幼儿园归咎于遗传,而遗传改变起来很难。此说法凸显了当今教育改革的难题和问题,以及当下人们所对应的基本态度。

    其实,还有另外一种在家庭、学校和社会间的“踢皮球”,踢来踢去的结果最终是不了了之,人人都不愿担当的后果即是,改革良机一次次被错失,教育问题一再地发生,孩子则被一代代贻误,最终失掉了是人们对改革的信任和期待。

    改革从来“知易行难”,教育亦不例外。在深化教育改革的路上,需要的不是牢骚和推诿,而是勇气、责任和担当,以及由此生发出来的行为。在这方面,教育和学校不能随波逐流,必须“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尤其是学校,事实证明,只要方法得当,论证有力,说服甚至改变家长的观念和做法还是可以实现的。

    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此道理并不难懂;教育改革非一蹴而就,此道理也人人皆知。但任何改革的成功不是靠说而是靠做,不是靠旁观而是需要亲力亲为,改革的成功和失败都不是哪个人的事,也不只是政府的事,众人捧柴才能火焰高,在教育改革路上,不怕不进步,就怕停下步。只有各方各司其职,不积跬步,才能使教育改革这艘大船致达千里;只有众人各尽其责,不辞累土,才能成就教育改革这座大山。

    有纠结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纠结采取“无为”的态度,事实上,只要敢于作为,善于作为,家长观念可以改变,教育理念可以改变,社会的生态也会改变。关键是人人都不要逃避,尤其是政府和学校,尤其要首当其冲,担起责任。

    (原载《现代教育报》,原文有删减)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